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温柔盛世——闲话『清平乐』背后的真实历史》
第29节

作者: 晴雯撕扇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6-12 19:11:57
  尽管赵曙的身体和精神日渐平复,但因为一桩“遗腹子”的乌龙,又让他和曹太后之间一度闹得很僵。这桩乌龙起源于一位名叫韩虫儿的宫女,她自称得到宋仁宗的临幸,并怀上了龙种。当时,宋仁宗已经病入膏肓,无法证实韩虫儿所言是否属实。稳妥起见,曹皇后将她安置在自己身边,“遣宫人善护之,日给缗钱二千”。
  赵曙即位之后,已经成为太后的曹氏一直没有声张,但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这事儿很快就在朝野内外传得沸沸扬扬,而且越说越玄乎。有传闻说,韩虫儿当时正在井边打水,宋仁宗看到一条“小龙”顺着井绳盘了上来,不禁大为惊骇,次日“独处阁中,命召而幸之,遂有娠”,还从韩虫儿的手臂上取走一只金镯子,跟她说“尔当为我生子,以此为验”。
  对于别人而言,这些传闻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在赵曙听来,无异于晴天霹雳。加之这位新官家一度精神恍惚,宫闱内外“阴有废立之议”,赵曙的皇位岌岌可危。一直等到九月份,按日子掐算,韩虫儿应该要临产了,却迟迟不见动静。在曹太后的严厉追问之下,再也演不下去的韩虫儿这才道出实情:哪有什么“遗腹子”啊,她是为了躲避养娘的责罚,同时贪图一点好吃的,方才上演这出闹剧的!(“免养娘笞捶,庶日得好食耳”)

  真相大白之后,韩虫儿被杖二十,遣送到承天寺安置,但赵曙依然对曹太后心存芥蒂。在他看来,这桩乌龙说不定就是曹太后自导自演出来的,目的在于行废立之议。
  实事求是地说,赵曙作如此想,未免有些小人之心了。韩虫儿自称有孕,旁人一时难辨真假,曹太后毕竟要对皇室的血脉负责,悉心照料韩虫儿,并没有什么不妥。兹事体大,在事态尚未明朗之前控制知情范围,也是出于稳定政局的谨慎考虑,更谈不上是玩弄阴谋诡计。再者说,赵曙还是曹太后的亲外甥女婿呢。他的皇后高滔滔(大名高正仪),是曹太后姐姐的女儿,幼年时也被抱养到宫中,与年龄相仿的赵曙共同度过了几年两小无猜的生活。宋仁宗时常拿他们两个开玩笑,让高滔滔做赵曙的妻子,“宫中每以为戏”。庆历七年(1047年),宋仁宗、曹皇后并没有忘记当年的玩笑话,亲自出面为他们主婚,时有“天子取妇,皇后嫁女”的说法。

  于公于私,曹太后都没有刻意收拾赵曙的动机。反倒是赵曙即位之初,不时地犯魔怔,曹太后出于长远考虑,做出一些有备无患的安排,也是无可厚非的。随着时光的推移,确切地说是皇位的稳固,赵曙的狭隘心理才逐渐消解,与曹太后的关系也有所缓和,引领大宋王朝这艘航船继续破浪前行。
  日期:2020-06-15 19:04:41
  第二篇 垂帘
  朝堂风云:这个女人不简单
  说完精彩纷呈的宫闱秘事,再来讲一讲宋仁宗时代的朝政。先回到本书开篇引用的那首诗:“四十二年如梦觉,东风吹泪过昭陵。”平心而论,将这四十余年的极盛之世完全归功于宋仁宗,对于垂帘听政长达十余年的皇太后刘娥而言,显然是有失公允的。
  从醮夫再嫁到母仪天下,刘娥的这段人生经历堪称励志传奇,但这仅仅是新一轮的开始。前面提到过,刘娥虽然出身于社会的底层,曾经还靠卖唱为生,但她不仅姿色出众,智商、情商更是“爆表”。按照《宋史》的说法,刘娥“性警悟”,聪明是一方面,关键是悟性很高。大家寻思寻思,一个贫家女子,恐怕大字都不识几个,经过一番历练之后,不仅把后宫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从旁协助宋真宗处理政务,即便不是天才,至少也算“人精”了吧?!

  在宋真宗执政后期,因为身体每况愈下,他更加离不开皇后刘娥这位“大秘”了,外人甚至很难判定,最高层的决策到底出自何人之手。从本质上讲,我们完全可以把这样的状况理解为官家夫妻之间的温情脉脉,毕竟谁也没有强迫谁,皇权旁落更是无从谈起。不过,官家不堪重负、皇后鼎力襄助,在客观上既锻炼了刘娥的理政能力,也赋予了这位后宫之主本不应有的至高权力,特别是到了最后的一两年,宋真宗卧病在床、久居宫中,刘娥不仅“渐干外政”,更是“事多决于后”了。

  当夫妻之间的温情脉脉,演变成为冰冷的权力分配,事态就变得复杂而微妙了。我们可以推测,宋真宗的内心应该异常地纠结。一方面,他倚重于皇后刘娥的“周谨恭密”,另一方面,他又对这位大权在握的“贤内助”颇多微词。譬如说吧,宋真宗有一天在几位大臣面前盛怒不已,原因是头一天晚上,后宫里的人都跑皇后刘娥那儿捧臭脚去了,将他一个人晾在寝宫。不过,后世的史官认为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给出的解释是宋真宗病糊涂了,“语言或错乱”。另据《东轩笔录》的记载,宋真宗对皇后刘娥干预朝政“意不能平”,故而引发群臣密议废黜皇后,想拥立宋仁宗提前接班。

  以现存的史料来看,宋真宗对刘娥多少会有一些怨恨,但还不至于怨恨到要将她废黜的地步,毕竟稳定压倒一切,重病在身的宋真宗岂能冒这样的政治风险?!
  当然了,眼瞅着皇后掌控的权力越来越大,即便是宋真宗心甘情愿,终究是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的,毕竟这样的状态与传统观念是格格不入的。
  这里所谓的“传统观念”,说来有些话长,但归根结底就是四个字:红颜祸水!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这一传统观念最早应该是成形于西周时期。《尚书·牧誓》里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说,谁家母鸡打鸣,必有灾祸降临,因为阴阳失序,有违天理。为了佐证这一理论,《诗经》还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吧?说的就是这事儿呢!

  再往后,来到汉朝,社会价值体系对于妇女的角色定义更加直白,认为她们“职在供养馈食之间”,只管生火做饭、刷锅洗碗就行,别的一概不能插手。更有甚者,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在册立皇后之前,专门下达了一道诏书,先把“家规”立好。诏书说,鉴于“妇人与政,乱之本也”,所以从今往后,太后不得过问政事,外戚不得辅政,后世子孙“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
  客观来讲,红颜祸水的说法虽然充斥着对于妇女的剥削和歧视,但放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环境之下,也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从普遍性上看,妇女的生活圈子往往比较狭小,受教育程度也比较低,如果让后宫的女人(太后、皇后甚至妃子)把持朝政,她们势必会借助外戚、宦官这些外姓势力,极有可能威胁到一家天下的统治,导致政局乃至天下动荡,百姓深受其害。
  宋朝以前,因为后宫干政而造成的乱局不胜枚举。西汉有吕后专权,刘氏宗室惨遭荼毒。西晋的贾南风丑人多作怪,引发“八王之乱”。唐朝就更多了,先是武后篡唐立周,堂而皇之成了一朝天子,接着韦后乱政,闹得乌烟瘴气,再往后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更是惹得天怒人怨,以至于“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用后来一位大臣的话说,“唐氏政衰”的症结,无非就是“或母后专制,或妃主擅朝,树恩私党”。鉴于这些深刻的历史教训,尤其擅长防患于未然的大宋王朝,在防范武官作乱的同时,也对后宫干政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史载“女子之防尤严”。

  既然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不容许妇人干政,那么以维护传统为己任的士大夫阶层,肯定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