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老丈当然死不答应,于是来人和佟老丈翻了脸。说佟老丈自己有好事吃独食,不能想着乡亲。翻脸就翻脸吧!佟老丈虽然心里很不好受,但实在也顾不了那么许多了。你说我是狗屎,我就说臭,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反正就是不行。
见怎么说都不成,来人无奈的告辞了。临走留下一句话,想不到处了一辈子,佟老汉是这样一个人。
这话说得佟老丈这张老脸,真的没地方搁。那也没办法,谁让自己酒后胡说八道了。 来人走的时候,佟老丈请人家把礼物拿走。因为没给人家办事,这是理所应该的。
但来人说什么也不拿,说买也买了,送也送了,没有带回去的道理。佟老汉要是看不上眼,可以扔了,但最好是他走后扔,别当着他的面。
能扔吗?都是好东西。可是没给人家办事,还得收人家的礼,佟老丈怎么受得了?可人家把东西放下就走了,能再给人家送回家去吗?有这么干的吗?这件事搞得佟老丈好几天没睡好觉。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不速之客一个接一个上门。个个都带着重礼,都为一件事,就是和江湖女煞学武功;佟老汉当然都不能答应。
结果,一个个满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佟老丈这一辈子什么时候被人看得起过呀?现在在乡亲们眼里,可是个人物了。但人也都被他得罪光了,因为差不多所有的人被佟老丈回绝后,都翻了脸,说了很多难听的话。而且也怪了,凡是带礼物来的,还都不拿走,这让这一辈子都不肯占别人便宜的佟老丈如何受得了?
最难缠的是那二个和娇娇一起获救的姑娘,三个患难姐妹,娇娇有了好事怎能下她们?整天赖在佟老丈家不走。
后来几个和佟老丈关系近的人,找到佟老丈,说大家不难为他。只求他把大家的要求转达给秦月大侠,行还是不行请秦月大侠给一句话。如果秦月大侠拒绝,大家也就死心了。这要求再没理由回绝,佟老丈只能无奈的答应。
可走出家门佟老丈就后悔了,这不是把得罪人的事推卸给恩人了吗?可答应大家了又不能言而无信,见到秦月后又没法开口。
佟老丈说完后,秦月久久没有开口,不知她在想什么?
佟老丈慌神了:“孩子,都是老伯的错,老伯让你为难了。你看这样行不行?你说句话,就说不行,我把话也带到了,回去把你的话再传回去就行了。”
自从得知女儿和秦月结义,佟老丈就开始称秦月为孩子了,秦月也一口一个老伯。
看秦月还没说话,“不行的话,我就回去说,你不在,出远门了我没见到你,我这就回去……”
“老伯,您说什么呢?我能不同意吗?”秦月打断了佟老丈的话。
秦月刚才是在想,自己是不是趁此机会办个女子武馆?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人世,女人总是去受欺辱的角色,她们学了武功,不就可以挺起胸膛?
“什么?你同意?”佟老丈大喜。
“是的。”秦月点了点头,“可人多了,要吃要住,我得盘算一下,再说,这家里不是我一人,我也要和家人商量呀。”
在这个家里,秦月虽然被大家奉为小主人,但秦月可从不这样的认为。
五爷不用说了,把自己从小带大 ,早被秦月视为至亲。至于赵爷爷夫妇,秦月也从没把他们看做下人,而是自己的家人。
家里多了不少人,受累的是他们,秦月当然要取得他们的同意。
“这家里的人不都在这里吗?”说话的是谭五,眼见佟老丈这样的为难,显然他是赞成的。
秦月看向了赵爷爷和赵奶奶。
两个人都表示:多些个人,吃饭多些双筷子,也没什么麻烦的?再说了,像娇娇一样,都是农家的孩子,忙起来也都能搭把手。
听见家里人没异议,秦月对佟老丈说:“您回去和乡亲们说,让大家等通知,我们这边总要做些准备。”
佟老丈没想到事情的结果会是这样?心里别提多痛快,全身轻松。答应了一声,心满意足的走了。
要收拾出几间房子,还要置备些东西,谭五说这些事不用秦月操心,他和赵爷爷老二口自会张罗。
秦月见没自己什么事,想到这是件大事,也得和义父商量,就骑马赶去军营。
李如刚听说女儿要办女子武馆,特别赞成。他说当年他曾主张秦毅能办个武馆,没想到由他的女儿实现。
他说要办就多收些人,这样才能像个武馆样。他还给武馆取了个名字,就叫秦月武馆。不由纷说的叫了一些兵士,写了了不少的告示,让士兵在城里到处。看义父这样的热心,秦月也没加阻拦。
不仅在武林,在普通百姓中秦月差不多也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特别是这附近一代带。武功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江湖女煞要开办武馆,能错过这难得的机会吗?
还没等通知佟老丈那边,这边就有人报名了。肯定是乡亲们催的急,佟老丈几乎是天天过来讨消息。看着这边有人把人都送来了,佟老丈和秦月说他也不能再等了,得回去领人了。自己怎么么也不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秦月看家里也准备的差不多了,就答应了佟老丈的要求。没想到第二天,佟老丈一下子就带来了二十多人,其中就有那晚在笔筒山救出的二个姑娘。
她们一个名叫佟桂兰,一个名叫叫佟惠玉。和娇娇一见面,三个患难的小姐妹欢喜的抱在了一起。
秦月那晚也和她们见过了面,过去和她们打了招呼。她们见到秦月,多少还是有些拘谨。
一应的用度原来是按不超过三十人准备的,秦月粗算了一下,快五十人了。还好这是在城里,只要有钱什么都能买到,谭五赶快领人去张罗。
外边突然响起了鞭炮声,秦月等跑出去一看,原来是义父带人送过来一块大牌匾。上书四个大字:秦月武馆。秦月想不到义父能想得这么周到,特别的感动。
李如刚说:定下正式的开馆时间,应该举行个仪式,他会请一些社会名流和各界贤达来参加。秦月没把事想得这么复杂,想到义父毕竟是官场之人,场面上的事考虑的周到,就一切听凭义父做主。
开馆的那一天,让秦月和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一个小小的武馆开张,会来那么多人祝贺,就连知府大人也莅临现场,不用说,知县大人也紧随其后。
秦月想到的是义父的面子大,这些人肯定是冲义父的面子来的。
可知府大人说,他来这里固然是来祝贺秦月武馆开馆,但更重要的是借此机会代表全州的百姓,对秦月来表达感谢。几乎所有的人带来了贺礼,大大小小的贺礼对满了半个大厅。秦月很过意不去,但很多人说,这些其实是她出面剿灭笔筒山贼人的慰问品,苦于没有机会,这一次有了由头。
笔筒山这伙儿山,这些年已经成了商州官府和百姓,挥之不去的恶梦。大家都听说了将笔筒山攻破的经过,若不是秦月率众位义士大显神威,一举剿灭这伙强是很难想象的。
学员的家长就不用说了,很多人也赶过来,秦月家的大门外和前边的广场挤满了人。在这偏远的小县城,这是很难见的场面,很多年里,都被这里的人传为佳话。秦月那经历过这样的场面?幸亏有义父从中周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