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
第38节作者:
虽万千人俱往矣 日期:2009-08-14 08:02:15
闲话军统(59)
7月28日夜12时,张庆余、张砚田通电全国,宣布起义。并首先包围了“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所在地通县孔庙,陈恭澍他们百般谋划却不得而入的伪政府,此刻大门洞开。
进了伪政府,首先抓殷汝耕,却是遍寻不着,一问他的随从,方知殷汝耕躲在柜顶,当即将其拽了下来。
依张庆余的本意,当时就要将殷汝耕就地枪决,但有人说殷汝耕原系国家公职人员,又是政府明令通缉的汉奸,还是交由政府处理为好,否则,让他逃脱了“显戮”,岂不是便宜了他?
张庆余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将其五花大绑,送到起义指挥部吕祖祠关押起来。
张庆余的一念之差,让殷汝耕又多活了8个年头。
在战斗中,所有日伪机构被全部摧毁,歼灭日军及浪人200余人,包括日本特务机关长细木繁、宪兵队长何田、第一总队日本顾问渡边、教育厅顾问竹腾茂、通县顾问申茂等均在战斗中被击毙。
根据张庆余事先的安排,驻顺义保安队苏连章团同时起义,歼灭日军200余人,于29日上午开进通县,与冀东起义队伍汇合。
此时,张庆余一直在利用北平站配发的电台与吴安之联系,却怎么也叫不通。因在此之前,二张在与北平站保持联系的同时,也与驻北平的29军取得了联系,并商定一旦起事,则向北平进发。于是决定由二大队断后,张庆余率一大队押着殷汝耕率先向29军靠拢。
由于信息不畅,张庆余不知道,此时的北平——
已经沦陷!
从7月7日“芦沟桥事变”到7月29日北平沦陷,只有短短的22天,但这22天的历史,足够写一本书的。在这里概要叙述一下当时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和几个重要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结果,不仅是东三省沦陷,更重要的,在日军的不断渗透之下,到1937年,日军已形成了从东、西、北三面包围北平的态势。
北平危在旦夕。
驻守北平的是第29军,军长宋哲元。
宋哲元原是冯玉祥的人,1930年,张学良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之后,收编了宋哲元的部队,归入东北军系列,后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由于第29军系杂牌军改造,装备不足,全军上下人手一把大砍刀,人称“大刀队”。
宋哲元的一生,与“九•一八事变”和“芦沟桥事变”密切相关。
“九•一八事变”的第三天,宋哲元即率29军全体官兵通电全国:“哲元等分属军人,责在保国。谨率所部枕戈待命,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1933年,第29军以大刀与日本鬼子血战喜峰口,取得“喜峰口大捷”,著名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就是从这儿唱响的。
“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 “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当时宋哲元除担任第29军军长以外,还担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宋哲元是一个很复杂的人物。宋是西北军出来的,这是一支封建色彩极为浓厚的军队,许多高级将领忠于国家民族,但并不忠于蒋介石,蒋发给宋哲元的委任状,宋能“嚓嚓”几下,撕个粉碎,就这么不给面儿。但他们无限忠于他们的老长官冯玉祥,即便已经归属于他人,心里仍然想着“冯先生”。实际上,“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就是宋哲元为了为获取华北大权周旋于蒋、日之间的结果。
当然,这一点并无损于他后来成为一个坚定的抗日将领的任何成色。
第29军下辖5个师:
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北平市市长。
佟麟阁:副军长
冯治安:第37师师长,驻北平、南苑、西苑、丰台
张自忠:第38师师长,驻天津、大沽、沧县、廊坊
赵登禹:第132师师长,驻河北省大名、河间
刘汝明:第143师师长,驻张家口、张北,怀来
郑大章:第9骑兵师师长,驻守通县,南苑
7月26日,华北驻屯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守军于28日前全部撤出平津地区,否则将采取断然行动。
对此,宋哲元严词拒绝,并于27日通电全国,表示坚决守土抗战。
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南苑是日军攻击的重点。当天,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第29军是一支光荣的部队,在抗战中,仅战死沙场的将级军官就有三位。佟麟阁、赵登禹之后,1940年5月16日,原第29军第38师师长,时任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上将亦壮烈殉国。成为自抗战之后,以上将衔、集团军总司令职亲临前线,战死沙场的第一人。
为了纪念他们,1945年,经冯玉祥提议,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签发“北平市政府户字第59号训令”将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和铁狮子胡同三条街道分别改名为佟麟阁路、赵登禹路和张自忠路,沿用至今。
28日夜,宋哲元等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撤往保定,29日,北平沦陷。
30日,天津弃守。
但是,远在通县的张庆余们并不知道,在他们起义成功、砍瓜切菜般地狠宰日本鬼子的时候,北平城里已换了人间,仍在按原计划行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