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的迷乱—成长的烦恼》
第50节作者:
汪茂 鱼P选定的地点正是我上次所去的地方——四川成都。而苏棋觉得四川和重庆也相差不到那里去,都是除了山沟就是水渠,没啥新意。
两人的意见不合导致兵分两路,花自己的钱让对方去说吧。
苏棋去了杭州,看了绍兴古镇。而鱼P却很郁闷的独自在缙芸山上渡过了三个漫长的夜晚。
我好奇的问道:“你怎么没去四川。”
鱼P说:“心里越想越气,都***什么夫妻。”
“日子是慢慢过的,可能你们彼此还不了解吧,会好起来的。”我安慰道。
“靠,我本想在五一好好的和她搞点浪漫之事,现在孤家寡人一个,你说该不该郁闷?”
“你怎么在上面住了三天?你也还耍得。是不是打野食了?”
“野食?你说得轻巧,野食没打,打了几天的麻将。”
“牛逼吧你,和生人也打?你不怕被别人使诈?”
“郑军也在,那小子还是狗该不了吃屎,就是他看我郁闷,才叫上我去的。”
“我也好久没看见他了,怎么还那样?”
“那崽儿就那德性了,他耍朋友了你知道不?”
“不知道,我这段时间都在忙生存,那有时间管别人家的闲事,下次叫他请吃饭。”
“饭可能是吃不了了。”
“怎么?”我疑惑的看着鱼P。
“他这几天应该比我还郁闷,输得一塌糊涂不说,而他女朋友也榨干了他最后一滴精。”
“归西了?”我激动起来。
“那倒不至于,他说他手气差是那个女人给他带来的霉运,正吵架闹分手呢,这饭还得等等。”
“等吧,都这么大人了是该走走正路了。”
“对了,晚上我可得跟你那蹭饭啊,家里冷锅冷灶,我受不了。”
我痛快的答应鱼P:“行,我叫周娜去买俩菜。”
苏棋回到家里,看到鱼P还未归来,于是掏出手机询问其下落。鱼P痛快并快乐的说道:“马上就回来,在买票,挺挤。”
摞下电话之后,鱼P夹了一筷子卤烧,津津有味的说:“这筷子就像苏棋,卤烧就是我,卤水就是生活,虽然我被泡得变得失去了本色,而苏棋把我捞起来之后,又把我放进口中,但是这样的我却越嚼越有味道。”伴随着这句话的便是那筷子卤烧。
搞不懂,鱼P一直在我心目中算很能干、不迷茫、不彷徨,能及时接受生活并及时行乐的那种任劳任怨的上班人类,可我现在看来我全错了。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啊。
鱼P和苏棋这个团队极度的不合作,我觉得主要是性格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苏棋喜欢静,而鱼P却就爱凑凑热闹,特喜欢往人多的地方钻。苏棋常说鱼P就跟山顶洞人进城似的。
鱼P听到后,愤愤不平的离开了杂耍场,或者是一个缺胳膊断腿儿的艺人的舞台。
还有一件事是鱼P怎么也搞不明白的,乃至我都觉得此事非同寻常。
鱼P和苏棋两夫妻都属于坐办公室的那类人群,不像我和周娜。
所以电脑是他们上班办公的重要工具之一,老板为了能方便与其外界的交流和勾通,从而真正的达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功效。老板安装了宽待。其实这都是以前老板都安装好了的,只是我特此说明一下。
很早两人的电脑都安装了款待,和聊天工具。可是鱼P从来没和苏棋在网络上说过一句话。因为苏棋从来不回鱼P的信息。
每当这时为了验证苏棋安全无恙,鱼P都会花上一毛钱,给苏棋发条慰问短信。苏棋接到信息也会立马回复,可就是不在网络上和鱼P有任何来往。
用鱼P的话说:能用免费的方式说重点的内容,干嘛还费那么大劲!
苏棋却不这么认为,可以说这样的想法极具潮流,这也就是我们经常在电视上能见到的——个人自由空间。
苏棋觉得每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个人空间,而自己的个人空间就是在网络上,网络上就像是她的地盘,想回复谁的就回复谁的,想拉黑谁,就拉黑谁。
很不幸,鱼P就是那个苏棋不想在网络中见到的人,苏棋认为鱼P已经占有自己的现实生活空间,那么自己的网络空间不需要任何人来干涉。
鱼P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说,太荒渺了,这简直太荒唐了。
我认真的劝阻着鱼P,你可得当心,网络这东西可比现实的灯红酒绿诱惑大得多了。
鱼P淬了口唾沫星子,我能有啥办法。
盯紧点,小心戴了绿帽子你还在那里说爱你一万年。
对,对,我不和你说了,我得回去盯着她,看看是不是有陌生电话。
对于婚前对未来美满的婚姻生活充满绝对向往以及勾勒出了一部分蓝图的人来说,这完全是一种打击,甚至我个人觉得这可以说是一种毁灭性行为。
鱼P的故事先就在这里告一段落,自己的事都忙不过来,谁又有闲心去关心别人家的那些烂事。
一天下午下班了,我独自走在行同陌路的街头,和刚毕业前一样的心境,我并没有觉得这就是我往后一直要复制的生活,要真是这样,我只能感叹而为自己默哀。
突然一道亮丽的风景闯入我的视野,我本能的随着脚步的移动跟了上去,不在乎开的是什么牌子的车,也不在乎主人是否长得娇艳玉滴或者是玉树临风。
因为那人酷似我的大学同学,我暂时还不敢确定,只能眼看着他搂着一个大海淘沙似的风尘女子进了超市隔壁的酒楼。
就在这时,在我大学并不算多一段的记忆中突然闪跳了出来,就像电视剧中突然夹杂着一段广告一样。
但谭红权这个名字还记忆犹新,我们没有同窗十载,但是三载有余。但是他的绰号却更加记忆深刻,因为他能唱出相近刘德华的歌声,所以又名曰华仔。
我们一起进的校门,但却没有一起走出去。并不是他留学或者是留校的原因,而是他在我们前面就已经走进了社会,原因是,签到了我们很羡慕的一份劳动合同。
在还未毕业的那个时候能签到一份劳动合同那是最高兴的事了,证明你很能干,有价值,然而当时谭兄的举动却有着很多的巧合和运气在里面,用迷信点的话说就是:该他走运,该他发财。
然而从现在的情形看来,好运一直都是陪伴在他身边,但好象又有点情理不同。
大学的时候,买彩票是他的必修课,各种彩卷叠加在一起比我们的高等代数书还厚两倍。这成绩当然不是一两天的功夫能够做到,这是下了血本的。
血本就是自己的生活费,赌得不大,但是那雄心壮志却颇为让人感叹。毕竟自己小小的一个月生活费和大大的500万相比,能算得了什么。
但是华仔除了偶尔能拿到一个五块钱奖励之外,其他的奖项都不曾于他有过牵连,就更别说关系了。这也就搞了一个血本无归。
这时重庆福彩提出了义举,解救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华仔,‘时时彩’及时的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服务于大众,让那些中不了大奖的彩迷朋友着实的将目光投向了它,似乎可以说是刚脱离虎口,又入狼窝。
华仔也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战略部署,投身于热情似火的换彩行动。我解释下时时彩。
时时彩,是一种随买随揭的彩票。十分钟开一次奖,不像双色球或者是大乐透,开次奖都得等好几天。
这个也得靠中奖几率说话,投注站接二连三的中出了几注千元大奖,这也使附近的彩迷像跟风似的,有事没事都得马不停蹄的逗留在投注站几分钟。
同样是买数字,但是好象时时彩这时却倍受青睐,就像地主或者财主家刚过门的小媳妇一般。
这事得从华仔第一次中出他一生中唯一的大奖开始说起。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但是也是一个无聊的下午,华仔拉着我前去他的战略要地,进了投注站之后老板很热情给华仔递上来一个独凳,华仔又在一个笔筒里找出一个支刚修剪过的铅笔,顺手还拿了笔筒旁边一张事先预备好的签纸。
准备工作就绪之后,华仔记录了最近半个小时开出的三次奖池号码,然后进行了一次对比,又考虑了诸多的综合原因之后,在距离下次开奖时间不到30秒的时间内,随着华仔报出的号码,老板熟练的敲击了键盘,一张淡红色的彩票从机器里‘呼’的一声滑落了出来。
随着电视屏幕的专线直播,华仔中了。这是一个天大的喜讯。
我也跟随着激动起来,可能等等请客之类的事情就不在话下。华仔似乎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激动,倒是我连说话都开始不利索。
华仔在众人羡慕的目光中不慌不忙的接过那一千块彩金。看了看我,然后顾自埋头点了起来。
我以为华仔会拉着我直奔火锅城或者是西餐厅大吃大喝一顿,以次来庆祝这次的满载而归。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