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四川巡抚知道明军势弱,遂决定在铜锣峡积极防守。
他在铜锣峡备下火炮、滚木、擂石,并设置铁索封锁峡口江面。
张献忠见状做出一副要猛攻铜锣峡的姿态,暗中调遣千人由李定国统辖走陆路攻占江津,占领浮图关。
一下子明军变成了腹背受敌,形势急转直下。
铜锣峡有一点和潼关、山海关等雄关很像,那就是从外面往里打很难,打从里面往外打不要太简单。
很快明军防线就告破,张献忠顺利拿下铜锣峡。
李定国是这次事件的亲身经历者,自然记忆尤新。
只是这毕竟是他在大西军阵营时创下的,说出来朝廷面上无光。
故而李定国一直保持着沉默。
直到朱由榔点名问到李定国。
朱由榔见清军在铜锣峡悬崖上凿崖壁,牵铁索,擂石置炮,引绳为飞桥,第一时间想到了李定国。
“晋王觉得如今该如何破局?”
面对天子的点名询问,李定国自然不好再装聋作哑。
他清了清嗓子,有些尴尬的说道:“陛下是想要正面强攻还是用奇计取胜?”
朱由榔毫不犹豫的说道:“自然是用奇计取胜,此战损失越小越好。”
李定国点了点头道:“要想正面突破飞桥防线很难。不过臣知道一条小路,可以命士兵们抬着竹筏小舟从南岸白盐山顶伐木开道。这样可以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东虏后方,上下游同时夹击,铜锣峡可破矣。”
朱由榔心道李定国果然使出了看家本领,还好大明有李定国啊!
其余诸将如刘体纯、袁宗第皆是哈哈大笑道:“晋王真性情也,此计甚妙。”
文安之也捋着胡须道:“此真良计矣。”
朱由榔见没有人反对,遂下旨道:“既然如此,这次便由晋王领奇兵出击吧。”
“臣领旨!”
李定国对铜锣峡太熟悉了,回到这里就像回家一样,此战可谓是十拿九稳,得天子信任自然是欣然领命。
“朕便坐镇大军之中,吸引东虏的注意。”
朱由榔决定把自己当做诱饵,诱惑清军严守飞桥防线。
只要朱由榔在,清军的注意力势必不会分散。
“程将军,您快看,这明军数量怕是有十万之众啊。”
副将赵节一脸忧愁的说道。
程廷俊面容冷峻,看不出一丝情绪。
他看了一会江面,沉声道:“怕什么,铜锣峡易守难攻。我们又设铁索搭飞桥,即便明军皆是小舟也穿不过这道防线。”
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有些忐忑的。
虽说清军上次守住重庆了,但是守住的很险,差一点全部家当就都丢了。
而且上一次明军虽然兴师动众,但是各部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各自为战的多,清军也好各个击破。
但看今日的架势,明军却是有备而来,组织性纪律性都极佳,完全就是铁板一块。
不过高巡抚派他来守铜锣峡,足以见得巡抚大人多他的信任。
这种情况下程廷俊自然不能皱一下眉头,便是拼死也要守住此关,给自己长脸。
“那两门大炮运来了吗?”
从府城出发前程廷俊特地从高民瞻那里讨要了两门大炮。
虽说铜锣峡易守难攻,但程廷俊为了以防万一还是选择搞两个大炮压阵。
居高临下,又有火炮加持,程廷俊简直不知道怎么输!
“启禀程将军,大炮还在路上...”
副将赵节一脸懊丧的说道。
“怎么那么慢?”
程廷俊闻言皱眉道。
他们是一起从府城出发的,如今程廷俊的军队都已经抵达铜锣峡三日了,运输火炮的小队便是再慢也该来了吧?
“应该是降了大雨,路上泥泞大炮陷进去了吧。”
赵节猜测道。
清军的火炮极重,一般都是用来守城的很少运送。
这次程廷俊讨要火炮来守铜锣峡,只能用马车来拉。
若是一般时候倒也罢了。
但恰好赶上了大雨,倾盆雨水浇灌而下,道路就会变得泥泞不堪,这样大炮很容易陷进泥地里。
“他娘的,真他娘的倒霉。这雨早不下晚不下偏偏赶在这个时候下,是存心跟老子过不去吗?”
少了大炮,程廷俊心里多少有些没底。
不过事已至此,除了等已经没有太好的办法了。
其实程廷俊一直不满高巡抚放弃忠县等外围县城,只守府城的策略。
如此一来看似集中了优势兵力,却是一点缓冲和屏障都没了。
如果铜锣峡守住了还好,可以慢慢等援军赶来。
若是铜锣峡守不住呢?
程廷俊简直不敢去想!
都是王明德那厮蛊惑的抚尊!
他自己怕死,便在高巡抚面前妖言惑上。
唉,眼下也只能硬着头皮守了。
程廷俊只希望高巡抚派去贵州的信使能够早些到,洪经略收到消息后能立即派援兵来助。
只要洪经略的援兵到了,那么别管是几万还是十几万明军就都不足为惧了。
毕竟洪经略手中的军队乃是清军精锐中的精锐,比重庆绿营兵的战斗力高出了不知道几倍。
就凭明军那些东拼西凑的虾兵蟹将、乌合之众,完全不是洪经略大军的对手。
如今他只需要拖,拖到洪经略来援便是得胜之时。
按照计划,李定国亲率一千猛卒扛着竹筏小舟来到了江畔的白盐山。
这一千人都是李定国的心腹,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说是个个以一当十也不为过。
之所以李定国只带了一千人,不是因为担心明军正面兵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这次领兵要的是出奇制胜的效果。
如果带的人太多了容易暴露,要是被清军发现了对方有了警觉,很容易功亏一篑。
事实上崇祯十七年李定国带兵奇袭铜锣峡时也就带了千把人。而当时他所率兵卒的战斗力远不如现在的精锐,故而李定国还是很有信心的。
要想到达铜锣峡清军的背后,他们需要翻过整座白盐山。
虽然白盐山不高,但抬着竹筏行军还是有些费力的。
一开始还好,越向山顶走灌木丛越密集。
李定国不得不下令将士们砍掉那些碍事的灌木。
不然竹筏小舟会被卡住,到时还得再折腾。
由于这是一条几乎无人知晓的小路,李定国一路行来并没有看到清军的哨兵。
不过出于谨慎起见,他还是命麾下士卒衔枚前行。这样可以避免士兵们发出声音被敌军注意。
老实讲由于身份地位的变化,李定国已经很久没有这样亲自率领奇兵打先锋了。
一般他都是作为统帅统领全局,指挥调度战场兵力。
这次之所以亲自披挂上阵,一来是天子的信赖,二来是李定国十分清楚铜锣峡的重要性。
明军当然也能绕行攻打重庆城,但那样就必须舍弃水路改走陆路。
与水路相比,陆路行军的问题在于粮草、辎重的运输效率实在过低。
行军速度不但会受到影响,还很容易造成军队被敌军袭扰、切断,首尾不得相顾的情况。
再加上这次明军乃是十余万人攻打重庆,且分属于不同的派系,调令起来十分困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