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唐再起》
第35节

作者: 兰古拉丝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闻郎君想订千料大船?”王仲秋好似没见到这番场景一般,径直问道。
  “不错,我见贵厂人来人往,显然倍受青睐,想来也是不差,所以,就想订做一番。”
  “走商?”
  “不错!”

  “千料大船,所需要的木料极其讲究,且,还需那些大匠们仔细雕琢,甚是麻烦!”王仲秋淡淡而笑,说起了难处。
  “实话与您说了,咱这场子,并没有造千料大船的匠人。”
  “那么,我可以理解为,贵场造不了是吧?”李嘉心中一凝,思虑起来,脸上反倒是扮起了不成熟的愤怒。
  “并不是造不了,只是调转有些麻烦,且,某也为郎君感到不值!”王仲秋不以为意,淡淡一笑。
  “此话怎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郎君想必是不知,一艘千料大船,所需为七百贯,而出海往来,三艘必有一艘沉废,且连船带货,彻底不见,除了海难,如海盗等意外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许多人往往好高骛远,血本无归!”
  “所以?”
  “所以,雇佣我们的船队前去走货,显然是最好的选择,我们王家,在海上还有些许薄面的。而买船,显然是得不偿失!”
  “对于购船,这自然早有的打算,千料大船还是需要买的!王公无需再劝!”李嘉心中冷笑一声,不置可否地说道:
  “至于雇佣贵府的船队,嘉,正有这个需求,不过,并非雇佣,而是借贵府的旗帜一用,必要的钱利,一分不少。”
  “李家根基还是在建武镇,这才出海购船,不过是一次尝试罢了,毕竟,树挪死,人挪活,甚至,挪移一点,活得会更好!”
  “如此,也好!”犹豫了一下,王仲秋笑着答应下来,这点钱,其实并不重要,而他最为看重,就是与李家的合作。
  李嘉在借用他们的旗,他们王家又何尝不是?在建武镇做生意,借用一张李家的皮,行动起来,简直是太过于方便。

  至于李家会不会与王家争夺海利,山岭的虎,岂能斗得过海底的龙?
  一次友好的会谈后,俩人分别代表李家和王家,达成了初步协议,李嘉还预订了几艘千料大船,半年后接收。
  不过,半年的时间太久了,造反事业瞬息万变,只争朝夕。
  我要如何获取千料大船呢?强夺?购买?这真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毕竟,人在钦州,还是需要顾忌一些影响的,花钱买平安吧!
  骑在马上,李嘉心思百转千回,对于海上贸易,他也确实比较陌生,但,船和人,确实最重要的因素。
  “咱家现在一直走海上,千料大船的话,能有多少?”对这驻守钦州的管事,李嘉问道。
  “从钦州去往番禺,以及海南,千料大船是极少的,八百料已经算很大,我也只曾在番禺城外,看过几艘。”

  “咱家做生意,近半是雇佣别家的船队,自己家的,八百料的也有,不过只有一艘,大多是五百料,六百料居多!”
  所谓的千料大船,一般而言,是载重单位,官方的千料,一般是指载重,排水量近四百吨的海船,而载重约三百多吨,在此时,已经算是巨轮了。
  所以,如果此时出海的话,千料大船是可以横着走的存在,也是李嘉梦寐以求的存在。
  “停下,停下,快停下,打劫,打劫——”

  正在他愣神之际,耳畔却传来一声声噪音,抬眼一看,上百个衣衫半露的强盗围了上来,正挥舞着大刀,表情狰狞,不断地威吓着。
  “快下马,不然有你们好看!”
  “小子,快求饶,小爷能让你多活几天!”
  而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瞧着这些人愚蠢的表演,是谁给他们的胆量?
  李嘉转身一瞧,自己周边只有寥寥五六个人,虽然都背弓拿刀,强勇有力,但架不住人少,让他们误以为有了机会。

  “这小郎君真是俊俏,比那些小娘子都白,老大,要不咱试试?”
  “不错,真的不错,咱兄弟也试试,尝尝富家郎君的滋味!”
  “速战速决,一个不剩!”耳中听到如此污言秽语,李嘉瞬间气急,冷着脸,从马背上拿出自己的弓箭。
  咻一咻——
  咻咻咻——
  噗嗤噗嗤——

  数十步的距离,并没有给予强盗们安全感,反而令他们胆颤心惊,一只又一只的利箭飞出,没入他们身体,随即释放出大量鲜红色的液体。
  而鲜血的刺激,令强盗们的表情越发的狰狞,不顾一切地冲刺而来,随着距离的拉近,李嘉立马冲刺起来,拿着骑兵专用的弯刀。
  结果并不出乎所料,己方一人未死,敌方全军覆没,李嘉的脑海中却涌现出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大家热衷于做强盗,就是因为来钱快,而我,有这个资本,何不去尝试一番?”
  第三十九章名义之下
  抢劫,多么美好的一个词汇。
  人人都向往,因为它来钱快。
  人人又憎恨,因为它侵害自己。
  所以,这世间,抢劫分为两种,一种是打着光明正大的旗号,一副为了你好的理由,合法合理地将你的钱财,变为他们的。

  如,所谓的“劫富济贫,替天行道!”,遍观水浒,获取的钱财,不是用于招兵买马,就是吃喝玩乐,哪里有济贫的场面?
  另一种,就是比较低级的,打家劫舍等,毫无羞耻感,高明正大的打劫,不顾及什么道德伦理。
  一般而言,第二种是历史上的常态,无论把那些强盗及海盗说的多么神圣,多么令人敬佩,也改不了他们掠夺的性质。
  而钱财,李嘉并不缺,所缺乏的,就只是船只,造船需要时间,打劫的话,只需要一瞬间。
  李郎君也是个要面子的,他不想历史上留下海贼的骂名,那么,就只有使用化名,戴上面具,这才万无一失。
  “当然,我也不要面子,凭借我的实力,盘踞于海南,学习进行耍无赖,也没有奈何了我!”李嘉摇了摇头,失笑道。
  晚唐时期,振州陈武振是海中大豪,海南五州招讨使韦公干,也不得不“以兄事武振”,堪称海南之霸。
  他的“致富”手段,说来也简单,即采用所谓“得牟法”——一种佛教密咒——的神力。
  他宣称,自己会一种佛教密咒——“得牟法”,可以使海上过往贾船自动飘到行咒的地方。于是,他就由此而发财,实际上就是海上抢劫,积累万贯家财。
  而我们的李郎君,则不屑为之,这种把别人看做傻子的家伙,纯粹是找死,最后家产尽被抄没,也罪有应得。

  “由此看来,海南也并非一无是处,商贾还是挺多的,就看手段了。”
  考虑再三,李嘉确定,自己一定要去海南看看,大海才是未来所在。
  而,在这个时代,进行海贸,别的不提,船则是必须的。
  “郎君,您若是急用船的话,过几天,就能买到一些现成的船舰了!”
  忍了一路,钦州的管事终于憋不住。
  “这是为何?”李嘉有些诧异。

  “从钦州,去往儋州,再去往番禺,泉州,七天,或一旬,总有船只归来,归来的船队,不是大发其财,就是损失惨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