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沧海事》
第6节

作者: 戈舞升平2018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后,又有两个更混蛋的皇帝上了台:一个嗑药的,一个木匠,再加上著名的大奸臣魏忠贤,这伙人疯狂的折腾了半天,但是天下也没出什么乱子,好像随便怎么胡搞,大明的江山都稳如磬石,大明帝国都能万世长青。
  但是,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因为在朝鲜和日本打仗的缘故,辽东的防守松懈,这给了努尔哈赤崛起的机会。不过,如果不发生后面的两件事,这些事也无伤大雅,明朝最后并不会落入满人的手中。
  1618年到1648年,欧洲爆发了30年宗教战争,西班牙是这场游戏的主要玩家。战争是个无底洞,打了几年以后,哪怕富裕如西班牙也扛不住了,大量的白银必须全部运回欧洲充当军费。在这个时期里,崇祯皇帝于1627年继位了。他在位18年,死于1644年,没能撑过欧洲30年战争。
  欧洲30年战争
  从各个角度来讲,崇祯皇帝相比于他前面的几位皇帝,那简直有天壤之别——他既勤奋,又节约,一心想把大明的天下搞好,可是却越搞越糟糕,到死也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因其实很简单——他运气不好。中国是一个缺银少铜的国家,可是货币又用银铜为主。由于欧洲30年战争导致白银流入减少,白银对铜钱的比价开始大幅度攀升,又因为张居正改革以后,政府收税收的是白银,所以,农民需要用铜钱兑换白银。兑换价格翻了几倍,这就意味着他们要多交几倍的税,这导致了大量的农民破产。这些情形恐怕是张居正始料未及的。
  而大量的农民破产,又导致了税源枯竭,国家为了减少财政开支,就必须裁减很多公营事业;而裁减这些公营事业,又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业。这些无业游民就成了国家的不稳定因素,比如李自成就是一个下岗的驿站职工,而明朝就亡在他的手上。
  更悲催的是,这个时期由于太阳黑子活动不正常,产生了厄尔尼诺现象,这导致了小冰期出现,粮食开始大规模减产。这些自然因素造成了北方大量流民的流窜,他们四处抢劫,被他们抢劫后农民,也没法生存,只能也变成流民去抢其他人,所以流民的数量不减反增。
  与此同时,北方的少数民族饲养的牛羊也因为恶劣的气候大量死亡,他们因此吃不起饭,纷纷南下抢劫。为了防备他们,大明帝国的军费暴涨,这样就进一步增加了财政压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使政府向农民加税,造成更多的农民破产,逐渐导致税源枯竭。这一切很快就进入了恶性循环,最后让大明帝国忽然之间就土崩瓦解了。
  为什么几个坏皇帝都活得好好的,而一个好皇帝却很悲催?过去的人一直搞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东找理由,西找借口,有的说是官员腐败;有的说是制度问题;还有的认为是用人问题。甚至有人将其归因于崇祯误杀了袁崇焕,自己作死。

  直到今天,我们才知道,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细枝末节,无关痛痒。因为在一个儒家社会里头,政治制度其实是完备的,至于官场的风气,好也好不到哪去,坏也有个极限,它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至于到了崇祯朝,为什么这些儒家的精英们全都变成了庸才,政治制度也失去了纠错的能力?——理由很简单,精英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旧的体制适应不了新时代,根本就没人知道怎么样去对症下药。
  现在我们知道,真正的问题,都怪远在天边的西班牙人。他们为了人离开了牧师能不能和上帝沟通这样一个屁大点的问题,就和持不同观点的新教信徒在中东欧一带——今天德国波兰一带,打了30年的仗,杀了上千万的人。无意中,竟然让在地球另一边的崇祯皇帝很受伤,这让人到哪里去说理?
  还有气候问题,太阳的黑子没事瞎爆发,一不留神,就让地球进入了小冰河期,这些根本就不是当时的认知水平所能理解的,即使在今天,为了气候变暖是不是一个真实发展趋势,会不会给地球带来灾难这个问题,大家还争的你死我活,更不要说明朝的人,怎么会想得到这些事儿。
  而利玛窦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来到了北京,试图传播基督教教义。但是他很快就发现,简单的向大明的知识分子们讲天主教,他们是没有任何兴趣的,因为天主教和儒教相比,并没有什么优势,况且这个时候又出现了王阳明的心学,比天主教更有吸引力。
  但是利玛窦并不气馁,他还有一项独门绝技,那就是科学知识。这个时候,西方已经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从希腊文明诞生出来的科学思想,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基督教文明,这个时候,它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所以利玛窦换了一种手段,开始给大家讲天文学几何学知识,一下子就吸引了一大群中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深深的为此痴迷,继而对天主教产生了兴趣,甚至皈依了天主教。这些人都是明朝最顶尖的精英,都是朝廷重臣——徐光启、李之藻和杨廷筠。其中,徐光启还当过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相当于今天的七常委之一。他们被称为圣教三基石。
  利玛窦和徐光启

  利玛窦的成功是空前绝后的,他打开了这扇门,让基督教看到了征服中国的希望,于是他们开始摩跟接踵的奔向中国。在传播上帝的旨意这件事上,有很多人做得非常好,比如说南怀仁,他甚至成为了康熙的科学老师,大清帝国的正二品官员。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接下来发生的事,又堵死了基督教进入中国的大门,导致了中国人对外国人看法的全面变化,也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
  明朝的崩盘,让整个东亚世界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同时对新诞生的大清帝国也不那么尊重。这个道理很简单,假如 胖占领了美国,你不可能不会怀疑,美国那套思想体系和价值观是不是出了问题?你也不可能不质疑, 胖到底算不算是合法的美国总统吧。
  所以,日本和朝鲜都不认同大清帝国是儒家文明的继承者,他们认为这些来自白山黑水之间的人,不过是蛮夷,没有资格继承大明。
  而他们世世代代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他们才是儒家文明的继承者,日本认为中华文明在清朝以入关以后,就已经在中国本土消失,日本人才是真正的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还有崖山之后无中国这个说法,也是由日本人提出来的。他们中的有部分人甚至认为宋被元灭了以后,儒教正统就到了日本,所以他们能够代表天下,有资格侵略中国,就是这个原因。
  而朝鲜人也有类似的看法。他们以前到大明帝国来访,回去的游记都叫《天朝游历记》,可是到了大清国的时候,他们就改称《燕京游历记》。
  而且朝鲜的使者还故意问大清的官员,你们穿的是什么衣服?头上梳的什么发型?是不是符合《周礼》的记载,弄得大清的官员们满脸尴尬。
  日本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拿着宋朝的头巾,故意去问长崎的中国船员,你们为什么穿夷狄的衣服?你们的太祖皇帝是在哪里出生的?搞得大清国的人只有面面相觑的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