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两个不同的群体不能混为一谈。
如果一起请影响就感觉大了点,万帆准备分批请,能多花个几十块钱不算事儿。
中午时间太短,这些人如果喝个五迷三道的下午上班的时候再出点什么事儿他可担待不起。
所以他决定晚上下班请客。
晚上喝完了,你就是喝大了弄回宿舍睡一觉也就完事儿,不耽误明天上班。
万帆准备先请车间的同事,然后再请师傅和领导。
“李虹!给我去通知几个人,下午下班到仙客来去。”
“啊!你不是就请我自己呀?”
“就我和你在一起吃饭,你不怕风言风语我还害怕呢!”
李虹眼睛一翻:“小玩意儿,你这是啥意思呀?”
“呵呵!我怕你赖上我,如果你说我非礼你非要我承担责任我冤不冤呀!”
李虹咯咯地笑,笑得很妩媚:“你这货这次去京城是真的变坏了,会油腔滑调了,说吧都通知谁?”
“咱们车间的就不用你通知了,绕线车间的江光云,单云丽...”
“啊!你和单云丽还有一腿?”李虹瞪大了眼睛。
这个娘们脑袋被灌水了?这种话也敢说出来。
幸亏车间里的噪音大,否则就她这一句非引发人民内部矛盾不可。
“有一腿你妹呀,她比我大五岁,我会和她有一腿?你的脑袋一天到晚都想什么呢?光想大腿了?”
单云丽比李虹还大一岁呢,今年都二十三了,万帆和单云丽可是纯洁的男女关系,只是大家能说得来而已。
李虹花枝乱颤:“还有谁?”
“装配车间的张智...装配车间的不用,我马上过去我自己说就行了。对了!别到处瞎嚷嚷。”
一个车间几十个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你单年轻的就十好几个,万帆不可能都请。
人总有远近亲疏,他是今年元旦过后第二天到这个车间的,到现在满打满算才八个多月,不可能和谁关系都好。
关系一般和不好他自然不会请。
“就这两个人呗?”
看到万帆点头李虹转身又袅袅娜娜地走了。
待李虹走后,万帆想了想就离开机台出了机械加工车间向左二十米进了装配车间。
这个车间里的张智和他比较谈得来。
张智在电机厂工作五年了,也算是电机厂里的老职工了,没看见都带徒弟了。
而且还是一个女徒弟。
万帆就想自己什么时候弄个女徒弟带带。
“张智!忙呢!”
“哎呀!来上班了?”张智停下手里的活计用抹布擦手。
万帆掏出一盒梭罗烟抽了一支给张智。
“下午下班到仙客来聚聚。”
“啊!去京城发财了?”
“屁吧!有个几百块钱奖金钱,热闹热闹。”
有这样好事儿张智乐得屁颠屁颠的。
“对了!我要买个电控装置和一台无刷直流电机,你给推荐个配置。”
张智有点疑惑:“你买这玩意干啥?”
“当然有用了,能驱动一辆自行车就行,我准备再买块电瓶把我那自行车改改,你不知道我今天早晨来上班遭多少罪。”
“改自行车?你这不是扯蛋吗?你怎么把电机安装到自行车上?”
张智这样一问万帆才想起来,自己想的简单了。
电动车都是采用轮毂电机,电机厂生产的电机这根本用不了。
这个问题他得去找宋斌。
宋斌是电机厂的技术科长,八七年毕业于申阳某工程学院,真正的高材生。
当初他考大学的时候,渤海海军学院可是要过他的。
他之所以后期去了申阳某工程学院,这就的怪他短视的母亲了。
他母亲也不知道听谁说的,海军学院毕业了就是上军舰上去,好几年也回不了家一次。
就为这个他母亲是死活不让去,作为孝子的他就去了申阳某工程学院。
甚至他毕业以后没有留在申阳而是回到红崖这么个小县城也和他母亲有关。
他毕业的时候申阳有多少企业点名要他,但最后他还是回到了红崖。
要不说人的命天注定,命里注定八合米,走遍天下不满升。
宋斌在专业上是绝对有刷子的,红崖电机厂之所以能成为北辽省重点电机生产企业,和他有巨大的关系。
电机厂所有的电机改良几乎都是他一手促成,包括无刷直流电机和电控设备的研发。
在八七年看到联邦得国的直流电机后,他就着手开始研究直流电机,前后三年的时间产品就获得了国家定型。
万帆觉得他应该把轮毂电机工作原理图画出来,让宋斌给设计修改一下。
这个思路万帆准备在请师傅和车间主任吃饭的时候和宋斌聊聊。
“下午下班在宿舍等着我。”
通知完张智,万帆回到车间。
现在他该想想怎么解决打火机的电子点火器这个问题了。
就算知道这个点火器是用什么材料和标准制作的,万帆也不认为他能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压电陶瓷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也得请教宋斌了,就算他解决不了他也应该知道哪里能弄到这玩意儿。
万帆上班中午是带饭,整个电机老厂中午带饭的员工粗略估计一下应该有七十多个,都是家在农村的员工。
但像今天这样的雨天,在县城离工厂远一点的员工也有跟着凑热闹带饭的。
因此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车间里是非常热闹的。
汪春江家在红崖西北方向的杨房住,属于红崖郊区,离红崖有四五里地今天中午他也带的饭。
加上万帆师弟李长有,三个人的饭盒用一个木头箱子摆在一起,三人围坐四周一边吃饭一边扯蛋。
外面的雨依然噼里啪啦的下,没有一点停的意思。
“今天下班我找了几个人,李虹、单云丽、江光云、张智,加上你和长友,咱们聚聚热闹热闹。”
“因为啥呀?”汪春江疑惑地问。
“不为啥,这次去京城参加笔会弄了几百元奖金,请不错的哥们吃点饭。”
“万帆!你也行呀!稀里糊涂弄个作家混。”
“咱别提那作家了,没劲儿!说别的吧。”
“能当作家的人脑袋都有算计,万帆!我想在街里或者是街边买个房子,你看在哪儿买好?”
汪春江原来是龙江克山人,下来这几年一直在杨房亲戚家一栋破旧的快要倒塌的老房子里住。
他家上有父母下有闺女,还有个待字闺中的妹妹,也该是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了。
“买房?在街里买?街里的房子可不便宜呀。”
九一年在街里买一栋房子,破破烂烂的在一万五左右,稍微好一点的就得两万。
至于好房子没有两万五上下就别想了。
就是在农村买个中等的房子五六千,好房子也是过万的。
“就是不便宜也得买呀,总不能老溜房檐吧,在农村买有点不甘心。”
汪春江家从克山下来可是城镇户口,当然能在城里住就不会考虑农村。
“你家攒了多少钱呀?”
“不到一万,不够就得从亲戚家借了,就是这地方不好选。”
万帆回忆了一下开口道:“你若是想到了将来有发展,房子能升值,听我话到前炮或者是官家山和龙王庙这个地区去买房,这几个地区将来会先由发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