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潜伏』谈“军统”——顺便说说剧中的一些瑕疵》
第54节作者:
虽万千人俱往矣 日期:2009-09-25 16:15:54
闲话军统(79)
6、 杨永泰案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中,国民党政坛曾出现了一位“彗星”式的人物,而且是“哈雷彗星”——出现的时候,亮得耀眼,转瞬即逝,然而却拖了一个长长的尾巴,直拖到几十年后的今天。
就是他,生生地凭着一己之力,把我红军挤出了中央苏区,走上了长征之路;在国民党内部,生生地把个“行政院”弄得可有可无,甚至连“陈”家党都几乎给弄成“假”的一样。
这个人——就是杨永泰。
杨永泰以足智多谋著称,其实不仅是聪明的问题,杨永泰是一位奇才,无论是玩人、还是干工作,都属于佼佼者。
杨永泰是广东茂名人(现广东高州市),1880年生,比蒋介石大7岁。
杨永泰这个人挺有意思,由于他出生年代的缘故,旧式、新式教育都受过。首先,杨是前清秀才出身,而且是17岁就中了秀才;同时,杨早年曾毕业于广东高等学堂和北京法政专门学校。
所以杨永泰可以说是学贯“中西”,既懂得中国传统中侍奉帝王、剪除异己那一套,同时又不墨守成规,所以杨永泰能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异军突起,释放出自己最大的能量,跟他的教育背景,多少有些关系。
杨永泰也是老国民党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曹锟贿选,杨永泰都是站在斗争前列的。曾任广东省财政厅长、广东省长。
杨永泰是政学系的人物。
按:政学系是国民党的一个重要派系,究其来源,起源于“欧事研究会”。
1914年,孙中山痛感国民党的松散与不团结,准备将其改组为具有严格纪律的中华革命党。一部分国民党元老对入党必须“加盖指印”、“绝对服从领袖”等“清规戒律”不满,适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们宣言研究“欧事”,于1914年8月在东京组织了“欧事研究会”这样一个团体。其代表人物有李烈钧、李根源、熊克武、钮永建、陈炯明、邹鲁、程潜、陈独秀、谷钟秀、张耀曾等人。
后来谷钟秀、张耀曾等另组成“政学会”,这一派的人,史称“政学系”,这是老“政学系”。
后来又有了新“政学系”,其代表人物,我们熟知的有张群、吴铁城、熊式辉、翁文灏等人。
其实杨永泰也是“政学系”中一个重要人物,只因死得太早,所以一说政学系,大家往往不会马上想起杨永泰这么个人。
“政学系”其实并没有什么共同的纲领啊、组织原则啊之类的,之所以把他们归为一“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政学系的人,基本上都属于“文人”从政,因此都是些“菁英”级的人物,共同特点是才华横溢、学有专长、精于行政、足智多谋,最重要的,都对蒋介石忠心耿耿。
其中,杨永泰把这些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用唐德纲的话来说,杨永泰是一位“案牍如流,有高度行政天才的人物,眼明手快;凡有人质疑问策,杨氏能于谈笑之间立拟‘上’、‘中’、‘下’三策以对,无不妥切。”
我们知道,所谓老“政学系”,最初实际上是依附旧军阀,与中山先生对着干的——所谓“国民革命”,对外打倒帝国主义;对内打倒军阀和军阀的走狗。“军阀”自然就是张作霖、吴佩孚等等。“走狗”是谁——显而易见包括“政学系”在内。
在“打倒军阀”的口号之下,依附军阀的老“政学系”自然成了“反革命”。“反革命”的广东省长杨永泰干不下去了,跑到了上海。
杨永泰在上海韬光养晦、待机而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判断,他把自己的“宝”押在了“后起之秀”蒋介石身上。
不得不佩服杨永泰的判断力。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历史上的诸多大人物,总觉得其成功好像是必然的,其实不是,都经过一番坚苦卓绝的努力,再加上一系列可与而不可求的机遇。所以你看开国皇帝没有活得太长的——天天晚上睡不着觉,还能活的长?
当然这也跟我们的历史书有关,谁一上台就开始篡改史书,甚至从一开始就是在“编”历史,从没出生就有一条龙钻到他妈妈的肚子里,一造反就有种种奇异天象应在他身上等等。这个恶例是秦始皇开的,到唐太宗时达到了极致,囚禁父亲、弑兄、杀弟、杀侄子,到他这儿都变成了无比有理之事。
1927年的蒋介石,其实跟割据数省的军阀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只能说是趋势不错。但“趋势”这个东西,其实是很玄妙的,你有军队、我也有军队,真打起来,输赢还在未定织天。
蒋介石的地位相对稳固下来,还要到三年以后,张学良的东北军入关,各种反蒋势力立时如汤泼雪,一下就老实了。
张学良这辈子,对得起蒋介石。
所以蒋介石到什么时候也得感谢他这位小他14岁的盟弟,所以他可以杀杨虎城,但他绝不能杀张学良。
就跟现在学英语、考“雅思”似的,杨永泰把蒋介石的思想方法、生活习惯等等,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经常托人打听蒋介石平常看什么书,谈话中有什么倾向。并根据蒋介石的喜好,仔细研读《王阳明集》与《曾文正公全集》。
这个功夫没有白下,以后的几年中,杨永泰在蒋的身边,每每一语中的,大家惊为天人,其实无他,盖“功夫不负苦心人”也。
杨永泰看中了蒋介石,巧了,蒋介石也正处用人之际。
从1924年1月就任黄埔军校校长,籍着1926年的北伐,以及一系列巧妙至极、心狠手辣的腾挪,用唐老的话来说——蒋介石“以一介匹夫,于三数年之间一跃而为有独裁全国趋势的政治、军事领袖。”
然而,放眼望去,帐下诸公,尽是赳赳武夫,忠心耿耿是没的说,黄埔生用自己的鲜血铺就了“校长”“开府东南”的路,要剪除异己,统一全国,可不仅仅是“不怕死”三个字那么简单了。
老电影《大浪淘沙》中,余鸿奎拉拢“老大哥”顾达铭投靠国民党35军,顾达铭疑惑地问:“一个军部,需要这么多人么?”余鸿奎说:“要要要,需要很多的人!”
目前,蒋介石就“需要很多的人”。
不过,他要用的人是有条件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