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当然有必要,免得那些好事者妄加猜测。娘你知道吗?你和皇兄前脚刚一走,外公与驸马都尉后脚就去了张府。”
李太后目光一紧,问道:“他们俩去干嘛?”
从李太后眼神里看出来了全是嫌弃,朱翊也就更加放心了。
怼他们两个现世宝没商量。
“他们还能干嘛?不就是想看看张先生得的什么病?还有治不?依孩儿观察,他们巴不得张先生早死才高兴呢。”
李太后警惕地道:“儿你也别这么说,毕竟一个是你外公,一个是你姑父。这话要是传出去,让他们老脸往哪儿搁?”
爱往哪儿搁往哪儿搁?朱翊险些脱口而出,然后补充一句:最好搁到粪坑里最好。
可想着武清伯李伟毕竟是李太后的亲爹,不看僧面看佛面,也不能太羞辱他老人家。
怎么说也是长两辈的人!
撇过武清伯和驸马都尉,朱翊又将问题重新拉回来。
拉到自己想要的方向上。
刚才李太后想错了方向,朱翊是想问临时代理首辅的事。
他直承道:“娘,孩儿想问,临时代理首辅一事,娘考虑得如何?”
提及政事,李太后情绪才稍稍有所平复。她喃喃地道:“付公公还没查出来观音娘娘指点的那个人是谁吧?”
“催他快点儿,越快越好,对张先生病情有好处。”
“娘当然知道,只是不知道那个南直隶属羊的状元郎是谁?一,他能否堪当大任?二,他能否做到与张先生一条心?这都是问题。”
朱翊道:“娘,既是观音菩萨指点,焉有不当之理?”
“但愿吧!待付公公查出来,看看那人是谁,再做决定。”
朱翊点点头,理解李太后的担忧,毕竟她太相信张居正了,毕竟她是大明眼下的真正掌舵人,肩上的担子重,不谨慎不行。
只是,南直隶属羊的状元郎很难查吗?状元郎三年才出一个,又是南直隶,又是属羊……
这付大海干什么吃的?
即便暗查也不难啊,若是明查那就更容易了,直接问礼部,或翰林院,或通政司,随便哪个衙门就可以了。
想到付大海,朱翊就想到要狗腿子和婢女的事。
慈宁宫偏殿太安静了呀!
于是说道:“娘,有件事,孩儿想与你商量一下。”
“何事?”
“娘亲能否赏赐给孩儿几名内侍使唤使唤?”
李太后鼻子里轻哼一声:“曾经赏给你时,你整天不是打他们,就是骂他们,还信誓旦旦地说一个都不要,只要灵素一人,现在怎么又想起要内侍使唤了?”
朱翊笑呵呵地:“娘,孩儿现在不是受过观音菩萨的点化吗?大不了以后不胡闹就是。”
李太后摇了摇头:“可你已经将慈宁宫的下人全部得罪光了,谁还愿意服侍你?”
朱翊挽着李太后的手腕,带着几分撒娇的味道:
“娘,只要你答应赏给孩儿,孩儿倒是有信心,虽然不敢说让他们都喜欢孩儿,但也不至于看见孩儿像遇见鬼似的直躲。”
李太后叹道:“你若真有这个本领,娘亲可欣慰喽!”
“那娘亲就是答应了?”
“你想要谁?”
“孩儿首先要付大海。”
“他?”
“娘亲不舍得吗?”
“不是不舍得,他是慈宁宫的管事牌子,娘亲若赏赐给你,那他的心……”余下的话李太后没说完,但意思很明显:付大海不会哭吗?
朱翊信心十足地道:“没关系的娘,你将他送给孩儿,待孩儿就藩时带他走,让他掌管潞王府。”
李太后点点头:“哦,这还差不多。你还想要谁?”
“其他的,娘随便给吧。”
母子俩正说着,付大海急匆匆地进来了。
刚一进来,他便感觉有一道目光坏坏地正对着他阴笑。
在慈宁宫,除了那个屎壳郎潞王爷还能有谁?为什么笑得如此阴险?他到底要干嘛?
付大海不禁看了朱翊一眼。不看还好,四目相对的那一刹那,他发现朱翊笑得更加开心。
付大海心中咯噔一下,怎么感觉这是要完蛋的节奏啊!
但此时,他也顾不得朱翊那人的目光,赶紧汇报道:“启禀娘娘,奴婢已经查出来了那个南直隶属羊的状元郎是谁。”
李太后身子陡然坐直,欣喜中带着几分期盼,期盼中又夹杂着两分紧张,嘴里吐出一个字:“谁?”
“娘娘,奴婢暗查到,那个人正是内阁申时行申阁老。”
“是他?”李太后的神情依然十分复杂。
“没错。”付大海确定地道,“申阁老生于一五三五年,那一年正是羊年。他是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殿试第一名,高居榜首,获状元郎。”
李太后瞬间陷入沉思。
朱翊装作一副好奇宝宝的神情,问道:“娘,那个申阁老不是皇兄的老师吗?”
“嗯。”李太后点点头,喃喃地道,“他不仅是你皇兄的老师,而且是担任功课最多、任课时间最久的老师。他还是张先生一力举荐的。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朱翊很想知道李太后对申时行的看法。
李太后感慨地道:“只是他的性格过于温和谦让,不知能否扛得住当前的压力,况且他前头还有一位次辅呢……”
早就看出来了,李太后只相信张居正一人,乃至于对朝中其他大臣都缺乏信心。
不仅仅针对申时行,这时候提出任何人,相信她都会质疑。
以历史的角度看,申时行还算是一个会做事且有担当的人。
至少他是张居正提拔上去的心腹,至少在万历皇帝抄了张居正的家后,他是敢呈请皇帝对张居正的老母额外加恩的两个大臣之一(另一个是治河专家潘季训)。
由申时行暂时代理首辅,应该是眼下最合适的选择。
其实张居正在弥留之际,为物色首辅的接班人伤透了脑筋。
从与张居正的谈话中看,感觉他像李太后一样,对内阁另外两位阁臣都不是很满意。
事实上他确实也没有将首辅的位子交给两位阁臣中的任何一位。
既没有交给张四维,也没有交给申时行,而是想交给已经致仕闲居在家的潘晟,同时提拔许国、余有丁两位入阁。
尽管历史证明张居正没有提拔申时行接任他。
但站在后世的角度,朱翊认为张居正的想法与李太后的想法肯定不一样。
李太后是不相信申时行,但张居正应该是时局的考虑。
首先,张居正肯定不希望将首辅的位子交给张四维,否则也不用大费周章,直接给他就是了。
毕竟张四维是最有资格接任首辅的人。
但如果越过次辅张四维,交给申时行的话,又不利于内阁或时局的稳定,张四维整天处处怄气找茬也特么不叫事儿。
所以,为了平衡内阁的紧张局势,张居正另起炉灶。
显然潘晟也不是张居正理想的首辅人选,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让张居正在张四维、申时行、许国、余有丁、潘晟、包括随后入阁的王锡爵六人中选出一个担任首辅,不考虑时局的话,相信张居正会选申时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