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巅峰》
第7节

作者: 背锅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想想也是,一个太后,一个首辅,即便有感情,以李太后的聪明劲儿和张居正的隐忍性子,两人也断不敢拿感情挑战伦理,向前迈出一步啊!
  最多不过相互爱慕罢了。
  至于野史上说张居正家的后花园有一暗道直通李太后的卧室,从而流传出“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的故事。

  那更是无稽之谈,纯特么扯淡诬陷。
  别把紫荆城不当城好不好?还挖有暗道通往卧室……
  想啥呢?编这个故事的人脑子进水了吧?
  “既然潞王爷知道,那你还说那些不吉利的话?”
  赵灵素一边服侍朱翊更衣起床,一边苦口婆心地劝道:
  “即便是事实,潞王爷想说,可你也别当着娘娘的面说呀!皇宫里的人都知道,要说张先生,也只能说他的好。”
  朱翊不以为然道:“那又何苦来哉?还是实事求是为好。”
  赵灵素无奈地道:“我不跟潞王爷抬杠了,你还是快些去慈庆宫给陈太后娘娘请安吧,不然娘娘问起来又不知怎么回复。”
  朱翊忽然灵机一动,带着两分央求两分商量的语气道:“要不,素素替我去吧?”
  赵灵素一愣:“什么?”
  “素素替我去给母后、给皇兄请安啊!”
  “那怎么成?”赵灵素头摇得跟浪鼓似的。
  “素素,事急从权嘛,张先生病得厉害,娘亲那么在乎他,可娘亲身为太后,又不能随便出宫探望张先生是不是?”
  “是啊!”
  “那就刚刚好,由我代替娘亲去张府探望张先生。”

  “潞王爷你要去?”赵灵素一副讶然的神情,感觉是不是自己听错了?不过回想刚才潞王以八卦论张先生的病情,她感觉没听错。
  “对呀!娘亲不能去,皇兄要上朝、朱批,我去最合适了。”
  赵灵素眨巴着眼睛,想了想说:“潞王爷说的好像没错,可你去,别说娘娘,就是我都不放心。”
  “为甚不放心?”

  “瞅潞王爷刚才说的那话,把娘娘都给气走了,谁能放心?”
  朱翊笑了笑:“当着张先生的面儿,我自然不会那样直不笼统地说嘛。”
  赵灵素摇了摇头,嘴里吐出一个简单而有力量的字:“悬。”
  “……”朱翊无语。
  敢情在他身边这些人眼中,他是一个傻缺般的存在吗?为什么连这点都不相信他?

  历史上的朱翊混蛋是混蛋了一些,可脑子很聪明的呀!
  许多事都证明了这一点,就比如之国就藩时,他向万历皇帝只“奏讨景王(朱载圳)遗业”,就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决定。
  这个决定让他敛财敛得手软。
  直到明朝灭亡顺治年间拆毁潞王府时,属于潞王家的义和盐店每年仍有两千多两白银的进项。当时能挣多少可想而知。
  见赵灵素完全一副质疑的小眼神,朱翊不知道说什么好,讪讪地嘀咕道:“那么不相信我,要不你与我一道去。”
  “去哪儿?”
  “去张先生家啊。”
  这话一说出来,赵灵素更是质疑,“潞王爷,你别异想天开了,且不说女子不能抛头露面,奴婢只是你的贴身侍俾,如何与你一道去探望张先生?”
  继而又央道:“素素求求你,你还是去给陈太后娘娘请安去吧!不然娘娘事后问及,搞不好潞王爷又要挨骂挨揍了。”
  瞅着赵灵素一副担忧的神情,朱翊也不忍心,只得点头答应:“那好吧!”
  虽然嘴上这样答复,可心里想着,腿不是长在他自己身上吗?

  匆匆洗漱完毕,简单用过早膳后,朱翊便大摇大摆地出了慈宁宫。
  他刚走没多大会儿,慈庆宫就来了两名近侍问候。
  早上一番折腾,肯定传到陈太后那儿去了。
  赵灵素如实回答。
  然而,两名近侍感到诧异,因为路上没有遇见潞王啊!

  慈宁宫与慈庆宫刚好落于紫禁城的两端,一个在西边儿,一个在东边儿。按理说这一去一来,途中应该能够碰到才对。
  赵灵素脑瓜儿灵活,当即感觉不妙,“哎呀”一声:“不好,潞王爷肯定去见张先生了。”
  她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正殿向李太后汇报去。
  李太后听了倒是没有发怒,毕竟也算儿子有心。

  只如同赵灵素担心的那样,就怕朱翊去了张府胡说八道。
  可朱翊人已经走了,李太后也没辙,唯有吩咐慈宁宫的掌作太监赶紧过去看看。
  对朱翊……可真不放心啊!
  ……
  朱翊的确偷偷去了张府,也就是张大学士府。
  他很想见一见弥留之际的张居正。

  想看看这位被海瑞评为“工于谋国,拙于谋身”、被一代巨擘梁启超评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的首辅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若按照历史的发展,张居正只剩下半年时光。
  以施政的成绩而论,朱翊很认同现代讲史第一人,也即梁启超的得意门生黎东方的观点。
  张居正不仅是明朝的唯一大政治家,也是汉朝以来所少有的。
  诸葛亮和王安石勉强可以与张居正相比,但诸葛亮的处境比张居正苦,不曾有机会施展其经纶于全中国;而王安石富于理想,却拙于实行,没有才干综核僚佐与地方官的名实。

  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熊十力也曾说过,汉以后两千余年人物,毅然以一身担当天下安危,任劳任怨,扶危定倾,克成本愿,唯江陵一人而已。
  (张居正,江陵人,时人称张江陵)
  朱翊到了灯市口大街的纱帽胡同。
  这是张居正的府第所在处。

  距离皇宫很近。
  从皇城的东南角门出来,再进入灯市口大街,不过一箭之遥,而纱帽胡同就坐落在灯市口大街进口处不远。
  或许是因为张居正生病了的缘故,府前显得很是清冷,居然连个看守的门子都没见到。
  朱翊正准备不请自入,忽然听到身后一迭连声的呼喊:“潞王爷,潞王爷……”
  回头一看,原来是一名挂着牙牌看似三十来岁的太监。
  虽然不认识(以他现在的灵魂原本也认识不了几个),但不用脑子都能想明白,肯定是李太后不放心,派人来看管他的。
  也不管太监是谁,反正不是冯保,朱翊带着责斥的口吻道:“你来作甚?”

  “娘娘让奴婢来的。”
  “本王问你来作甚?没问谁让你来的?”朱翊翻了大白眼,“咋还听不懂人话呢?”
  这时候朱翊可不想被人监视着。既然是潞王,那不得摆出潞王该有的架子?
  太监被噎得面红耳赤,望着朱翊不敢吭声。
  “从哪儿来,滚哪儿去吧。”朱翊恼怒地一摆手。
  太监一副死了娘似的表情:“潞王爷,这样不行的,回去无法向娘娘交代啊。”
  朱翊鼻孔朝天:“眼下得先对本王交代,懂不?你丫是谁?咋还这么墨迹?”
  也不知是否仗着李太后的威风还是怎么滴,太监虽然一副欠揍的表情,可就是一动不动,浑身透着一股子犟劲儿。
  “你到底走不走?”朱翊抬腿就是一脚。

  无动于衷。
  “还不走?”朱翊又是一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