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工作那点事儿》
第16节

作者: 春风垂柳
收藏本书TXT下载
  北京的夏天不像沙市那么闷热粘腻。
  北京的夏天,清晨日出,清清爽爽。

  中午阳光热烈,温度升高,却还可以接受。
  最难以忍受的,可能就是傍晚时分的夕阳了。
  那时候一整天的炙烤,让热腾腾的地面持续散发出热量到空气中,隔着薄薄的衣服,都能感受到太阳的热度。
  但是,这也比沙市的夏日好过多了。
  以前在沙市,她感觉自己从清晨起来,到晚间睡下,一刻不停,从未收过汗意。
  整个人黏黏腻腻,心情甚是焦躁。
  李婧在电话里,对着妈妈不无感叹地道:“还好我学过地理,知道北京纬度比沙市高,夏天果然要凉快一点。”
  电话的对面,妈妈宠溺地笑道:“是是是,我女儿就是文化水平高,妈妈都不知道纬度啊什么之类的是什么”,妈妈在电话这头捂着嘴笑,抬眼看一眼李爸爸。
  李爸爸在电话旁,一起凑着趣。
  爸爸和妈妈提醒李婧装修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爸爸叮嘱道:“材料用好一点儿,环保无污染。时间上,我们自己算了算,装一个半月就差不多了。”
  李婧寻思着,自己虽然成年了,但是从未装修过房子,央求道:“爸爸和妈妈能不能帮我把把关?”
  爸爸和妈妈决定,两人各请五天年假,轮流在装修比较重要的环节来现场督工。
  周末的时候,李婧一个人闲着没事,就先去逛了建材城。
  她想先探探路。

  东逛西逛,她找到了在网页上宣传的大有装饰公司。
  李婧向大有装饰的销售人员,一位穿白衬衣西装裤的瘦削的短发小姐姐咨询了一下。
  小姐姐告诉李婧,“六十多平的房子,大概两个月能完工。不用担心,这个可以签订在装修合同里。”
  李婧琢磨着,明年三月中旬停暖气,然后开始装修。
  装修时间比爸爸妈妈预计多了半个月。
  大概五月中旬,怎么着也能够装修好房子了。
  正好那个时候,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适合通风放味儿。
  五月中旬开始通风放味儿,到六月底的时候搬家,中间差不多一个半月。
  “会不会放味儿的时间不够?就算是环保的家具,号称无污染,也难免有一些甲醛啊等物质的释放,这类污染,短时间内避免不了。”晚上她和妈妈汇报自己的成果,妈妈在电话里,担心道。
  李婧说出自己的想法:“我在小窝附近的花店里转了转,问了有的植物可以帮助吸收甲醛。我多买几盆绿萝和红杉树,吸吸家里的味儿。”

  她接着说:“还有一个好消息,我听说外地来京工作的孩子,可以有二十天探亲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明天我去人事部门问问相关请假制度,再去领导那里请假试试。如果能请下来,岂不是又多了二十天吗?”
  李婧对电话那头,把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娓娓道来。
  爸爸和妈妈一听,不约而同点了点头,齐声道:“就这么办”。
  按照李家三口关于小窝事宜,进行的民主决策,以及相应安排,李婧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项,要和小袁商量续租事宜。

  第二项,需要跟小公寓的房东联系续签租房合同。
  第三项,把柳树东里的房子租出去。
  李婧问小袁,道:“下半年你还租吗?”
  小袁连连点头,道:“当然租了。”
  李婧继续问道:“明年呢?”

  小袁想了一会儿,迟疑道:“这我还不知道。”
  李婧将合租小伙伴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和妈妈。
  爸爸和妈妈商量,达成了一致意见,妈妈发消息告诉李婧,“不管别人的想法是什么,我们继续租这里,虽然多几个月房租,我们家可以省很多事儿。”
  李婧仿佛吃了定心丸,于是开始联系房东。
  等到房东同意李婧续租的申请,李婧和房东续签了租房合同之后,李家爸爸和妈妈才放下心来。
  榆树嘉园的租约签订之后,李婧赶紧着手,联系租房中介,把小窝租了出去。

  因为小窝所在的柳树东里,位置在二环边上,而且周围高校林立,所以,市场对这个小区租房的需求一直很旺盛。
  房子刚挂出去不到一个星期,中介就联系李婧说有两拨人要来看房。
  第一拨是个在附近工作的女孩子,稍微看了看,没有说什么。
  第二拨是两位大四刚毕业的男孩,毕业学校是小窝附近的工程大学。
  他们两个毕业之后,一位是对于工作不太满意,想要继续深造。另一位是年初考研失败,准备二战。
  两人凑在一块儿,准备认真备考。
  他们想要租在工程大学附近,即可以享受到学校的资源,又有自己的空间。
  他们对于周边环境相当熟悉。
  看了房,他们两人商量几句,当场就拍板,要和李婧签约。
  租金一个月4800元,比李婧挂牌报价低了200元。
  其中一位******,略有些肉肉的男生,在知道房东是位比自己年长一岁的女孩之后,不无羡慕地说,“李婧姐,真羡慕你,毕业找到工作,家里还能给你买房。”
  李婧不好意思挠挠头,道:“嘿嘿,我想靠自己来着,也没想到最后自己啃老了。”
  李婧打了个哈哈,收完款,就跟两位男孩,还有中介小何,一位身材娇小的扎着马尾辫的漂亮姑娘,挥挥手,道:“我先回去了,有什么事情跟我联系,再见啊。”
  大家连忙挥手,各自散了。
  在公交车上的李婧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
  “同同,我买了房子,现在租出去了。”李婧给大学好友朱同同发了一条消息。
  “很好啊,你爸爸和你妈妈对你真好,好好干吧”,朱同同很快回复道。

  朱同同在大学毕业之后,去美国继续深造。现在正在攻读金融学专业硕士学位,学制两年。
  前一段时间,李婧和朱同同联系,得知全英文授课,对于朱同同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每天晚上回家之后,朱同同都把录好的课程录音,没听懂的回放复习一遍。有的地方不明白的,还要多次回放,学业压力不小。
  “你这么早就起来了?”李婧看了看手机上显示的时间,现在时间晚上六点多,看到时差相隔十二小时的朱同同丨居丨然这么快回消息,不由得问了一句。
  “起来看会书”,朱同同的消息很简短。
  李婧用门牙微微咬了一下自己的下嘴唇,回复道:“你看书吧。”

  李婧退出信息的界面,翻了翻通讯录。
  “哎,没有人可以联系一下吗?”李婧呆呆地望着手机屏幕。
  李婧把手机收了起来,放在背着的包里,把包放在大腿上,一个背包带子,挂在自己右肩膀上,反背着。
  这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养成的习惯。有时候出去逛街,人多拥挤,看到网上有小视频这样背包,防盗。

  李婧坐在公交车上,空调车上很凉爽。
  清爽的凉风助长了年轻女孩子对生活的向往,抚慰了李婧燥热的身体。
  闲来无事,坐在公交车上,李婧盘算了起来,“自己的小窝,正是因为面积不大,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要好好设计一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