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那年过的很快,也很充实,靠着积攒起来的语言天赋,仅仅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吴雨秋已经把四年的日语教科书都提前预习完毕了,后面上课的时候,吴雨秋很自然地成为了外教的同声传译,渐渐地大家都已习惯一有不会的语言文法问题就跑去问吴雨秋,其中最崇拜吴雨秋的莫过于杨未然本人了。
因为在后来正式上课分班的时候,吴雨秋才发现杨未然竟然和自己分在了同一个外语学院,而且在同一个日语班,两人也同样爱好语言,常常一起交流的很开心,也着实很般配,两人时常在老师眼里被称赞为“金童玉女”,同学们则时常神补刀打趣道“郎才女貌”。吴雨秋各方面表现积极,常常令杨未然啧啧称赞,两人也经常形影不离,关系甚好。
在大一的下半学期快要收尾的时候,刚好赶上那时候的西部对口支援教育项目,从北京来了一名非常有名气的甑教授,说是要在吴雨秋的学校里重点培养1名公费交换留学生,学费全免,交换期为一年,甑教授吩咐外院的领导们物色人选一名,外院领导开会最终讨论决定,该学期成绩排名前列的加上社团活动能力突出的学生作为主要确定人选。
那天期末考试完还没来得及买票回家的吴雨秋,刚好吃过中饭想去图书馆再翻会儿闲书的他,接到了老师打来的一个电话,“雨秋同学,咱外院里要和日本的一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同时打算推选一名留学生去日本交换学习,看了下这学期综合成绩加社团活动分比值,你排名第一,我们打算重点推荐,先通知下你,做好准备,我这边马上要开会,完了再和你说细节......”,还没等吴雨秋反应过来,老师那头电话已经挂断了。
听见老师匆忙通知到的消息,吴雨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他稍微发了一会儿呆,便想着给杨未然打了个电话“未然,老师刚来电话说我有可能要被选为交换留学生去日本了......”吴雨秋很平静地说着。
“那可是个好事儿啊!”,杨未然在电话的另一端有些激动地说,“恭喜你!,中午咱一起吃饭”。
“那你呢?,我去日本这一年咱不就见不着了吗?”,吴雨秋傻傻地却又很直白地说。
“没事儿,你先去看看,你去了如果好的话,我自费留学去找你,到时咱还能在一起读书,再说了学了日语不去日本不是有点浪费吗?”杨未然机灵地爽朗地笑着说道。
其实杨未然只是想下意识地安慰吴雨秋,因为刚一分钟前老师打电话鼓励她说“很遗憾这次学校经费有限只给了咱一个名额,你的成绩加社团活动排名第二,差了一点,看明年还有没有机会......”。
吴雨秋耷拉着个脑袋回到宿舍。
一时间心里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担心,开心的是终于有机会去远方了,担心的是马上要和很要好的同学们要分开一段时间了,去一个自己原本不太喜欢的国家去读书,心里还是多少受到了当时媒体的影响。
但他又特别好奇地想去当地看看,刚好这次日方大学让交换生上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业也不错。
其实说来也令吴雨秋有些无奈的是,自己大一原本一直在蹭英语系的课听,日语也就是督促着自己能学点是点儿的心态,去学习的,本来想着大二的时候转英语系的吴雨秋,结果这学年恰恰学了个第一名。可能吴雨秋也兼具所谓某项专长学霸加锦鲤特质吧。
而且出国的机会现在就在眼前,现在老师又这么看重他,把这唯一一个名额给了他,好胜心强的他不想就这么放弃了。
吴雨秋拿起电话给妈妈常开慧打了个电话“妈,老师说让我去日本留学,不要学费一年交换,您说我去吗?”吴雨秋有些呆呆的问,其实他自己心里早有了答案。
“去啊,更何况一年过的会很快,去体验一下也没有什么坏处。”常开慧斩钉截铁地说,“另外,入乡随俗,千万不能意气用事!”常开慧小心叮嘱道,“生活费不用你愁,妈砸锅卖铁也会供你读完大学的......”
听常开慧这样一说,吴雨秋不由地心里一揪,“是啊,学费全免,生活费应该不便宜吧”,吴雨秋小声嘀咕着,还没有听完常开慧的唠叨就挂断了电话。
吴雨秋一路小跑跑到网吧,打开电脑查了下日本的生活费,租房、吃饭、洗衣、交通算下来虽然是得有些钱,但日本的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做兼职,只要稍微勤快点的学生,自立更生不是问题。
因为日本的兼职最低收入也在每小时75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50元),一天干4小时就是200,一个月下来就是6000元。也算可以了,而且学习、打工两不误。既可以在学校里学习课本知识,又可以真实地接触日本当地社会及文化,实属上策。
从网吧出来,吴雨秋径直又去找了外教和在日本留过学回来的老师四处打听了下情况,大家伙儿都建议他出去开开眼界,没有坏处。
只是其中一位老师说“就是觉得你还这么小,才刚20就出去,太辛苦,我有点心疼你,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吃苦?那我太拿手了,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我能吃苦!”当时的吴雨秋拍着胸脯很自信的说,其实那时的吴雨秋压根没有真正理解老师那句话的意思,直到若干年后,他才真正切切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吃苦”。
经过一番间接渠道的打探消息,加上吴雨秋的主观愿望、迫不及待的想去远方看看的心情,基本已决意要去日本读书,但具体规划他还没有想好。
除了好奇心使然,更多的是吴雨秋也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能待在一个地方固步自封,其实那时年轻的雨秋已经略微想过,希望时刻能活出不一样的自己,也算给自己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吴雨秋式的生活方式。
也许正是有了这种“无畏懵懂”的铺垫,才有了后来“勇气夺回”的开始。
经过一个假期的整理和准备,开学过后,3月初,甄教授又从北京赶来,为推荐人做学前指导与校园对接工作。
初识甄教授,高高的个子,话不多,书生气很浓,时不时地喜欢笑着说话,显得和蔼可亲,但又不失威严,走起路来很干脆利落,不拖沓,话虽不多却又不失幽默感,是一个值得别人尊重又有趣的人。
“小伙子,这次我们只公费派一人过去,校方推荐了你,首先恭喜你”,甄教授轻轻地拍着吴雨秋的肩膀说,“大一就能出去的孩子,而且是公费,目前你还算头一例,不要有偶像包袱哈”,甄教授笑着调侃道,“记住你出去这一年一定要好好表现,这样学校明年才有可能建立起更好的合作关系,某种意义上,你要成为两校间的桥梁。”
“好的,教授,我会努力的,另外,班里也有好多优秀的同学也想一起去留学,想让我帮他们问问您日方学校那边现在有没有自费留学的通道。这样,我也有些伙伴儿,遇事儿也好有个商量。”吴雨秋很恭敬地问道。
“嗯,这个我回头也帮你的同学和日方那边沟通下,看看第一年能不能一并加一些自费的名额”,这个在其他学校倒是有些案例,应该问题不大。”甄教授应声道,但是手续要有一个学生代表去重庆大使馆帮忙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