《皇帝也戴绿帽子——那些情欲绽放的后宫艳事》
第16节作者:
巫解 这样平静的过了几年,冯氏已经出落为一名亭亭玉立的豆蔻少女,妩媚动人,而且善解人意。这时候,一个男人悄悄把她记在了心里,这个男人就是当时的太子拓跋浚。太子是个前途光明得有点明目张胆的职业,如果不出意外,太子的下一站就是皇帝,而太子在成为皇帝前唯一的工作就是等待。既然是等待,那就没有什么工作压力,没有压力,自然就有很多的闲暇时间。而如何打发这些闲暇时光?拓跋浚同学选择的是谈情说爱。这个选择尽管平庸,却也无可厚非,性质和如今的天之骄子们做出的选择类似。
就是在这个时候,同在后宫混的冯氏进入了他的视野。于是,一个月亮并不明亮或者干脆没有月亮的夜晚,风流倜傥的拓跋浚把已显风流万种之态的冯氏约了出来,然后含情脉脉地对他说了四个字:俺稀罕你。而我们可以猜想,冯氏大概也早对这个后宫唯一的男人仰慕已久了。再说,太子是个大大的潜力股,这样一条大鱼谁会轻易错过?尽管他的老爸杀了她的老爸,但冤家宜解不宜结,冤冤相报何时了啊?就这样,经历了一小番内心的斗争后,冯氏也梨花带雨般娇羞地回了五个字:俺也稀罕你。
事已至此,那啥也别说了,缘分呐。于是,两个年轻人恋爱了。
正处在热恋中的拓跋浚,没多久就迎来了自己的事业高峰——兴安元年(公元452年),他老爸太武帝挂了,他自动升级为皇帝——可谓爱情事业双丰收。
拓跋浚当了皇帝后,立即封冯氏为贵人,四年后,也就是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又把她扶上了皇后的宝座。从此,冯氏的身份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北魏文明皇后了。
也许你会问,既然拓跋浚那么喜欢冯氏,那为什么当了皇帝后不直接把她弄成皇后呢?为什么先要封个贵人呢?我们知道,如果你当了皇帝,那你的私生活就不仅仅是你自己的私生活了,而且还是国家的大事。所以,要获得“皇后”这个象征一国之母的职位,不仅仅要得到皇帝的认可,还得必须通过一班大臣的缜密审查。而这些大臣又是十分认真和顽固的。前面提到,冯氏的老爸是作为反贼被诛杀的,这个家庭出身当然会成为大臣们的把柄,冯氏如何能顺利通过他们的审查,直接当上皇后呢?所以,聪明的拓跋浚就来了个迂回路线,先封她为贵人,等自己翅膀硬了,再把她立为皇后。
成了皇帝的女人后,尤其是做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之后,冯氏并没有得意忘形、恃宠而骄,相反,她比以往更加贤惠、谨慎。身处后宫多年的她,懂得后宫争斗的残酷,知道“得宠”容易“守宠”难的千古真理,所以,她甘心做拓跋浚身后的贤内助,全力侍奉自己的丈夫。这种做法,不仅赢得了人们的赞美,也赢得了拓跋浚内心无比的尊重——他们俩人的感情更加甜蜜了,简直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
如果一直这么过下去,冯氏一定会是个幸福的小女人。但上天赋予她的角色不是这个,而是要交给她更大的任务,要让她成就一番大事。我在开篇写到过,“大多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人,必先要接受异于常人的挫折与磨砺。”
之前,冯氏已经经历了家灭国亡的痛楚,但在老天看来,也许这个挫折还远远不够。于是,下一个磨砺就来了——北魏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年仅26岁的拓跋浚去世了,原本享有幸福婚姻生活的冯氏一下子成了寡妇。
按照北魏的国葬制度,国丧三天之后,要把死者生前用过的衣服器物全部烧毁,文武官员和嫔妃宫女都要大声嚎哭以示悼念。在这个仪式上,冯氏居然出离了悲伤,一下子扑进熊熊烈火之中,要为自己的丈夫殉葬。面对这个举动,原本伤心得静静抽泣和假装悲伤得嚎啕大哭的众人都吃了一大惊,几个眼疾手快的赶紧挺身抢救,把她从烈火中拽了出来。所幸,由于抢救及时,冯氏并无大碍,但已经昏迷不醒的她过了很久才醒过来——由此可见她对拓跋浚的一往情深。
国不可一日无君,拓跋浚死后,12岁的太子拓跋弘即位登基,这就是北魏献文帝,冯氏自然升级为皇太后。尽管拓跋弘不是冯氏的亲生儿子(按照北魏立子杀母的惯例,拓跋弘的生母在他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就已被赐死了),但从此之后,这对“继母版”的孤儿寡母必须共同抵抗来自权力漩涡的强大逆力。
十五、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有情有义有气魄的大女人(下)按照历朝历代的一般规律,若皇帝弱小,则必有权臣涌现。如清朝的多尔衮、鳌拜等都是例证。北魏也不例外。献文帝即位时只有12岁,还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孩子,而冯氏也只有24岁,尽管比同龄人拥有更多的阅历和心计,但毕竟太年轻,没有多少政治经验。所以,车骑大将军乙浑趁机崛起,把持了朝廷的军政大权,且日益骄纵,无法无天。一开始,出于稳定大局、促进社会和谐的考虑,冯氏忍了。可这个乙浑人心不足蛇吞象,看到冯氏母子软弱可欺,便得寸进尺,大有取而代之的势头。他甚至胆大妄为到假传圣旨,伪造献文帝的诏令,疯狂地打击那些他的反对者,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平原王陆丽等都被他用这个方法给搞掉了。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冯氏一看,再也不能为了表面的和谐而姑息养奸了。她决定发动致命一击。做这个决定是需要很大的魄力的,因为当时乙浑手握兵权,势力庞大,冯氏一旦搞不定他,那自己和小皇帝的境地就极其危险了。
所幸,上天成全了冯氏。天安元年(公元466年),在冯氏的运筹帷幄下,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领军队,闯入乙浑府第,二话不说,将乙浑就地斩首。就这样,冯氏漂漂亮亮地打了自己的第一仗。
诛灭乙浑后,为了稳定北魏的政局,也为了防止再冒出其他的权臣,冯氏决定把献文帝谅在一边,自己亲自临朝听政。
冯氏听了一年多的政,把北魏打理得井井有条。而献文帝这一年也没闲着,他最大的成绩就是制造出了一个接班人——他的儿子拓跋宏,也就是后来的孝文帝降生了。
年纪轻轻就做了祖母的冯氏,心里十分美。眼看着政局也稳定了,孙子也降生了,冯氏就不想继续听政了,她还政给献文帝,自己则专心抚养那个叫拓跋宏的宝贝孙子。
献文帝重新掌权后,意气风发,立志要有一番大作为。可大家都知道,中国政治的规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献文帝面对的却是冯太后的原班人马,不是自己的心腹。为了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领导班子,献文帝首先要做的就是提拔上一些自己的心腹。可职位就那些,要提拔新的,不可避免的就是把老的拿掉。于是,冯太后的那些老臣就被献文帝清除出了领导队伍。本来冯太后心里也没什么太大的不满,但她禁不住那帮老臣的诉苦,更重要的是,他从老臣们的口中得知,献文帝提拔的那些人净是些对她不满的。这就不得不引起她的猜忌了:这小子究竟想干啥呢?老娘也没有亏待他啊?
人就怕琢磨,越琢磨疑心就越重。慢慢的,原本站在同一战线的母子俩便产生隔阂了。尽管这样,冯太后还是面不改色,没有显露出什么。其实,她是在静静地观察献文帝之后的作为,有点“以观后效”的意思。
这一观不要紧,一个事件的发生,让她和献文帝的矛盾在瞬间激化了。
事情是这样的。前面我们提到,冯太后守寡那年,刚刚24岁。这正是怀春的年纪啊,突然要面对孤枕冷灯,心里难免波澜起伏,欲火荡漾。为了解决这个“荡漾”的问题,冯太后就开始打那些帅哥的主意了。就在这时候,一个叫李奕的哥们适时地出现了。
李奕出身官宦之家,不仅生得貌似潘安,而且体态魁梧,气质风流,多才多艺,能说会道,更重要的是十分懂得风情之事,床上功夫也是十分了得。这一切,简直是一只高水平的“鸭”所应具备的所有素质啊。面对这样一个尤物,冯太后怎肯轻易放过?她一声令下,再略施媚态,李奕就缴械投降了,从此夜夜相伴,鞠躬尽瘁,大大地解决了冯太后的“荡漾”之渴,冯太后自然对他是宠爱备至。
冯太后自己是爽了,可她的儿子献文帝心里是何感受呢?闭上眼睛也能猜到:那是一份天大的耻辱。为了抹掉这份耻辱,年轻气盛的献文帝一怒之下,居然寻了一个借口将李奕给干掉了。
这下冯太后不干了!好不容易找到的一个称心如意郎,就这样突然不见了,她如何舍得?或者,她如何受得了这份窝囊?于是她放出话来,一定要替李奕报仇雪恨。
献文帝一听这话,心里顿时萎了。他知道,冯太后虽然不听政了,虽然他也把她的心腹给拿掉了,但冯太后的威望和势力都还在,凭他目前的实力根本对抗不了。更要命的是,他已经听到风声,冯太后在暗中联络朝中之臣逼他退位了。
与其被人家逼着退,还不如自己主动退呢,好歹也算态度好,还能换个“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就这样,皇兴五年(公元471年),18岁的献文帝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5岁的儿子拓跋宏,自己当上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
十五、北魏文成帝皇后冯氏——有情有义有气魄的大女人(大结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