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寒风》
第41节

作者: 华宇
收藏本书TXT下载
  “善公子曾言,大人乃明主,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王先说道。
  “善公子曾言,你穷困潦倒时,大人毫不嫌弃,赤脚相迎,奉为座上宾,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单同善颇为得意,对着二人微微点头示意,说道:“如今,大人已到生死存亡之际,二位可还愿意追随?”
  这是试探。
  老二,王闪皱紧眉头,犹豫起来。
  “哈哈哈…好你个善公子,我们兄弟二人虽不曾中举,但也不是草包。”王先气急而笑。
  “王公子,此话何解呀?”单同善微笑的问道。
  “哼,我二人来时,寨外百姓,上至老叟,下至三岁幼童,无一人愁苦,虽在劳作却尽皆喜气洋洋,可见他们都是心甘情愿前来劳作。

  这是什么?
  这是民心,朝廷都不曾拥有的民心。
  再看看这寨子里…”
  寨子里一切井然有序,不曾有丝毫慌乱。
  厨房的忙前忙后做着吃食,百姓们就地砍了树木,挖了石头把做好的滚石檑木运送到寨门头上。

  “你以为我二人看不出来,这位大人智珠在握么?”王先冷冷的撇了单同善一眼明显有些不高兴。
  “倒是我唐突了,我给二位赔礼了。”单同善说着就躬身行礼。
  王先连说不敢,虚扶了扶。
  稍后三人有的没的聊了起来。
  王则之要写的东西差不多了,他满意的看了看,叫人请来了单同善。
  “大人。”单同善到了忠义堂,施了一礼。
  “单参谋快来看看。”王则之捧着写好的一堆教材,展示给单同善。
  “大人,您的字已经可以登堂入室了。”
  “咳咳,那个,不是看字,看内容。”

  这可是临摹宋楷的字帖,从小学三年级临摹到初中,怎么会差。
  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内容。
  “为何要读书写字,我们的大明,我们为何会成为流民…”
  单同善手一抖,差点把手里的纸张掉到地上。
  “大人您这是?”
  “今日我于寨门之上,看到老叟、孩童,他们为了钱粮,都在那挖坑劳作,我心甚痛啊。
  老叟本该安享晚年,孩童本该玩耍读书,此刻为了吃食都出来劳作。
  这是为何?”
  “大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老叟与孩童如此,也并非一地之事,而今天下无一处不是如此啊。
  大人这里已算尚好,若换到别处,老叟与孩童连活路都没有啊。”
  单同善以为王则之是同情心泛滥,连忙解释起来。
  “那他们可知他们为何会沦落至此?”
  “大人,他们不知。”
  “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我要让他们知道,他们为何会活的如此艰难。”
  单同善一听就懂了,王则之这是要开民智而不是愚民。
  “大人,此番言论可成书立传,流传于世啊。”

  “好,那就交给你办了。”
  单同善抱着王则之书写的教材,认认真真的看起来,不时还圈圈点点做一些修改。
  “大人,于忠求见。”
  “进来。”
  于忠风尘仆仆的回来了,于忠一进来就精神振奋的看着王则之,就像一个饥渴的汉子看到了光光的美女。
  王则之打了个寒颤,摸了摸胳膊上的汗毛,连忙问道:“如何了?”

  他是问让他打探文举人攻寨之事怎么样了。
  “文举人聚拢攻寨之人一千三百零四人,攻城梯二十,寿阳城守城大炮一门,将于后日大举来犯。”
  于忠单膝跪地,汇报道。
  竟然提前了,看来文举人准备妥当了。
  “策反的事情如何了?”
  “县城守备已有六个月不曾领到粮饷,所以这次策反颇为顺利,有八十七人愿为内应,这是他们写的联盟书。”
  于忠递上了一张帖子,上面有各个守备官兵的签名和手印。
  “好,干的漂亮。”
  有了这份盟约就不怕他们反悔了。
  王则之听到于忠的汇报,开心的喝起了茶。
  “大人,还有一件天大的喜事。”
  于忠热切的看着王则之,看的他浑身不自在。
  “什么喜事?”
  “朝中来了一位天使,今日晌午刚到寿阳城,此刻寿阳知县正给他接风洗尘呢。”
  “什么是天使?”王则之不解的问道。
  难不成是长翅膀的鸟人?
  “就是宫里的老公。”于忠解释道。
  “什么是宫里的老公?”王则之更不解了,难不成皇宫里还有老公老婆。
  “大人,于忠说的是宫里的阉人。”单同善忍不住解释道。
  正在喝茶的王则之听后,一口水就喷了出去。
  卧槽,明朝时老公竟然是太监的意思。
  王则之不解的问道:“宫里来了个阉人怎么就是大喜事了?”
  “大人,他是宣旨天使,是来给您宣旨的。”
  “你怎么知道的?”
  “大人,今日晌午寿阳知县携文官武将数十人于寿阳城外一里地迎接天使,随行官兵已经被咱们收买了,嘿嘿…”
  于忠得意的对着王则之邀起了功。

  “你做的很好。”
  “大人我给您学学那太监的说话。”
  于忠咳了咳嗓子,翘起兰花指,扭了扭屁股,用尖细的声音说道。
  “咱家奉皇上之命给一个叫王则之的小东西宣旨来了,要不是圣命难违,咱家才不来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呢。
  哼!”
  “噗~”这次是正在喝茶的单同善喷了出来。
  “失礼失礼。”单同善连忙道歉,抱拳说道:“学的挺好。”
  “好,你做的很好,但是还不够,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我要知道圣旨的内容。”

  于忠领命兴奋的刺探情报去了,他发现自从开始做这种刺探情报的事情后,每每有新的情报到手,他都会兴奋莫名。
  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就像狗仔队打探到了某大人物的私密会振奋不已一样。
  于忠走后,王则之的心情有些沉重。
  圣旨里到底是什么呢?
  不会是让他自裁吧?
  如果崇祯要杀他,他能逃到哪里去?
  难不成逃回陕西裹挟流民搞事情?

  不,这不是他想要的。
  傍晚时分王则之吩咐厨房开饭。
  单同善和王家双胞胎兄弟的饭菜都是送过去的。
  流民们的饭菜是大肉包子,流民们排队领了包子又继续干活去了,哪怕王则之告诉他们明天再来,流民们还是坚持要把王则之交代下去的活计做完。
  因为流民们从心底里是不想被施舍的,他们卖力的做了活计就是劳动所得。

  “张婶儿你吃完包子再挖,急啥类?”
  张婶儿把包子叼在嘴里,就是舍不得吃。
  她卖力的干着。
  “我多干点,不知道能不能多拿两个。”

  张婶儿嘴里含着包子含糊不清的说道。
  “你是想给你家俩女娃带回去吧?”
  “唉,也是可怜,她家俩娃都病了,不然她们也会来这儿干活。”
  这年代普通百姓只要病了,哪怕一个小感冒都只能等死了。
  “我想去试试。”张婶儿把嘴里的包子小心翼翼的揣在怀里,向着寨子门口的屉子走去,她想去试试能不能多要两个包子。
  “大人,我想给我家娃多拿两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