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国战史》
第30节

作者: 飞翔明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4-13 19:52:49
  31.
  安庆,从元末这场仗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的战场—当然,它最出名的是太平天国时代。在元末,安庆是长江下游之重镇,为太平与江州之间的最大城市,由元朝名臣余阙镇守。
  余阙并不是汉人而是西夏人。他是当年蒙古灭西夏时,尽杀党项人之后的剩余残众。蒙古人称西夏人为唐兀人[ (明)宋濂《元史余阙传》],这批少到可怜的唐兀人自称姓“余”—就是剩余的意思。即便如此,唐兀人的社会地位也是很高的,因为他们属于色目人,在人种等级上位于第二等,国家政策是优待他们的。所以,余阙的父亲很容易就做了个小官,被委派到庐州(今合肥)做官。余阙在庐州出世,也就是庐州人了。

  庐州二贤(另一个是北宋包拯)之一余阙早年丧父,十三岁才学习文化知识,但是他与众同龄人不同的是,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超高。不仅成为汉文化的忠实拥趸—文章与书法十分了得,也是儒家学术的资深研究家。在1333年,元末最重要的开科考试中,余阙进士及第。同榜者,刘基是也。如今,元代文学史中,余阙是绕不过去的人物,有《青阳集》行世。
  身为色目人,有如此高的汉文学造诣,元政府也没有埋没人才。在中央,余阙的官阶是监察御史,并担任三史(宋辽金)的编撰,为这三个多世纪(从10世纪到13世纪)的中国历史的记录贡献了不少力量。
  元末,天下大乱,余阙出镇安庆,谱写他人生中最壮烈的赞歌。
  余阙,这位元末的汉文化之集大成者,由空降安庆之日起,就知道自己的使命—坚守孤城一座,坚决阻止东西两面的红巾军会师—假如真的有会师之日。
  陈友谅派出双刀赵普胜,领兵直扑安庆。余阙从容指挥,赵普胜多次攻城未能得手,反而屡次被余阙的机动部队消灭了好几股士兵。打打停停之间,已经将近三个月,赵普胜军粮不继,只好撤军了事。
  陈友谅大怒,亲点水陆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誓要攻陷安庆城。
  时为1357年冬十月。
  余阙接报后,马上作出军事调配:由部将胡伯颜领水师驻安庆西南之小孤山,这是拒外敌于城门之外。而他—淮南行省左丞,亲自镇守安庆城。
  十月某一天,陈友谅大军杀到,先是水师在长江作战。由于徐宋军队—这时,陈友谅还是效忠徐寿辉的—势大,胡伯颜不敢出战,只是坚守阵地小孤山,不让徐宋军登陆。
  陈友谅,命令船队使用襄阳炮轰击小孤山阵地。襄阳炮,就是当年蒙古铁骑兵西征时得到的西域武器专家阿老瓦丁[ (明)宋濂《元史阿老瓦丁传》]制造出来的重型巨石炮武器,辗转成为蒙古人强攻南宋名城襄阳的必杀技。近百年后,襄阳炮竟成为红巾军的武器,对付当权的元政府。
  不过,大家也不要以为襄阳炮就是今天的火炮。襄阳炮的威力比之现代的大炮,无论是射程,精准度,制造工艺,炮弹的杀伤力,都不能相提并论,最重要的是,它投掷出来的是巨石而不是丨炸丨弹。不过,在那个冷兵器时代,襄阳炮是远距离的巨大杀伤力的石炮武器,不仅杀伤敌人,而且能够摧毁敌方的军事设施、防御工事。
  所以,襄阳炮一出,百炮齐轰,小孤山地动山摇,元兵阵地灰飞烟灭。胡伯颜不得已,只好出动水师,迅速迂回作战,企图摧毁装载着襄阳炮的战舰。

  于是,在小孤山长江水域,陈友谅之水师与元军来回厮杀。
  四日四夜。
  胡伯颜些少水兵在小孤山足足支持了四日四夜。
  终于是无法抵挡陈友谅庞大、强劲而且持续的攻击,元军大败。胡伯颜带领残余部队撤回安庆,向余阙报告了紧急军情。
  事态严重,余阙连忙向各大城门加派人手,全面戒严。

  安庆,东、北、西面皆为陆地,南面临江,但城墙并非沿江而建,安庆南门与长江之间有一大片陆地,正是陆军争夺战场。所以,小孤山失守,安庆已无水师可以在江面与徐宋军角逐雌雄。
  陈友谅的部队兵分三路,分别从东门、南门和西门发起进攻,独留北门,让元军逃命。
  这种战术深合兵法之“围三缺一”的打法,目的有二:给敌军一条退路,一定程度上会削弱、瓦解敌军的斗志;其二,就是为了给敌军知道此次战斗的攻击重点,敌军会不由自主地转而兵力到攻击高猛的阵地,在必要时,一支“奇兵”突然杀向防御薄弱的阵地—许多战役就是这样决定胜负的。
  陈友谅这次采用“围三缺一”,目的就是想迅速取胜。
  余阙并没有上当,没错,他的确将兵力加派到攻击火力高猛的东、南、西门,但是,他本人居中策应,统率机动部队,随时增援各地。战斗打响后,城楼上的各种防御武器使用得当,用五个词概括一下:“箭如雨下”、“滚石隆隆”、“喊杀连天”、“枪林弹雨”、“火炮齐发”。连续两天,陈友谅发起数不清的攻城号令,就是无法取胜。徐宋红巾军伤亡严重,安庆城池岿然不动。
  陈友谅十分恼怒,让部队休息一天后,再次发起攻击。
  这次,他集中军力和火力,只攻一门—东门。潮水般的红巾军把东门一千多米长的城墙围个水泄不通,竖起的云梯足有七八十台,几乎每隔十米八米就有一台云梯,红巾军士一手持刀,一手持盾牌,冒着城上的箭雨滚石和火器,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徐宋步兵在城下,不断地发射火箭,掩护登城队伍。同时,全军上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元军在城上来回奔走,把长长的矛戈尖戟,向刚刚冒出脑袋的红巾军猛刺猛捅。

  陈友谅在高坡上观望,他的士兵不断登上云梯,又不断中箭着枪摔下来。呐喊声和惨叫声不绝于耳。天生焦躁症在他的颈项的血管里翻涌冲撞,他下令:先登者赏。
  果然,踏着死亡之尸及伤者之血的后继者终于把红旗高高举起,越过城墙的垛口。这位勇士回首高呼:我先登啦。
  元兵骚动了,刀枪虽然并举,弓矢虽然拉张,敌方红旗登城意味着什么?他们的心肺几乎炸裂,头脑只存二字:失陷。
  就在此时,在城楼大道上,风一般奔来一人。只见他形容矮小,身材瘦削,一身戎装,衣帽间,离远就看见一头白发—据闻他自出娘胎就是一头白发。
  没错,他就是余阙—淮南行省左丞。只见他急取震天弓,紧拉雕翎箭,瞄准红旗手,猛然发射。红旗手带着兴奋热烈的笑容倒下了[ (明)宋濂《元史余阙传》]。
  白发苍苍的余大人发出雷鸣般的呼号: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日期:2020-04-15 07:34:28

  32.
  一大批元军死斗之士,从四面八方涌向东城楼,有蒙古兵,有汉军,有色目兵(西夏兵),他们不顾一切向奋勇登城的红巾军发出致命攻击。火铳、火箭、尖刀铁板纷纷向云梯扑来。
  余阙手持长矛,书生意气,冲在死斗士的前列。众人连忙上前护卫。余阙说:尔等亦凡人矣,余畏死,尔等不畏乎?为国尽忠,人人皆得各尽其力!
  众人深受感动,高呼:余左丞不畏死,吾等岂惧之!
  于是乎,安庆城楼上,响起了激越高昂的蒙古战歌—《札木合的战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