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欧阳长青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师爷这才松了一口气,跟着愁眉苦脸,苦思良策。
过了两个时辰翎鸽回来了,把陶铁私吞了粮草如数换了回去,将陶铁带了回来。
“陶铁拜见大人,大人,深夜召见,有何吩咐。”此时的陶铁还不知道自己贪墨粮草的事败露了。
欧阳长青看着陶铁一副老实巴交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手边的茶杯就扔了过去“你还敢来见我!!”
陶铁吓的躲到一边,不知所措的看着盛怒不已的欧阳长青。
欧阳长青见陶铁还不向自己坦白,不由一掌拍在桌子上“陶铁,在你心里可还有老夫?老夫命令你都敢耍滑头,活腻了吗?”
陶铁终归还是有些头脑的,当即反应过来,立即趴到在地,连连求饶“大人,我知道错了,求达人网开一面,我再也不敢了。”
“哼!”欧阳长青这才冷哼一声,坐了下来,本来他也没想真的把陶铁怎么样,毕竟陶铁还是很有用的,让他过来也是想敲打敲打他,没想真的舍弃他,就是让他明白自己的命令就是圣旨,不得有丝毫怠慢。
见陶铁头都磕破了,念及这么多年来,他算是劳苦功高,便轻声道“算了,起来吧。”
陶铁哪里敢起来,抬起头,任由额头上的血往下流,一边哀求一边表忠心“大人,这么多年,下官一直忠心耿耿,从不敢有二心,只是这次鬼迷心窍,一时没有管住自己的手,下官保证绝不会有下次了,一定谨遵大人诏令,绝不会再发生此类之事。”
欧阳长青轻叹一声“哎,对于你,老夫还是知道的,要不然也不会把你叫到这里来,行了,记住不可再有第二次,起来吧。”
陶铁打量着欧阳长青的神色,确定欧阳长青气消了,才答应一声站起身来,随后欧阳长青又嘱咐了两句,便轻易的放他离开了。
第二天,陶铁带着伤,亲自押送粮草出城,岳满依规矩检查,自然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岳满只好任由粮车出城。
很快吴桐便得知了消息,向洪四浩禀报。
“少主,果然如您所料,欧阳长青把粮草又还了回去,岳满大统领没有办法只好放粮车出城了。”
洪四浩虽然想到了,但是听到这个消息,还是不由得轻叹一声“欧阳长青果然还是舍不得这条老狗,算了,那就送给师爷一份大功劳吧。”
吴桐忙问“少主是想?”
洪四浩对吴桐招招手,吴桐立即附耳过来,洪四浩低声在吴桐耳边说了几句。
吴桐眼睛渐渐发亮,忍不住恭维道“还是少主高明。”
洪四浩微微一笑“行了,别说些没用的过年话了,我不喜欢听,去安排吧。”
“哎,我这就去。”吴桐笑着离开了。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
今日是个难得一见的好天气,很多人都从府中出来游玩,加上今日朝廷休沐,很多官员也都趁着好天气出来走走。
就连九卿之一的典客唐茂约也不例外,典客乃是负责出使他国,与他国建立友好关系的九卿,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典客在九卿中的地位最低。
不管如何也是朝廷九卿,别人还是无法比较的,今日典客唐茂约也来到长安坊闲逛,他与其他九卿不同,除非要出使他国了,不然他是最清闲的,长安坊,长明坊,长治坊,这帝都中最热闹的三坊他经常来。
但是认识他的人却不多,因为他一般都是一个人,轻车简从,或找个地方喝茶,或东走西逛,衣着也不甚华丽,所以没有太多的人注意他。
唐茂约也乐得如此,自由。
今日唐茂约走走停停,来到长安坊的一座有名的茶楼喝茶休息。
刚走到二楼便听到有人在高声议论,扭头看去便见到一群年轻书生在高谈阔论,意见不合时便会争相辩论。
唐茂约甚觉有趣,因为他最擅长的就是辩论,见到一群年轻人在辩论,争的面红耳赤,不免起了恻隐之心,故意在旁边找了空位坐下,要了壶好茶,一边品着一边仔细听着他们在争论些什么。
只听一位书生道“方文清先生曾言,一日无书,百事荒芜,足可见读书又多么重要......”
原来在讨论读书之事,读书人讨论读书事倒也应景。
接着便听到另外一位书生道“方先生此言自然不错,只是在下有不同意见,读书固然重要,但是为人通情达练更为重要,如果只读书不知人情世故,不知柴米油盐,就是书呆子,就是人们所说‘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那类人。”
唐茂约闻言不由笑着摇头。
正好被一个眼尖的书生看到,当即便走了过来,拱手为礼“先生为何摇头?”
唐茂约怔了一下道“听到有趣之言,故而摇头。”
书生又道“既然有趣,为何不是点头,而是摇头?”
这话就有点故意抬杠的意思了,换做旁人,要么不予理睬,要么就要大骂起来。
可偏偏就是唐茂约,大魏国最擅长辩论的人,闻听此言立时来了兴趣,起身反问“汝非吾,焉知吾心之所想?”
书生顿时愣住了,知道遇到了高手,当即又拱了拱手道“先生大才,请问,您以为我们刚才所言,谁对,谁错?”
此言一出,另外几个书生也都纷纷看来。
唐茂约顿时兴趣大起,缓缓道“读书一事,不可一言以蔽之,你们一者认为死读书等于读死书,二者认为做人重于读书,此二者都过于偏激。”
此言一出所有书生都有些不服气,问道“先生此言太过自大了吧?”
“呵呵...”唐茂约轻笑“诸位切莫着急,听我一一道来,第一者读死书,死读书,也就是你们说的书呆子,你们认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其实不然,这样人也有他的用处,那就是他博览群书,经史子集无一不通,以书为骨,引经据典,可为黄门侍郎,书写诏书,第二者轻读书,精通人情世故,可为典客。总而言之,读书无错,重在用于何处......”
一番言论将一群初出茅庐的书生说的哑口无言,佩服不已。
唐茂约只觉得神清气爽,今日出来的很值得。
“先生,请问尊姓大名。”有书生问。
唐茂约随手放下茶钱,挥一挥衣袖,潇洒离开,飘来一句“大魏典客唐茂约。”
“典客唐茂约?原来他就是大魏口才第一人?”有人惊呼,其他人也纷纷反应过来,顿时觉得脸上发烧,自己在大魏典客面前辩论不是鲁班门前耍斧头嘛。
此事很快传遍了长安坊。
此时欧阳长青的师爷法文和在另一处酒楼饮酒,享受着暖暖的阳光。
“听说了吗?刚才典客唐茂约把一群书生辩论的哑口无言,真是厉害。”有人感叹出声。
听到是典客唐茂约,师爷不由的凝神细听了起来。
“当然听说了,典客唐茂约舌辩群书生,精彩,不愧是咱大魏典客。”有人附和。
“哎,对了,既然咱们典客这么厉害,如今边关战事久战不下,为何不派遣唐典客过去,说和算了,这么耗下去对谁都没好处不是。”另外一人道。
此言一出,宛如醍醐灌顶,师爷顿时眼睛一亮,一条绝妙的计策出现在脑海之中,立时结算了酒钱,匆匆离开了酒楼,坐上马车直奔欧阳长青府邸而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