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令人神往》
第7节

作者: 反派侠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远远就听到赛场的鼓声。大家不由自主加紧了脚步。进入球场,主席台两边各立着一面大鼓,鼓手正使劲地擂着鼓,咚咚咚!震响。球场挤满了观众,个个兴高采烈等着看球赛,气氛非常热烈。
  比赛开始了。河湾村队员身穿白色背心,莲花村队员身着蓝色球衣。“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响亮的口号声拉开了比赛序幕,蓝白两队人马激烈拼抢,球一到手,迅速往对方篮下挺进。河湾村中锋个子高大,他知道7号覃力坚出手投篮准,球一进入己方半场就死死贴紧覃力坚,凭身高优势封住了覃力坚的投篮路线。分数在一阵拉锯战之后,河湾村中锋在篮下连连得手,分数领先。张兴一看不妙,亲自上场替下张宏。他经验丰富,跑位及时,以假动作牵制对方中锋,掩护覃力坚投篮,莲花村分数直追上来。张兴大声招呼激励队友,李家祥信心大增,多次灵活突破对方阻拦,三步上篮,锐不可当。莲花村后来居上,反超对手。

  “加油!加油!”“莲花村必胜!莲花村必胜!”陶晓伟王福贵一群球童兴奋异常,拼命拍手,扯开声喉加油呐喊。
  莲花村队员越战越勇,最后以大比分取胜,赢得球赛开门红。

  张兴很高兴,叫人买来一簸箕瓜子,让队员和球童吃个够。陶晓伟张旺王福贵等球童手抓瓜子,一边开心地啃着,一边在球场边疯跑,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此后比赛,都是在礼拜举行,地点在各村轮流。每次征战,张兴都少不了带上一群活蹦乱跳的球童,壮大气势,激励信心。每场比赛,这批孩子都一样兴奋激烈,加油呐喊,好像比队员还卖力。
  比赛结果,第一名众望所归,被大队部所在地龙源村夺得,莲花村历史性获得全大队篮球比赛第二名。张兴兴奋地:“莲花村队员表现很神勇,球童表现很神气,奖状有球童一半功劳。”
  那段篮球比赛的日子,莲花村的孩子们最快乐。
  庄稼人生活艰辛,一年到头的活计都是靠起早贪黑用汗水换来了。单调的日子总让人们幻想拥有一种充实和热闹,所以,不知从哪个年代开始,农村每个月都少不了过一个主题节日,正月春节,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初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九,十月十,十一月冬至,十二月除夕。在乡村,每个月份都有一阵日子的喧闹和喜庆,伴随着勤劳的庄稼人走过那春夏秋冬。

  农村人家讲实在,家家户户都要养鸡养鸭,养猪养牛。养牛为了耕作,养猪增加收入。养鸡鸭不图别的,就是方便过年过节自家宰杀,丰富节日菜肴,增加节日仪式福特别是农村家族宗亲集中,七姑八姨常来常往,亲戚队伍庞大,红白喜事多。家里养有鸡鸭,逢亲戚朋友有红白酒席,随手抓上一只,随身携带,作为礼数,既便利,又有面子。
  莲花村村前有一方鱼塘,村里的人家在鱼塘边用竹篾围起一块地方,一半围着水,一半圈着陆地,拦养鸭子。农户习惯饲养十几只鸭,数量不多,只讲实用,不求效益。陶晓伟从就帮家里放养鸭子,熟悉鸭子习性。他读高,学校就在邻村,二十分钟不到的路程,并不远。他每从鸭房把鸭子放出来,驱赶进鱼塘的竹圈,投放木薯谷糠饲料,再随一群孩子蹦蹦跳跳一路玩耍着上学。

  鱼塘上方有一口古井,泉水常年潺潺不断,清澈甘甜,冬暖夏凉,表现奇异,远近闻名。
  陶晓伟每次打古井泉边经过的时候,总是下意识扫一眼泉口,看看流出的泉水会不会变了颜色。
  张旺爷爷,莲花村的古井直通公婆山,连通南海,不会干涸,特别是泉水奇异变色,不可思议。他,这辈子他就亲眼见过两次,这口古井流出浊黄的泉水。
  第一次是跑日本的时候。那年他二十多岁,父亲刚教会他赶牛犁地。那早上,他背着犁头,跟随父亲准备下地。走到村头,看见很多在井边想洗衣服的村民围着井口,大声嚷嚷着。父子俩好奇,赶上前去。村民指着古井惊骇地:“看哪!井水怎么会变得浑黄,还翻着浊沫?”

  张学问拨开人群,和几个青年趋近井口细看。井里的泉水咕咕流着,水量明显比平时大,回旋着浊沫,颜色浑黄。张学问胆大,用手拨了拨浑浊的井水,大热,井水竟然不是冰凉的,倒有一股温热漫过手掌,随即还闻到一丝淡淡的腥味。
  全村人听古井的泉水竟然变成浑黄,争着跑来看古怪。看着井口咕咕流出的浑浊泛黄的泉水,大家面面相觑,一脸惊愕,惶恐不安,不知道要发生什么。
  中午时分,在村头冲口田地里除草的人丢下农具,连声惊叫:“日本兵来啦!日本兵来啦!”惊慌失措地一路奔回村里。冲口外,一队日本士兵骑着高大的红枣色战马,一路杀来,鲜红的太阳旗散发着阵阵血腥味。村里人落荒而逃,有的拉着年迈的老人,有的抱着嗷嗷大哭的孩子,有的鞋子跑掉了……全村老老哭爹喊娘,没命地逃跑,遁入村后高山密林里躲藏。跑不及时的村民被日本军队抓走,听被带到外地矿山做了苦力,没有一个人能逃回来。

  第一次井水变黄,带来如此可怕的结果。
  第二次井水变色的时候,张学问已经三十多岁了。
  那时,公社派三名干部进村驻点指导工作,帮助莲花村在村后修建一排土高炉,组织全村人大炼钢铁。莲花村的人们像打鸡血似的斗志冲,干劲十足,不知疲惫,日以继夜,加班加点,烧炉炼铁。每没亮,一队队人马列队出发,高喊口号,雄赳赳,气昂昂,奔赴山林,漫山遍野都是群众,刀劈斧砍,砍伐树林。公婆山下,生长几十年的参大树纷纷倒下,化作山脚那排土高炉的滚滚浓烟……
  冲的干劲还没消停,朝的热火还没有消散。很快,罕见的山洪一轮接着一轮袭来,山坡塌方了,良田冲毁了,河谷堰塞了。大家才开始紧张起来。不久,饥荒像蚊蝇一样追逐而来,一茬连着一茬,死缠不放。村民们饿得发慌,彻底慌乱了,四处上山刨山薯当粮食,后来山薯挖光了,大家抢着掘芭蕉根充饥。
  张学问饿得眼发花,手发抖,实在受不了,冒着被大队当特务批斗的危险,和一群青壮年一起,隔三差五,趁没亮最黑暗的时刻,一路往山上奔跑,越过公婆山,潜入境外那边,挖掘山薯野菜。当晚上再趁黑,背扛着麻袋偷跑回来。就靠这样的方法,度过那一段可怕的饥饿日子。

  冬至过后,气异常寒冷,村民都不愿意出门,整日龟缩在家里烤火,啃着木薯根芭蕉根野藤树根苦熬日子。
  莲花村的这口古井也吝啬起来,泉水越来越变。有一,泉眼竟然又流淌出浊黄的泉水,井口还冒着热气。全村人骇然,男女老少一个个僵立寒风中,呆呆地看着古井,任那浊黄的泉水往井沿四下里流淌。
  那一年,村里很多老人熬不过那个漫长的冬。
  张学问每次起古井的往事,脸上总带着一股敬畏,表情吓人,目光凝重,定定地望向远处,刀刻一般的一道道皱纹纹丝不动。他思绪还停留在遥远的过去,全然顾不上眼前听故事的这群孩子。半晌,他才像自自言自语地:国弱被人欺,人穷就挨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