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澜——探险、夺宝、激战,看一个小人物终成一代枭雄的热血传奇》
第15节作者:
有骨难画 还有,这里也是我们接收武器的地点,我刚才发了信息,估计送货人5分钟内就能到。”
“你准备的是几人份的武器?”我说。
“七个人每人都有,不过项先生你跟冉景成先生还有阿布是主力,我尽可能的让你们拿到手的武器火力能更强一些。”周洲说。
而送货人的速度比她说的还要快,她说在5分钟之内完成,却在说完这句话我还没来得及接话这会儿,就已经到了,一辆大型的农用三轮车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车身在一阵跟随着地形起伏的左摇右晃之中便开到了我们的跟前,车子停下之后驾驶员开门下车,把后面的挡板一开,再把盖在上面的篷布像拉窗帘一样向后一拉,就露出了里面几个墨绿色的木制箱子,箱子上有描述型号的白色字体,这是典型的老式军用武器储存箱。
箱子本身由钉子钉住,他拿起一根车斗里带着的撬棍,开始一个挨一个将这些木箱撬开,随着木板落地,我看到这些箱子里一共装了4支自动步枪,1支通用机枪,2支手枪,其余全部是给这些枪械配套的弹药,平均下来每支自动步枪能有6个每个30发子丨弹丨的弹匣,通用机枪则能有3条每条100发子丨弹丨的弹链,手枪则每支平均能有4个每个7发的弹匣。
型号上4支自动步枪全部为德国HK公司研制的HK-G3型7.62毫米自动步枪,虽然是自动步枪,但发射的却是7.62×51毫米全威力步枪弹,杀伤力相较于AK-47、AKM这种使用同口径但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枪械要大得多,但同时也由于子丨弹丨装药量大,弹头质量大,后坐力也就更大,作为全自动步枪却很少真正全自动射击,因为发射这个级别弹药的枪械全自动射击时很难有人可以做到把控的住,到时候子丨弹丨基本一股脑的全都“打到天上”去了。
另外就是G3自动步枪的战斗全重相当不轻,达到了4.14公斤,因为设计年代较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成型时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那时候还没有足够的技术与理念广泛应用聚乙烯等轻质材料,所以全枪全部是使用钢制部件构成,其中以冲压部件为主,机加工部件为辅,这就让该枪十分“实诚”,这样做的优点是金属强度高,结构坚固,非常耐用,而且点就是太重且尺寸巨大,长途行军拿着这么一支枪堪称是一个不晓得负担。
机枪那边的型号也很经典,是一挺苏制PKM型7.62毫米通用机枪,该枪曾被评为战后(二战)最优秀的通用机枪,因为它完美的平衡了重量、火力、可靠性、造价这四个轻武器领域很难兼顾的分项,7.5公斤的战斗全重虽然比自动步枪要重了很多,但这已经是大批量生产的通用机枪里最轻的型号,相比于作为同类,接近11公斤的美制M240型,PKM已经称得上是十分“苗条”了,是极少数可以让使用通用机枪的机枪手与步枪手基本保持一致的机枪型号。
2支手枪全部是美制M1911型号,使用0.45英寸既11.43毫米的大口径手枪弹,这枪在手枪中的弹道性能不高但因为弹头质量大而对无防护的软目标的杀伤力很强,不过口径大带来的坏处也有很多,比如握把太过粗壮而手小的人很难握紧,同时容弹量少,每个弹匣只有7发,相比当今最流行的9毫米手枪口径一次能装15发的容弹量,少了2倍还要多,在激烈的枪战中,火力持续性较低。
而这些枪的分配也很简单,被周洲看做是主力的我,抄起了一支G3自动步枪,并穿好可以装弹匣的战术子丨弹丨袋将6个弹匣中的5个插在其中,另外一个则装在枪上。
其余徐布与冉业成以及李嘉豪则跟我一样,也一人拿了一支G3自动步枪,并穿好子丨弹丨袋同样的配置。
PKM通用机枪毫无疑问留给了“超级壮汉”冉景成,只是这机枪在别人手里挺威武的,可拿在他手里却拿出了点“玩具枪”的感觉。
我在这时有点担心冉景成会不会使用它,毕竟这不是块头大就能行的事情,通用机枪是轻武器中掌握难度仅次于狙击步枪的类型,如果没有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训练而贸然上手的话,可能除了拿在手里胡乱扫射以外就无法发挥更多的作用了,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眼下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冉景成早些年为了混口饱饭吃,跟着亲哥哥冉业成当过“野兵”,所谓“野兵”就是没有团队,没有组织由1个到3个人之见组成的一种雇佣兵,干这一行当的人,一般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威震业内,让雇主放心,让敌人丧胆的顶尖高手,要么就是不知深浅和死活,贸然入行最后幸运一点能早早醒悟脱身,严重一些可能会落下残疾之类,而倒霉的那就是落个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下场。
冉氏兄弟的组合就是以冉业成作为主心骨与智囊,而冉景成则作为武力的“输出”者,两人如此搭档在“野兵”这个行当中有一阵子也是混的风生水起,赚了不少钱,而他们突然不干的原因,在很久以后听冉业成自己提起时,是因为在某次接单执行任务中得罪了一个业内大佬,混不下去了,这才回道国内躲在了三和人才市场避避风头。
为了钱在国外的火线上以命相搏,从这个角度讲,我的以前与冉氏兄弟的以前可以算得上是同行了,也正是因为类似的经历,周洲这才同时找上门雇佣我们三个走这趟买卖。
而这些事情都是我在此之后才知道的,我跟他俩在三和人才市场讨生活的时候,处于当时还不算熟悉,冉业成并未向我提及之前两人是做什么的,再加上周洲所说冉业成还有学术方面的背景,对于眼下的我来说,这兄弟二人的复杂性果然就像冉业成的眼镜片有多少度一样让人捉摸不透。
另外,我们的模块化背囊里都有一个看似“多余”的部分,因为处于压缩状态,所以我早前没搞清楚这是做什么用的,而现在在周洲的提醒下,把这些空置的折叠模块展开,这才发现这一个个竟然是“通用枪套”,所谓通用枪套就是在一定尺寸范围下的枪,不论是什么型号都能装,其中的关键就是使用了一种具备一定“轮廓记忆”功能的纳米材料,包在枪上能主动根据枪械的外形做出调整,最终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适合这枪的外套,水洗过后便可以恢复原状再用于其它不同型号的枪,具备多次使用功能,被其包裹的枪,能将枪伪装的“人畜无害”,在外表看不出这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同时还能躲过安检的X光扫描,并能防尘防水防潮,对枪械的保养有很大好处;这种“高端货”,我之前只在外籍兵团服役时与英国SAS(特种空勤团)交流时见过一次张开状态的,他们装备这个是为了方便敌后渗透时伪装之用,没想到我这里竟然再见到而且还用上了,我心说这周小姐能搞到这种“高级货”,可枪却都是些老家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但仔细琢磨一下其实也不尽然,因为这些枪虽然型号都很老了,可却都是久经考验的经典,可靠性值得信赖,我想除了降低成本之外,她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才给我们选配的它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