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巅峰》
第46节

作者: 背锅侠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冯保左瞧瞧,右瞧瞧,好像故意卖关子似的,忽然喊了一声:“请申时行申阁老接旨!”
  这下,张四维傻眼,丢脸丢大发了,首辅不在越过次辅却让阁臣接旨,这是什么节奏?
  让他不禁想起了九年半前,也就是隆庆六年的夏天,高拱被逐出京师的那一幕。
  那时传旨的是皇极殿掌作太监王蓁,也是绕过首辅高拱让阁臣张居正接旨。
  时隔将近十年,情景好像要再现了……

  冯保的话断然不会说错,诸位官员也听得真切,张四维和申时行难道还能搞错?
  可为何要绕过次辅?大家心下狐疑,但没人敢言声,只能互相以眼睛询问。
  申时行确认冯保是在喊他,膝行向前,刻意压低自己嗓门道:“臣申时行接旨。”
  慈宁宫正殿。
  李太后有些坐立不安,担心她和两个儿子的决定会引来朝臣的非议,以致于朝局动荡。

  朱翊在旁陪伴着,抚慰道:
  “娘,这点小事儿你担心啥?想当初将高老逐出京师,还不是一样平安无事地度过?当时高老在朝中有多少门生故吏?”
  李太后点点头,幽幽言道:“理儿当然是这个理儿,可娘亲心里头总感觉不踏实。”
  朱翊倒是能理解李太后的心态,毕竟当初可谓攻坚阶段,而如今属于守成阶段。
  两阶段的心态自然不同,攻坚阶段魄力定要足些,而守成阶段定然趋于保守。
  “娘,你就放心吧!孩儿保证平安无事。”
  朱翊信誓旦旦的样,随即又补充道:“张先生还在呢,选临时代理首辅这事儿,甚至远远不如当初张先生夺情一事来得猛烈。”

  这个李太后也认同。
  她又说道:“娘还担心,这次没有给张阁老机会,待张先生康复后还朝视事,张阁老会不会给张先生使绊子。”
  “不会。”朱翊脱口而出。他倒真是一点儿都不担心。
  因为历史上,张四维的父亲在张居正死后一年就去世了,也就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
  按《大明律》,张四维要回家守制,张居正已夺情过一次,张四维断不会再夺情。

  这等于是说,如果能治好张居正的病,哪怕让他多活一年,就不用担心张四维的问题了。
  可这些心里话,朱翊当然没法儿对李太后说。
  也只能安慰道:“娘,放心,只要张先生仍是首辅,娘和皇兄向着他,就断不会出岔子。”
  “但愿如此,哦,付公公怎么还没回来?”
  “应该快了,快了,娘别急!”
  ……

  皇极门前。
  冯保看了看张四维,又看了看申时行,然后双手将那黄绫卷轴圣旨展开,一板一眼朗声读道:
  “仁圣皇太后、慈圣皇太后懿旨,皇帝圣旨:
  说与内阁、五府、六部等衙门官员,首辅张先生得痔疮,身子急需调理修养,暂不能操劳国事。
  我母子三人征得张先生的同意,拟定一位临时代理首辅,由东阁大学士申时行担任。

  张先生仍是首辅。武英殿大学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张四维仍为次辅。
  申时行担任临时代理首辅期间,遇有不能决断的大事,请示慈圣皇太后定夺。
  你每大臣受国家厚恩,当思竭忠报主,用心办事。
  钦此。”
  冯保读完圣旨,走下丹墀,把那黄绫卷轴递到申时行手中。

  只这一个动作,在场的所有官员都明白,两宫太后和万历皇帝在张四维与申时行两个人当中选择了申时行。
  虽然圣旨上特别强调,张四维是武英殿大学士,又是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可实际上已经将他这个次辅架空了。
  权力明显偏向于申时行。
  而在场的官员都知道,申时行是张居正的门生,张居正是申时行的“座主”(即殿试时的考官),对申时行极为器重。
  申时行掌翰林院,后出任吏部右侍郎,后又被举荐入阁,都是张居正一手提拔的。
  张四维唯有凄然一笑,脑子里有点懵逼的感觉。
  不过,他又能怎么着呢?

  冯保完成差事,便飘然回宫。
  可皇极门内外,仍是一片静寂。尤其是原本还想着张四维会不会顶替张居正的那些官员。
  看来,还是天真了呀!
  ……
  付大海观摩了一会儿现场,然后跑步回慈宁宫。
  “娘娘,娘娘。”还没到门口,他就喊起来了。
  李太后站起身来,稍显紧张,问道:“怎么样?”
  付大海气喘吁吁:“娘娘,现场安静得很,没啥乱子,连叫都没人叫唤一声咧。”
  朱翊得意地道:“娘,孩儿说什么了?娘与母后、皇兄下旨,难道有谁还敢质疑不成?”
  李太后松了口气,然后一摆手吩咐道:“去,让皇帝赏赐给张阁老白银一百两,绸缎一百匹,以示安抚,这时候朝局可不可乱啊!”
  “奴婢这就去。”付大海连忙挣扎起来,又跑向乾清宫。
  朱翊觉得李太后未免小题大做了,在他看来,这样的人事安排根本不是事儿。
  但他也没多说什么,反正临时代理首辅已经定下来了。
  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大明的历史将会朝着他期待的方向逐步发展下去。
  因为无论如何张四维是不可能再坐上首辅的位置了。
  即便张居正半年后依然会按照历史的剧本演绎,溘然而逝,朱翊照样有办法阻止张四维上台。
  只要张四维不上台,如果是申时行的话,那绝不会通过启用张居正曾经弃用的一批官员。
  那张居正和张家人的命运或许就不会那么悲惨了。
  张居正的改革也就不会被全盘否定,最后只剩下不太健康的“一条鞭法”了。
  当然,这都只是假设。
  还得看万历皇帝和李太后的心情。不过,朱翊相信自己能搞定这两个人。
  一个是娘,一个是哥,都那么宠爱他。怕什么?

  付大海走后,李太后接着又担忧地道:“会不会有人认为,咱这么做连张先生也给架空了?”
  “娘,你问心无愧就好,张先生还不相信你吗?”
  李太后点点头:“大事问我,我还得依赖张先生。嗯,张先生该不会那样想的。”
  朱翊有心,缓缓言道:“娘,既然让张先生在家好生休息,那最好不要再打扰他,若怕冷落了张先生,娘大可每日派孩儿去探望,至于国事,能不让张先生操心就不要让他操心吧。”

  “可娘终究是个女人,国家大事只能酌情参谋,不能像张先生那样明谋善断啊!”
  朱翊拍着自己胸膛:“娘是女人,孩儿是男人啊!”
  李太后摇头哂之一笑:“你?你别胡闹,娘就谢天谢地喽。”
  “娘,这几天孩儿胡闹没?”

  “嗯,这几天倒是还好,日后你若能像这几天,既能给娘亲和你皇兄出主意,又能陪娘亲说说话,那娘也没算白疼你一场,后半辈子娘可无忧啊!”
  朱翊撒娇地挽着李太后,趴在她的肩膀上,道:“娘,孩儿已经长大,又受过观音菩萨的点化,以后尽量不惹娘生气,好不好?”
  “好,好,好。”听着如此暖心的话,李太后喜极落泪,摸着朱翊的头,“儿真是长大了!儿真是长大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