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
第36节

作者: 虽万千人俱往矣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08-11 18:45:38

  闲话军统(56)
  回过头来再说戴笠的“好朋友”。
  陈恭澍亲自去车站接的,这回来的好朋友叫胡永荃,其实叫什么并不重要,反正都是化名,符号而已。
  胡永荃大高个,器宇轩昂,两口子来到天津。
  胡永荃的做派象极了王天木——也不见他上班、也不见他有什么正经的营生,花起钱来可是毫不含糊,大手大脚,一来就先租了一套大房子,没事就请陈恭澍过去坐坐,请吃饭。
  没过几天,胡永荃又买了一辆汽车,请陈恭澍去兜风,并且说,我这车没啥用,要用车尽管开走,把陈恭澍听得啧啧称奇——这戴老板交的朋友都什么路数!
  一来二去,陈恭澍与胡永荃已经很熟了。在聊天中,陈恭澍得知,胡永荃带来的其实是个姨太太,他的亲姐姐,居然就是殷汝耕的姨太太。
  ——原来如彼,这才是戴老板的用意!
  于是陈恭澍试探着问胡永荃,可不可以让“嫂夫人”跑一趟通县,去看看姐姐,包括那位素未谋面的汉奸“姐夫”殷汝耕。
  没想到胡永荃一口答应:“没问题,让她跑一趟,你们想让她看什么,你自己直接交代给她吧,省得我转述说不清楚。”
  哈,胡永荃“门儿清”。
  戴笠的朋友,都跟戴是一个类型的,脑子极为好用——你们想干什么事,我全明白,但决不会去点破。你让我办的事,能办的我全办。不该问的,我一句都不会多问。
  于是陈恭澍对胡夫人进行了一次“速成”式的情报侦察培训,包括从进了大门到离开,都需要观察哪些事物、谈话中旁敲侧击地,应该了解哪些内容,等等。
  胡夫人也是个脑子十分清楚的人,一趟通县跑下来,不但回答了陈恭澍的所有问题,而且对陈的打算也了然于心。
  陈恭澍的意思是——拉出来,或者打进去。
  所谓“拉出来”,就是从殷汝耕的身边发展一个工作对象,纵不能直接制裁汉奸,也可起到里应外合的作用。
  对此,胡夫人直截了当地告诉陈恭澍——没戏,首先,她姐姐肯定不是这块料,别再把她给吓死了。其次,她身边的人,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连他姐姐,都不是想见殷汝耕就能见到的,遑论他人。你发展一个干粗活的,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万一泄了密、掉了底,岂非适得其反?
  再就是“打进去”,派一个人到殷汝耕身边卧底。
  这条路,胡夫人认为,要想往殷汝耕身边派人,那是想都别想,因为甄别很严,日本人都要插手,不是殷汝耕自己所能决定的。

  如果是往她姐姐身边派个人,胡夫人倒认为靠谱,因为进个女佣的事情,她姐姐是可以做主的,但不能让她知道真相。
  这个意外的线索让陈恭澍很兴奋,但问题跟着就来了。
  ——天津、北平两站,都没有女特工。到哪里去物色这个“女佣”?
  陈恭澍自然又想起了当年的杨玉珊。
  前面说了,杨玉珊已经嫁给郑恩普,并且离职回家,当起了全职太太。
  按:在特务处的早期,规矩还没有那么大。一般的工作人员,结婚、离职,都不太管,即便是陈恭澍,结婚也没有打报告,后来戴老板知道了,不太高兴,但也没有太说他。

  到抗战一开始,也就是军统成立以后就不行了。首先是抗战期间,一律不准结婚;第二,所有干部,无论有没有家,下班后一律住单身宿舍,不准回家;第三,任何人不准离职,“站着进来,躺着出去”!
  不过,话是这么说,也不是绝对的,分人——毛人凤不是结婚了?毛森不是结婚了?沈醉不是结婚了?都是在抗战期间的事。
  所以啊,所谓规定,都是规而不定,看你在单位混得怎么样了。
  陈恭澍约见杨玉珊,杨慨然应允,如果需要我做什么事,义不容辞。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杨玉珊是近视眼,而且是不戴眼镜看不见路的那种,这可就有问题了,哪有戴眼镜的女佣?
  现在的保姆、阿姨,戴眼镜的都极少,何况是70年前,这太令人起疑了,不行。
  一计不成,陈恭澍又生一计,他问胡夫人,有没有可能请殷汝耕到天津来做客,就便下手。
  对此,胡夫人觉得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但人家殷汝耕现在是一个“政府首脑”了,架子很大,不是随便能请得动的。即便是他自己万般想来,也得看日本人同意不同意,那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可遇而不可恃。如果干等着他来,那得把人急死。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可怎么办?
日期:2009-08-12 07:29:06

  闲话军统(57)
  这个时候,特务处的另一条线起了作用,这事说来话长,得从头说起。
  前面说了,特务处一直在策反“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所属的伪军部队冀东保安一大队,冀望把“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来个“连锅端”!
  我们现在通称的“伪军”,在抗战期间是有个正式名称的,叫做“皇协军”。什么含义,笔者没有考证过,从字面上看,因日本鬼子自称“皇军”,那么“皇协军”估计就是协助“皇军”的意思了。
  不过这个时候日本鬼子还没有全面入侵中国,“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在当时属于“试验田”、“新事物”,一切都没有那么“规范”,所以,它所属的伪军部队,就是很简单的叫做“冀东保安队”。

  “冀东保安队”听着不起眼,但规模可不小,尤其是他的第一、第二两个大队。
  第一、二两个大队的老底子,是于学忠的部队。
  于学忠原是吴佩孚系的,后转投奉系,1930年,于学忠随张学良入关后,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1932年任河北省主席兼北平军分会委员。1933年4月任华北军第1军团总指挥兼陆军第51军军长,
  1933年5月《塘沽协议》签订之后,冀东被划为非军事区。蒋介石密令于学忠另成立五个特种丨警丨察总队,训练之后开入冀东。
  于是,于学忠抽调51军的张庆余、张砚田两位团长和部分下级军官,从河北征兵万余人,组成了河北特警第一总队和第二总队,张庆余、张砚田分任总队长,每人都统辖7000多人,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规模还是很大的。后来又成立了三个总队,就没这么大规模了。后来于学忠又跟着张学良去了西北,接替他的商震,将河北特警总队改名为河北保安队,仍驻冀东。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成立之后,殷汝耕将河北保安队更名为冀东保安队,成了汉奸武装。
  张庆余等人当然并不甘于当汉奸,曾经请示过商震,商认为暂时不宜“翻车”,可以先这么对付着。

  ——既然政府都认可了,那张庆余他们自然也就只能“对付”着了。
  问题是你张庆余肯“对付”,别人不这么想。
  首先是张庆余的儿子就不干,认为给这样一个汉奸爸爸当儿子实在是丢人,于是登报声明,与张庆余脱离父子关系。张百口莫辩,只好让他的太太转告儿子:将来总有见分晓的一天,你耐心等待,看你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恰在此时,特务处找到了张庆余。
  这里先要叉开一笔,说说平、津两站的人事变动。
  因为——王天木又杀回来了。

  1936年底,也就是“西安事变”之后,国共进入新的合作阶段,同时对日形势吃紧,正在用人之际,王天木是留日的,急需他这样的“日本通”。于是戴笠禀明蒋介石,放出了王天木,并派回北平,接替担任站长——等于是王天木和陈恭澍的岗位掉了个“个儿”。
  至于李果湛,则派到武汉,担任湖北站站长,临去之前,还特地从临澧特训班条了个女学员当“工作太太“。
  ——怎么样?当“头儿”的就是不一样吧。
  不久以后,由于北平已经成为对日作战的前沿阵地,戴笠将北平站升格为北平区,区长仍为王天木,书记为毛万里。北平区下辖三个站,北平范围内的两个,站长分别是乔家才和陈资一,另外还有一个察绥站,站长就是后来很著名的马汉三了,但此时他还是个不起眼的小人物。另外,站下边还有若干组,还有颇多的“直属情报员”,已经变成一个很大的机构了。
  但是,就一样——没有行动组。所以,行动工作,王天木依然要依赖他的小兄弟陈恭澍。
  天津方面变化不大,只是陈恭澍的爱将白世维被戴笠调回了南京,因已临近战时,准备加强蒋介石的随侍安保力量,戴笠当然不会放掉这么好的机会,准备向蒋推荐白世维。但后来此事没有办成,白世维本就不想再搞行动,趁机申请进陆大深造去了。

  抗战胜利以后,白世维被派回北平,当了北平市丨警丨察局副局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