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蜀史说》
第17节

作者: cdnwpu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1-18 17:27:30
  季干 篇
  生卒年 公元前2186年~前2124年
  季干 荒的大儿子,性机巧而率性。
  颛顼四十年,季干出生于成都平原以北,荒在南部奋战开荒的时候,季干就在北地满山林窜,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对什么都感兴趣,尤其是飞禽虫豸特性极为有兴趣。不知道是不是看到自己叔祖和老爹都为开荒种地而祭天了,他始终对种地开荒治水这些事不太感兴趣。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季干慢慢长大了,他对小动物变得越来越有兴趣,每天对着部族里养的桑蚕看半天,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季干的母亲也有羌人血统,对自己儿子这样的表现也疑惑不解,后来问羌人老祖说“老祖,幼子愚乎?”。季干的母亲也怀疑自己的儿子是不是傻了,不好好耕种,老是盯着小动物看干啥。羌人老祖看着季干,默默的说了一句:“虫豸漫天,小小引路”。啥意思?我猜羌人老祖也不知道啥意思,反正季干的母亲是蒙圈的。

  帝喾十年,季干终究是长大成年了,该娶妻生子了。15岁的季干也和其他成年男子一样,祭天敬礼,完成简易的成年礼,下一步就是族类给他选佳偶成婚,简易的仪式一过,那就算是有妇之夫了。此时的季干对虫鸟的特性已经非常的熟悉了,虫鸣声,鸟啼声,这些动物的习性与季节变化似乎有着某种关系。天暖的时候虫鸣,播种的时候鸟会叫,天热的时候蝉会鸣,快下雨的时候,蜻蜓会低飞等等。季干把动物这些特点都用木炭笔画在石头上,做标记,并把这些想法告诉了族内的前辈。关于桑蚕的驯养,吐丝及出现什么问题,他都有自己的心得看法,还对织布的器械做了调整和改进,此时织布方法一直都是简易的经纬编织,经向把丝麻绷紧,系在一头的木棍上用脚蹬住,纬向交叉穿梭。季干对这样的编织方法做了改进,他把经向的丝麻分成了上下两股,纬向用打磨光洁的木棍引导和压紧,后世再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后来的足蹬式腰机。这样织出来的布匹更紧实和耐用,不易掉线,且可以批次印染。以前的染料就是一些植物果实和根茎的汁液来做的,蚕丛族长或贵族大多是青衣飘飘,不是他们他们钟情于青色,而是彼时蓝色的植物染料比较好找,比如蓼蓝。

  帝喾二十年,富有观察力和创新思想的季干在其父荒因公殉职,被洪水带走的时候,便被族内推举为新任族长。族长的事务和要担负的责任远比简单搞研究和发明创造来的繁重,季干的个性和心思做族长真心不太合适。
  帝喾三十年,季干做了不到10年的族长,就把族长之位让给自己的弟弟洪苗,自己则潜心搞他的研究和发明创造去了。都说爱好和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事实也确实如此。经过多年的观察,季干总结出了四川盆地的天气变化特点,季节变化与动植物变化的关系,并把这些特点做了归纳总结,这给后来的古蜀先人明四时耕种和畜牧提供的借鉴和参考。而有关四川盆地内的水文特点和情况,季干则请教了一直穿梭于岷江流域的鲧,向他取经并做了梳理总结,鲧算是季干的治水之师。

  帝挚五年,鲧娶北川羌女女喜,两年后在汶山生下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这是后世史学家给大禹取的名)。生大禹时,羌女难产,羌族巫师说需要作类似于今天的剖腹产的手术才有可能保住小孩,但这样羌女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如果不做手术,那羌女和大禹都可能同时死亡。鲧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力排众议同意了女巫的方案:剖腹。巫师用磨的很锋锐的羊骨做术刀,做了类似于今天的侧切术,不过这个侧切术的口子拉的有点大,最终大禹顺利降生,而女喜因失血过多而亡。这个妇产手术是开了侧切式生产的先河,此后蜀地积累的丰富的妇产经验给后来北宋著名妇产科专家杨子健提供了素材,撰写了史上第一本系统性的妇产书籍《十产论》。

  帝挚七年,鲧因为自己刚烈的性格和独断做法在西羌没法呆下去,在鲧父的建议下,留下大禹由鲧父带着,自己则辗转千里经古陈仓道回到中原鲧氏家族,后为帝挚所用。大禹因惊心动魄的出生,给鲧博得了一个刚愎自用的名声,另外也由于其出生导致了其母女喜难产过世,一直被羌人视为不详之人,不太受羌人待见。
  同年,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和创新的季干,或许是因为劳累,又或许是疾病,卒于平原之北,终年62岁。

  日期:2019-11-18 20:35:03
  至于越南的论述我涉及的不多,但越南跟古蜀国的关系远比跟殷商关系密切,能成为有效历史佐证的考古物件一定是能相互映射和互证的,比如古蜀出现的印度洋贝壳就不能简单的说和身毒国即古印度有关系。
  日期:2019-11-18 20:44:39
  谢谢你所给出的资料和论述,一个小疑问哈!你发现你所说的所有事件和时间在时间的延续性和空间的分布还有历史客观逻辑,信史的文字典籍与考古论证之间能互相自证吗?窃以为潜水不是湖北的潜江,而是岷江,这个在夏本纪里有因桓水即白龙江而来,浮于潜水,如果潜水在潜江,这空间逻辑不对,后面山海经的引述难以自证啊!
  日期:2019-11-19 09:35:23
  在民国时期有个大学问家叫顾颉刚,他是杰出的古史怀疑派,和鲁迅掐架整得鲁迅都爆粗口了。说这个事不是论对错,而是我们要采用二重证据法,文字典籍或许有不当之处,因为史前没有文字,皆为后世补叙。三星堆和夏文化有交集,但三星堆真不是夏文化的起源,大禹是地道的川西羌人,所有的信史,别史和野史都这么说,说大禹到过三星堆所在地,我完全同意,但说大禹跟三星堆文化有关,真的牵强了!

  日期:2019-11-19 14:33:52
  洪苗篇
  生卒年 公元前2184年~前2117年
  洪苗,季干之弟,身长近丈,性端而勇,眼大耳阔,其形魁伟,善开拓,有远见。
  颛顼四十二年,洪苗生于新津。洪苗小的时候喜欢跟着哥哥季干满山跑,在哥哥的影响下也是对飞禽虫豸很有兴趣。随着年龄增长,洪苗和哥哥季干的关注点就发生了变化,洪苗对力量型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尤其喜欢大型的动物比如牛马野猪类,季干好静,他则好动。当时南北虽同出一脉,毕竟相隔也有百八十里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部族内部也是出现了分化,发展更好的部族想分的更多好的地界或者想主导部族的发展及相应的属地分配权。南边玄嚣颛顼后裔部族一部分聚居在大邑崇州,一部分则到了新津双流。南北独立发展,虽有联系但不再紧密,北部分布在绵阳以东、绵竹和德阳等等,各部分布也较分散。由于季干随性的特点,虽为部族族长,但对部族很少辖制管控,又或许他的关注点就不在辖制族内上,季干因此主动将族长之位让给其弟洪苗。

  洪苗继任后的想法比较积极,大家既然同出一脉,理应守望相助,不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大家彼此互通有无,物资轮换周济,对促进部族的发展极为有益,另外湔山以西的古羌畜牧做的很好,也可以学习和吸纳,族内应该持开放心态团结周边部族,虚心学习,这才才能促进部族不断发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