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异族游群彻底打怕打蔫儿后,翟鹗领三旅回到岷江一带驻扎,沿江耕田渔猎,饮马江边,设立据点以防僚人讫人的滋扰侵犯。岷江因为翟鹗的驻军饮马,因此得名饮马河。在后来的古蜀帝时代,因为岷江河道的有效治理,郫邑温江的农耕条件大为改善,耕地平整肥沃,水稻在郫邑温江成片种植,每到秋收时遍地金黄,两地为古蜀时的产粮圣地。农田的灌溉水和饮水皆仰仗饮马河,饮马御敌,依江以耕,秋收金黄,颗粒归仓,饮马河逐渐更名为金马河。江安河之谓也是来自古蜀帝时期,江水不过,是为江安!虽然僚人讫人等时有来犯崇州温江一带,但大都悻悻而归。自此,古蜀地流传了许多关于鱼凫王激战僚讫的故事和传说,其承载了古蜀民对其先人的几多敬重和怀念!
成都平原异族之患渐渐因为翟鹗的强势和古蜀力量的强大而逐渐平息,翟鹗也继承其兄铉鸓之志,继续强化神王权势和威慑力,同时加强和细化了食官和平民管理条例,在平原上的大族内统一用古蜀语,并用简易的图符制定了族章、条文,用以做简单的区分和指代。翟鹗命食官对进行成都平原人口进行大致统计后(此时平原上近4200~4500户,人口20000~22500之间),决定军旅实行兵募制,参加兵募有相应的粮食补助。
翟鹗后期最主要的一件事是力推青铜神桑和神王铜像的制作。但此时四川盆地内还没有发现浅表性铜矿,铜器所需的铜矿主要来自滇东北的古东川地区。因铜矿的需求量太过巨大,如果将铜矿运回三星堆冶炼铸造,来回运输路途遥远,时间漫长,艰辛难言。面对这一棘手问题,翟鹗和诸族族长、祭工商议后,最终将铜像、神桑所需的铜锭先在古东川由杜氏一族负责铜矿粗冶炼,再用马牛将铜锭的半成品经西南商贸通道驮回三星堆城。在马牧河边的铸造冶炼区,由青铜工匠负责神桑和神王像的制模、做范、浇筑、脱模、打磨、组装等。其他一些小型简易的铜制器件则直接在古东川制作完成,然后将成品驮回成都平原。此时的青铜器匠主要是夏氏器匠和古蜀器匠,三星堆铜器的工艺和二里头的铜器有些许相似之处。此时古蜀的青铜铸造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比夏时期青铜技艺显得更为成熟,足以媲美殷商后期的青铜制作水平,主要体现制模、做范和曲面曲线造型的工艺水平上。
日期:2019-12-27 16:59:20
特别说明一下,三星堆的铜器为什么可以做的这么精美,连神王的指甲盖都可以清晰看见。
在浇筑铜器的时候,铜液倒进模具里面,流动时散热比较快,如果铜液的流动性不好,温度一降低就容易凝固阻塞,别说获得光洁的表面曲面,就连成型都困难。三星堆铜器能制作的这么精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磷矿的添加,二是铜模的加热。
第一原因是磷的偶然添加,自蚕丛起古蜀地一直用的生火辅助材料是黄磷矿石(石英石和黄磷矿石碰撞),这就是“古蜀火石”,而磷矿所在地就是蚕丛氏曾经待过的绵竹什邡一带(盛产磷块岩)。在后来因为平原的不断拓荒,移居到鸭子河畔时也依然是从那里取黄磷矿石,前后已经用了好几百年了。此时的古蜀先辈不可能知道往铜液里面添加磷矿后会发生细化晶粒,磷矿中的五氧化二磷能够脱气和除杂并与杂质元素形成电子化合物强化晶界,使化合物脆化相更加细小,均匀分布在晶界上等等这么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此时器工在冶炼铜锭的时候将磷矿扔进去和铜锭一起冶炼,仅仅是因为他们以为磷石既然可以生火,里面可能有 “火精”的存在(想法很唯心),可能会使铜锭更快的融化。结果加入磷石没有使得铜锭融化的多块,倒是非常意外的改善了铜的流动和焊接特性,这才是三星堆青铜器物能制作这么精美最最关键的因素。
第二原因是在铜液浇筑的时候,铜模外部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也是因为四川气候潮寒阴冷,器工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土方法。这样就使得铜液能够在到达铜模末端时还一直处于液态。
历史或许在某些时刻有着巧合,但贯通的历史绝不是靠巧合来书写的。我坚信,古蜀先辈能制作出惊为天人的青铜器物不单单是靠巧合,而是几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额外加上些许巧合而功成的。
此时铸造八棵青铜神桑、神王像及其他人兽面相、动植物雕像等所需的铜矿石以百吨计,这么巨大的铜矿需求量对当时古蜀地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铜矿的挖掘和铜锭的炼制工程量巨盛,需时极为漫长,消耗掉了古蜀地积累千年的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给后代留下了他们曾经存在的辉煌证明,弊端是给当时的古蜀先民带来极为承重的负担,他们得勒紧本来已经很松的裤腰带过日子。因为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自然会向全平原的古蜀先民征缴,本来就没什么存粮的部族庶民肯定不乐意,偶有反抗争斗。为了立威,翟鹗命秩人特地制做了蜀牢: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坑,上面竖起栅栏篱笆,或在地上围起圆形石墙,仅留一小口,以监禁罪犯,防止其逃跑(类似夏氏的夏台或圜土)。并专门设立刑罚部,加强执法力度,甚至在祭祀大典中专门制作了罪人石像,做惩戒展示以畏众生。
此后古蜀先民对神王渐渐心生怨怼,但摄于神威王权敢怒不敢言。
为了强籆hong王权开启新的时代,翟鹗将原来的石制、陶制、玉制和少量铜制祭物和器物焚烧并集中掩埋,而后进行了高规格的祭祀表达对先祖的缅怀。自鱼凫神王时代起盆地内上至王族下至庶民渐渐形成了烧祭的祭祀模式。将先人的东西或者器物以焚烧的方式烧给先人,时至今日四川农村的丧葬依旧沿袭了这样的习俗。窃以为好的习俗切莫轻易丢弃,习俗也是历史的一种继承和延续。
翟鹗起启用新的祭物祭器、新的祭祀规格和流程,从此开启了新神王时代。
不论什么时代,当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受伤,其中功过是非难以评断。今天叹为观止的惊人奇迹其实是祖辈先人的血泪痕迹。
公元前1418年,翟鹗卒,终年58岁,铉鸓之子昱鹄继任神王。
因祭物的制作导致蜀内贫困交加,民生困顿以致民怨沸腾,昱鹄曾多次问叔父翟鹗这么做是否值得,翟鹗只说了八个字:“势强则聚,势弱则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