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事》
第17节

作者: 春秋客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社电影队每领回一部片子,要在全公社十几个大队(村子)轮流演一遍。村里的年轻人,尤其是半大孩子们,要跟着放映队,到附近村子转圈看。

  这一带又是三专(三个地区)五县交界之地,周围有几个村子隶属别的公社,这些公社又隶属不同的县和地区。每个公社都有电影队。因此,这一带的村子,经常有不同的电影片子放映。村里的年轻人,一天劳作之后,呼朋唤友去邻村看电影,竟成为极有情趣的夜生活。
  为看一场电影,要跑三、五里,甚至七八里路。那时自行车还很少,就是有自行车的人家,也舍不得让孩子骑了去看电影。吃过晚饭,有人在街上高喊:“到齐村看电影了~”。人们赶紧从家里跑出来,成群结队奔向邻村,几里地说说笑笑就到了。
  到外村看电影,难免到的晚,电影已经开始了,只能看片子的后半截,好在多是熟片子,情节已经熟悉。有时得到消息太晚,去的自然更晚,紧跑慢跑,到了那里只看见银幕上大大的一个“完”字。还有消息不准确的时候,一群人进了人家的村子,却见人家大人、孩子都在街两边乘凉呢,一听说是来看电影的,哈哈大笑。这才知道白跑了路,一肚子的兴奋气一下子撒了。垂头丧气往回走,有读过几页古书的庄稼秀才,高声怪调吟诵:“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又引得众人哈哈大笑。肚内有食,身上有衣,天上有大好的月亮,众人心情好了起来。

  若是夏、秋季节,回村的路上,会顺便到路边的瓜园摘几个甜瓜,解解馋。或掰几穗嫩玉米棒子、或拔几棵花生,拿到自家村口,找来柴禾烧了吃。烧玉米烧花生简单。点一堆火,玉米棒子用一根棍插了,用手举着在火上燎,一会儿就熟。烧花生,要用手提着花生蔓,抖一抖,根上的花生果就都垂在了下面,也是在火上燎,一会儿,联结花生果的细根就烧断了,花生果掉在火里,最后把火弄灭,用小棍拨拉着火灰,拣出里面的花生果,边拣边剥了吃,最后满手满嘴都是黑灰。

  出村看电影的人群里,竟混迹了败类。
  出村看电影,不带板凳,都是立在人群后面看。这败类心思没在看电影上,故意挤在大姑娘小媳妇后面,用身体贴住人家,占个便宜,聊慰干渴,甚至弄脏了人家的衣裳。此举还有个诨名,叫“划火柴”。过去戏台底下、电影场中,拥挤的人群里免不了这类人的活动。一般老实妇女,就吃了哑巴亏,感觉不对劲,躲开就完了。这败类早就有这毛病,因屡屡得手,竟吃惯了甜食。
  不想这次碰到了茬上。这是个见过世面的刁妇,感觉背后不地道,悄悄伸手一摸,抓了个正着,立时翻了脸,扯嗓子大叫,举手就打。这一下热闹了,众人一听有外村人耍流氓,上来一齐动手,把那败类打了个不亦乐乎。这时电影也停了。有当村上年纪的人,怕出人命,拼死拦下,锁在了大队部的屋里。
  一块来的伙伴,谁也不敢公开出面,有人飞跑回村,叫了支部书记,骑自行车赶来。败类是支部书记的侄子。这时电影已经散了,支部书记找到邻村的书记,问明事由,赔礼道歉。这两个书记经常一起开会,两村社员发生了纠纷也一直是二人出面调解。邻村书记听说挨打人是对方的侄子,就一口答应下来,叫人开了门锁放人。人们把败类架回了家里,家里自然又是一番热闹。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不再到这个邻村看电影。
  日期:2019-11-02 09:20:34
  看闲书
  在娱乐方式及其贫乏的年代,村里识几个字的人多有看闲书的习惯,按比例来说,有读书习惯人群的比例恐怕要大大高于当今,尽管当时能找到手的读物非常有限。 从上小学开始,刚记住了几个汉字,就开始看连环画。连环画在当时极盛行,不少的孩子手里要有一、两本。64开本,100多页,单色印刷,每页上四分之三的部分是画的人物场景,多是白描画法,下四分之一部分是几行说明文字,一页接一页的内容连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取材广泛,多是极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有不少是广为流传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也有成套的古典名著改编本,每一套就有几本或十几本,《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岳飞转》、《杨家将》等等,应有尽有。不少孩子认识中国名著就是从连环画开始,以后认识字多了,才看原著。上到三、四年级以后,就有孩子磕磕巴巴看长篇小说了,有不认识的字,按其偏旁的发音读,或按句子的意思猜一个发音,顾不上查字典。多是《林海雪原》、《苦菜花》、《青春之歌》等流行作品,年岁再大些,便可以看《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牛虻》等翻译小说了。

  小学生看闲书受到很大限制。首先是书的来源,买连环画要一、两毛钱一本,孩子们手里都没有零花钱,非花不可的钱,临时向父母要,如果要钱买连环画,十有八九要不出来。找机会捣鬼弄出一、两毛钱,赶紧买本连环画,还不能公开,若父母看见了,必须说是借来的。一本长篇小说定价一块多钱,做梦都不会去买它。因此书的来源主要是借,每见到别人看书,只要是自己没有看过的,必得设法借来;别人也多是借来的,归还期限还紧,就要多说好话,恳求人家担些不是,转借出来;有时想看的人多,还需按先后顺序看;经常有两三个人同时看一本书,看书快的人,看完了一页,要等着看慢的,都看完了,再翻页。孩子们小气,光白看别人的书,慢慢就借不出来了,因此爱看书的孩子,手中要有一两本书做资本,与人家交换着看。这里边也有窍门,拿出去交换的书,也不一定都是自己的,借来的书看完了,对方要的不太急,先拿来与第三人交换一次,过后再还,等于借一本看两本;时间长了,竟有人专门做起此等“生意”,当交换看书的中间人,利用借书、还书的时间差,从中白赚书看。

  借书的转手次数极多,一本书一旦借出去,就不知道会“串”出多远;且多是借书积极,还书怠慢,出借人若不是紧追着要,少有主动归还的;因此时间久了,借出去的书多有找不到下落;但最后落到自己手中的书,也多不是自己买的;最终结果是,看书瘾头越大的人,落在自己手中的书越多。等年岁大了,瘾头小了,手中的书便又慢慢散了出去。传看中的书,人们大多不知道它的最初主人是谁,也没人关心这个。当年书的利用率极高,人们手中的书,多是磨了边、卷了角、缺了封皮,甚至前后缺若干页,人们照样看的津津有味。

  孩子们看书的时间也极少,放学以后,要打草、拾柴、做家务,少有空闲;晚上写作业,可以在煤油灯前取得一席之地,若看闲书,恐怕就没有用灯的资格了,家里的一盏煤油灯,母亲、姐姐们要围在一旁做针线。一旦借到书,还得急着看,看完之后还有人等着呢。课间自然要看;上学、放学的路上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就到了目的地,却是头晕眼花;上自习课偷着看,就是老师在上面讲课,把书用课本遮住,只露出一小部分,也偷偷的看。为此受老师处罚、被没收了书的事也不少,受处罚尚可,书被没收了是万万不可的,因为是借来的,下课后找老师,说尽好话,做保证下不为例,老师一般也通人情,最后,书还是大多能要回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