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桌子,洗涮碗筷,自己也洗洗刷刷之后,都到九点多了。
伯母坚持泡脚,慢悠悠地揉搓着脚趾头,烫着脚,看着电视,享受这一刻的舒适。
李婧和妈妈通电话,说说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妈妈说说怎么做。
李婧有时候会抱怨,“上班路程太长,好累”,“工作压力大,办事的人好多,自己又不太会”,诸如此类。
伯母偶尔会跟李婧提及,“我跟你妈妈说过,不要老给你打电话,让你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有时候,伯母会说道,“我有个表侄女,跟你同专业的,也是学习金融学的,在XX银行总部,过了CFA,拿了最佳青年前十名”。
李婧这时候就会点点头,“嗯,这个姐姐好厉害”。
跟家里的电话,李婧还是每天都有。
跟伯母聊聊工作上的事情,李婧还是想跟爸爸和妈妈说说话,倾吐一下自己内心的小情绪。
李婧大学的时候,想着自己要到大城市,一展抱负,实现自我。
李婧不愿意被爸爸和妈妈束缚,想要自由。
现在工作了,在一线大城市,李婧的同学们聊天的时候,只要一提起来李婧,都是满满的羡慕。
有的同学,羡慕她通过了考试,上岸了,这辈子可以稳稳当当,衣食无忧了。
有的同学,羡慕她可以去到大城市,还能落个户口,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更别提以后可以安安心心在这里大展拳脚了。
李婧,放佛就是捧上了金饭碗,铁饭碗都不足以形容这份工作了。
爸爸和妈妈偶尔同亲戚聊起李婧,亲戚们父辈们都羡慕她有出息,和李婧同辈的孩子们,都羡慕李婧可以挣很多钱。
李婧,于是成了别人家的孩子。
李婧一直在苦闷自己的生活,怎么会想到,有一天,自己居然成为了让人羡慕的人。
看来,让人羡慕的生活也不一定就那么美好。
李婧重复着这样的生活和工作。
一大早起来坐公交车,上班。
遇到不会的问题,抓耳挠腮的应对。
实在难以解决,询问老师傅们,这次解决之后,记住。
下一次成功解决,又遇到新问题。
一天忙忙碌碌的工作完毕,坐公交车回家,各种不一样的堵车状况。
好不容易到家吃晚饭,打打电话,洗漱睡觉。
千篇一律的重复着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绝不雷同。
李婧感觉越来越差劲,状态越来越不好。
李婧看到因为下雨堵的厉害的城市,感受到从车窗里吹进来的泛着丝丝凉意的秋风。
终于有一天,李婧看到公交车站旁的护城河,从微波粼粼,到冰凌初现。
李婧对自己说,“路程太远,原以为两个小时来回的车程,没想到因为晚高峰的堵车,可以硬生生的变成三个小时的车程。”
李婧想,“一直借住在伯母这里,虽然妈妈给了伯母生活费,但是自己还是不好意思。”
李婧在琢磨,“开始以为在离伯母家很近的办公区,既然已经定在了路程那么远的地方工作,要不租个房子吧”。
李婧想到了租房子,现在的年轻人,在一线大城市,靠自己打拼,都是租房子。
李婧想到了,就跟爸爸和妈妈商量,同时也跟伯母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婧寻摸着办事大厅附近的房子,终于找到了一套小开间,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楼下有保安24小时看着门,很安全的样子。
小公寓里面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
燃气和中央空调都有,24小时热水提供。
李婧很满意。
价格当然也很美丽。
李婧还在实习期,一个月挣到手3200元,小公寓的租金3800元。
李婧晚上跟爸爸和妈妈沟通,提出了,“要不我还是回沙市找份工作吧,我不能倒贴着上班啊?”
爸爸沉吟了片刻,“你自己考虑,怎么做决定,爸爸都支持你。但是你不用为房租发愁,爸爸给你打钱,你放心”。
以前李婧和爸爸对工作单位有过美好的期望,以为明明有宿舍,却谦虚的表示没有,需要食宿自理。
来到这里工作之后,期望落空。李婧和爸爸看到现实状况,发现对工作额外的盼望,简直就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婧和爸爸发现,招考公告太诚实了,原来父女俩的浪漫主义思想太飘渺。
妈妈在电话那头叹了一口气,“哎,当时要是我坚持让你去读研究生多好,你也不会有现在这么犹豫的时候”,“我当时告诉你们,不要抱有幻想,人家都说了"不提供住宿",你们偏不信”。
李婧有时候多么希望爸爸和妈妈不那么民主,要是爸爸和妈妈像有的家长一样独断专行,是不是自己就不会离开沙市,是不是自己就可以接着读完研究生,是不是自己就不用领着微薄的薪水,奔波、劳累在上下班的路途中。
一切都没有如果。
李婧坐在电脑前刷着网页,寻找有没有更合适的房子。
从租房的页面飘到买房的页面。
“不好意思,我手欠,点错了点错了”,李婧自哂笑起来,动辄几百万的房子,对于刚毕业的职场新人可以说是遥不可及。
李婧每天都刷着手机,看着论坛里,公众号上,各种逃离北上广的文章,寻摸着有没有人回到家乡之后,过得更好。
别人的生活,成功的案例,能不能帮助自己做下决定。特别是当李婧听到同事们聊天提起,有个浙江来的女孩子,前两年入职,上了一周的班就辞职回去了。
工作不要了,户口也不要了,“为什么呢?”李婧不明白,来之不易的机会,为什么要放弃掉。
“嫌工资太低,江浙那边的工资比我们这个工作高多了”,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同事随口说道。
李婧的爸爸和妈妈从老家潭城赶到北京来了。
女儿每夜在电话里透漏出的消极的思想,让为人父母的李爸爸和李妈妈都很担心。
李爸爸和李妈妈帮助李婧敲定了小公寓,一次性付完了中介费和押一付三的押金。
李婧的心里并没有轻松。
“满以为自己毕业之后能挣大钱,好歹自己也是一流大学毕业。没想到不仅挣钱少,还要啃老”,李婧对着爸爸和妈妈抱怨道。
“没事,慢慢来,年轻人,过几年就好了”,爸爸安慰着李婧。
妈妈慈爱的看着自己的女儿,“妈妈早就料到了,钱早就准备好了,给你买房的。只是没想到房价这么贵,看来买不了大房子,给你买个六十多坪的小两居,爸爸和妈妈还是能够做到的”。
李婧的爸爸和妈妈给女儿准备了一笔留学费用,女儿没有出国,正好留给女儿买房。
李婧回了一趟沙市,配合爸爸和妈妈将自己名下的一套复式楼,四居室卖掉了,卖了一百万。
留学的基金加上卖房的房款,还有爸爸和妈妈的全部积蓄,还有东拼西凑,钱也差不多够了。
妈妈在拖着大行李箱,坐火车来回奔波半年,网上看房,实地看房几次之后,敲定了买了一套二环外的九十年代老式居民楼。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