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祖法宝坛经说禅与大手印》
第52节

作者: 北京波罗密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1-03 21:53:47
  《入行论》文字内容比较多,从中间选一些尝尝就行了。
  菩提心如末劫火,
  刹那能毁诸重罪。

  智者弥勒谕善财,
  彼心利益无限量。
  —菩提心仿佛末劫大火,能烧灭一切。也能够杀毁一切重罪,这个闪电,功能利益无限大。
  这里寂天论师说的是菩提心,知慧心的力量大如末劫火,可没有说过哪个佛号,念诵哪一个佛号,就能烧灭无量重罪。
  为什么菩提心有这么大力量。因为这是智慧,能看透。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萨,手执宝剑,斩一切魔邪。就是这个意思。
  菩萨心,看透一切都是空。
  日期:2020-01-03 22:01:49
  《入行论》

  略摄菩提心,当知有二种,
  愿求菩提心,趣行菩提心。
  如人尽了知,欲行正行别,
  如是智者知:二心次第别。
  愿心于生死,虽生广大果,
  犹不如行心,相续增福德。
  —菩提心,两种,其实是两个层次,阶段。一种是愿求,也就是希望能求得这种智慧心。第二种,第二阶段层次是趣行菩提心。
  所谓趣行菩提心,就是由愿心,经过唵,发酵,转变成为实行,奉行,执行。
  用现在的话,叫执行力。
  后边两句,就是愿心,远远不如行心,有这个心,就要真行,要真的奉行,实行,执行,执行力。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实利益。
  这与惠能法师在坛经里仍然是心心相印。
  《坛经》—
  师曰:汝观自本心,莫著外法相。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乘是行义,不在口争。
  寂天论师的意思,不是要只是发心,发完心要真实如实观照,才真实受益。

  日期:2020-01-03 22:14:58
  《入行论》—
  是父抑或母,谁具此心耶?
  是仙或天人,梵天有此耶?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寂天论师是那烂 陀寺时代的大乘佛法师,他的理论,充满了大乘的度尽一切众生的强烈而真挚的发心愿望。这是那个时代佛教的最鲜明的特色。
  在金刚经里,也是带有这样的特色。
  寂天论师所讲的菩提心,除了原始佛教正宗的觉悟心,明心见性之外,还有把这一种佛的知见尽力去宣传宣扬的意思,具有无我利他的大乘精神。
  其实这是大乘佛教画蛇添足的一个弱点。
  他她它都是自心中的他,都不是实义。
  如果还有比较强烈的人相我相,这就是非常外道的思维。

  这种人相我相,根本就不宜这么强调,一强调反而过犹不及,错失佛陀教法原味。
  当然这是那个时代大乘佛教的时代特点,
  我读入行论,对于菩提心,我只取其中的觉悟义,而不太取其度尽一切众生义。
  佛陀的时代,没有过分强调过度尽一切众生。

  但是,从佛陀和他的大弟子们的行处来看,他们就是在这样做。但是不勉强,不生硬。
  含畜儒雅。
  佛和上座弟子们或在一起,或分别于各处去传法,尤其是富楼那弥多陀罗子,简称就是富楼那,传法精神最为忘我。
  但是他们是谦逊儒雅。
  与他们在一起修行的,就有不少外道,有时候外道来拜见,来提问就解答,不提问不主动找上门去,非常自然。
  找上门去,只是乞食。

  这里寂天论师,主一是强调,发心,愿望,解悟,不如真实修行,不如持戒精进,不如行八正道,不如做四念处,成就一禅二禅三禅四禅,得须陀洹果,斯 陀含果,那那含果,阿罗汉果。
  日期:2020-01-03 22:20:17
  寂天论师在这里除了讲到父母,代表了在家众,俗世人,他们没有能够证解菩提心,
  特别提到了仙、天人、梵天。他们这三类众生,在寂天论师眼里,是什么样呢,
  彼等为自利,尚且未梦及,
  况为他有情,生此饶益心?
  这些天、仙人、梵天,都是在为自利而忙碌,而欲乐当中,哪有功夫来参悟菩提心,所以仙界,天界,饿鬼界,都不是最优良的禅修地界,只有人道,才是最好的。

  暇满人生。这也正在寂天论师这部论,非常光明的一个特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