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些我所知的实用方术》
第11节作者:
海苔花茶 日期:2019-12-22 16:10:43
今天来给大家说说拜太岁的方法
前文所述庚子年冲犯太岁的属相,可以用以下方法拜太岁星君,来祈求一年平安。
在家拜太岁,时间一般在农历正月初八或正月十五,地点宜选在家中客厅的流年太岁方位,庚子年(2020)的流年太岁方位是正北方。首先第一步是安奉太岁星君神位,设立供桌香案,按照平日祭祖的方式,准备香烛,供品,供品可以用时鲜水果、糕点等,荤素不忌,品种数量不限,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但供品务必新鲜。用本命太岁符作为祭拜用的太岁星君牌位。香案立好之后,点燃蜡烛,焚三柱清香。跪拜三叩首,恭请值年太岁星君,叩首完毕,跪颂宣读拜太岁疏文(疏文内容稍后留言贴在下面)。疏文读毕,连同金纸或元宝若干一并焚化。等三支清香燃烧完之后,再三拜请太岁星君保佑一年平安。
如此整个仪式完毕,可以撤香案,将太岁符用黄布袋子或红纸包好,这一年中随身携带,可保平安顺遂。待年底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再设香案谢太岁,感谢太岁星君一年的保佑,方法同上,只是不用读疏文,将太岁符连同金纸元宝一起焚化即可。这就是整个年初拜太岁和年底谢太岁的流程,另外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九是太岁生辰,如有条件者可依照年初拜太岁的方法再拜一次,如无需要也可不拜,不强求。
日期:2019-12-22 16:35:29
《拜太岁疏文》:
今据,中华人民共和国x省x市x县栖居,弟子xxx,诚心在此吉日良时,敬备香花供品并金银财帛等,恭迎圆明斗姆天尊、本命元辰太岁大将军、南北二斗众星主降临。受弟子xxx虔心诚敬。
叩求神光普照,阖家安泰。诸事顺遂,贵人协助。
志心拜请仙圣垂慈,护我灵光。举家和顺,消灾解病。疾患远离,福泽常临。
恭此 上闻
弟子xxx诚心上启,百拜顿首。
天运庚子年x月x日
疏文写在红纸或黄纸上。
日期:2019-12-27 17:57:13
鬼律记载的呼名治鬼术
《西游记》中有一幕场景大家都很熟悉:银角大王对着自报姓名为“者行孙”的孙行者,拿出叫对名字即可把对方收服的葫芦说:“我且叫你一声,你敢应我么?”
这一段描写,千万不要当作闲笔。在中国古代,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光是指代某一个人,更是与他的身体灵魂相关联,所以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可谓是关系莫大,同理,名字对于鬼神来说也是无比重要。
道教降妖驱邪的最高法则就隐藏于此:以鬼之真名驱鬼。
道教中的“呼名治鬼”
早在道教发迹的东汉时期,各地掌握道术的方士、道士就懂得一个朴素的真理—驱鬼须知鬼名。
鬼,作为来自不可知世界的“他者”,时常骚扰阳世。人间虽然痛恨鬼之作祟多端,但也尊重“鬼权”,知道最好的办法是纸船明烛“送”瘟鬼,驱逐之,而不是杀伐之。江苏省高邮县邵家沟汉代遗址出土的东汉符咒木简就是道士借助“天帝神师”的神威、驱逐墓圹邪鬼的一个物证。
木简左下刻有朱砂咒文三行:
“乙巳日死者,鬼名为天光。天帝神师已知汝名,疾去三千里。汝不即去,南山给,令来食汝。急如律令。”
这一方木简警告死后可能化身为恶鬼“勾连”阳世亲属的墓主人说:
你是在乙巳日这一天死的,这一天死的鬼都是名叫“天光”,现在天帝神师已经知道你的真名,命令你速速远离我家三千里!你要是不听话离开,马上让南山的鬼王来吃掉你!
可见东汉时期的术士已经掌握了浩瀚繁复的“鬼名录”,经过历代道士的不断增补,终于在魏晋时期形成了鬼名录大全—《女青鬼律》。
“神直一日,日有千鬼飞行,不可禁止。大道不禁,天师不勑,放纵天下,凶凶相逐。唯任杀中民,死者千亿。
太上大道不忍见之,二年七月七日日中时下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勑天师张道陵,使勑鬼神,不得妄转东西南北。”
鬼律,就是适用于鬼界的法律。
此篇经文大体讲,汉末群魔乱舞,灾疫肆虐,老百姓受苦受难,太上大道于心不忍,特此传张天师《女青鬼律》八卷,里面载着天下鬼神的名号、居处,及神通和危害,劝众人严守禁戒以免冒犯诸鬼,而且可以通过知晓鬼的名字来达到千神万鬼服从。
然而天下百鬼横行,光靠张天师一人哪里忙得过来?所以《女青鬼律》又被传授给道教信徒,经曰:“后有道男女生,见吾秘经,知鬼姓名皆吉,万鬼不干,千神宾伏。奉行如律,不得妄传非其人,传非其人,灾流七世,勿怨道咎。”
知鬼姓名,便为平安,不仅万鬼不来干犯,而且还可让他们对你俯首听命。
根据《女青鬼律》,六十甲子每一日所死之鬼(日鬼)各有专名,可是一般人哪有这么好记性?所以后来,道士又把六十日鬼名制成了护身符,随身佩戴有一样的效果。
除了从阴间、魔界来的恶鬼,可以知鬼之名而呼却之,对那些与人类共存于山林之间的山精妖怪,东晋时期葛洪《抱朴子》给出对策也是相似的:
“山中山精之形,如小儿而独足,走向后,喜来犯人。人入山,若夜闻人音声大语,其名曰‘蚑’,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
然而对当时的道士来说,天下鬼怪名录须知,只是治鬼的初级版,专业人士应该熟知天下千亿之鬼的衣服、颜色、长短,以及对付它们的不同咒语、道符。东晋时期,道教界又开发出了《太上洞渊神咒经》《太上正一咒鬼经》等“咒鬼”专业文书,给予道士更为细致的职业指导。
《太上洞渊神咒经》因其描述了无比宏大复杂精细的鬼王世界而令无数道教研究者为之头疼。
此经将时间划分为无数个灾、劫,在不同的时间点,有相应的亿万数之多的大魔王、小鬼王出现,它们割据一方,相互讨伐,又领万鬼杀人,共同向阳世人间发起一波波的攻击。道士需要知道每个鬼王的名字,以便驱逐。
呼名治鬼的渊源
以鬼的名字驱逐鬼,这种信仰的基础是古人认为名字里蕴含着魂魄的密码。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和《国语·晋语九》记载,春秋时期已存在“策名委质”的习俗,当一个人向主君表达“委质为臣,无有二心”的决心之时,应将写有其名字的简策或简册呈上,以示唯其所使,而接受者即可支配策名者为其出生入死。将名字交付对方,意味着将掌控魂魄的钥匙放到对方手里。后代发展出来的“扎小人”等巫蛊术,利用的也是同样的原理。
我们向来以人类的思维想象鬼界,人有名字,鬼亦有名字。命名,也是一种征服方式,于是霸气的道教发展出“凡鬼皆有姓名,子知三台鬼名,万鬼使令”的驱鬼法则:只要是鬼,总有姓名,只要知道鬼名,驱鬼尽在掌控之内。
可是如果鬼怪学乖了,隐藏真名,就如《西游记》的孙悟空那样,这个法术还奏效吗?孙悟空以为自己报的“鬼名字”可以迷惑宝葫芦,于是应了一声,结果“颼的被他吸进葫芦去”。
自作聪明的孙悟空哪里知道这个葫芦其实是太上老君用来盛放丹药的容器,神力永远满格,只要有名字,必然联系着魂神,“哪管甚么名字真假,但绰个应的气儿,就装了去也”。总之,鬼怪可以保持沉默,但他们的发言只会加速其被驱逐的速度。
后来道教的“呼名治鬼”之术也传到日本,像日本的《阴阳师》中,主角安倍晴明就曾对源博雅说到“世间最短的咒,就是‘名’”。同时世界各地也有关于名字中所蕴含的鬼神秘密,譬如,北美印第安人把自己的名字看作不仅是一种标记,公众号嗣汉天师府,而且是自己的一部分,正如自己的眼睛和牙齿一样,并且相信对自己名字的恶意对待就会像损害自己身体一样会造成伤害;西里伯斯的托兰波人相信,只要你写下一个人的名字,你就可以连他的灵魂和名字一起带走。而且到当今“呼名治鬼”也在百姓生活中反映,如果有人生病,就通过竖鸡蛋或筷子来询问鬼名,达到治鬼的效果。
道教的“呼名治鬼”,一方面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对于名字的重视,另一方面从深层次的反映出道教灭疾病,避灾祸的思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