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
第56节

作者: 宗承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5-27 14:20:00

  隋朝要么命令启民可汗反击西突厥,要么和启民组成联军共同还击。
  突厥问题已经不再是隋朝北方边界的问题了,隋朝通过启民可汗控制了广大的北方草原,北方边界维持了长期的和平。鉴于此,隋炀帝时期并没有把主要经历放在与突厥的较量上,兵力减少也在情理之中。
  隋炀帝给李渊的兵员额度只有数千人,靠数千兵马想要造反成功,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没有别的选择,赶紧招兵买马,这是必须的。可是李渊身边的两个副留守都是隋炀帝派到自己身边卧底的,责任就是誓死效忠炀帝,严看死防李渊。
  在没和隋王朝撕破脸之前,李渊还真不敢明目张胆地出去招兵,可不明目张胆谁又知道你在招兵啊。无巧不成书这时候居然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的最高指示。领导指示我们说:在太原、河西、雁门、马邑四郡的百姓,年龄在20—50岁之间的男子都要准备参军,在当年年底,也就是617年的年底集合完毕;队伍要到涿州,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去集合,然后去攻打高丽,保家卫国。
  征讨高丽是一种戒不掉的瘾,这最终也让隋王朝走向败亡之路,拉都拉不住。大业九年(613年)杨玄感反叛。大业十一年(615年),隋炀帝雁门关被围。都与此有关。隋朝攻打高丽,无一胜绩,民怨载道。
  谁说天下没有这么巧合之事,这诏书就是来了,隋炀帝难不成真是李渊肚子里的一条蛔虫了。
  你不天真,隋炀帝也不天真。这诏书是李渊玩阴的,厚着脸皮提前行使皇帝职权的涂鸦之作。也就是说这诏书不是隋炀帝发过来的,而是他老表李渊亲自授意,由刘文静同志亲自执笔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征兵找一个大张旗鼓的理由,以隋王朝圣旨的名义造杨家王朝的反,过瘾!
  造反不能光喊口号,既要看广告,更要看疗效。
  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武周占据马邑郡,投靠突厥。随后攻破楼烦郡,进入汾阳宫,把给隋炀帝准备的美女掠走,作为礼物献给突厥始毕可汗。
  你把别人的女人带走,你也不会快乐很久。
  同月,刘武周攻下雁门郡,始毕可汗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天子。雁门郡和楼烦郡就在太原的北面,李渊再不准备,刘武周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太原。另一方面,作为隋朝的地方长官,临近发生如此严重的叛乱,如果不采取一定对策,朝廷也会追究责任的,自己也交代不过去。
  李渊看到自己的麻烦来了,也看到自己的机会也来了。两下一对比,他发现这时候机会是大于麻烦的。
  我焦虑,我真的很焦虑。李渊的那张老脸上就写着这么一句话。装!可劲装!
  他迅速召集手下将领,开了个军事圆桌会议,会上他拿出领导的派头,高屋建瓴地抛出了两个“怎么办”。 一是刘武周占据汾阳宫,我们却不能制止,论罪该当灭族,怎么办?(言下之意必须打!)
  二是刘武周就在我们的眼皮子底下,而江都却在三千里之外。如果靠着城里的这一点兵坚守迎战,来抵抗强大的敌人,我们都得玩完,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怎么办?(言下之意征兵是必须的)
  这还能怎么办?缺兵赶紧征兵去啊!嘘,就你聪明!咱们谁都知道,谁都不说,谁都在等着隋炀帝派过来的那两个活宝开口,知道这是什么精神吗?这就是传说中的玩死人不偿命精神。
  王威、高君雅果然不负众望站出来表态了,他们的声音代表着隋炀帝。两个人也没有辜负李渊的殷切期望,在李渊同志深情目光的凝视下。两个人争着抢答,力拔山兮,谁都不愿意当落后分子:老李啊!你作为太原的留守,一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你有责任也有义务保护好你的百姓。这时候还还不出手更待何时,赶紧征兵去吧,朝廷和人民需要你。
日期:2009-05-27 14:21:48

  李渊估计当时还表演了几下,比如面露难色,摊手耸肩做无奈状。没办法,我是被逼的。有了皇帝派过来的两个卧底作支持,李渊便正式发出征兵动员令,要求成年男子都尽快来报名参军。
  不出所料,告示贴出,生意火爆,青壮年男子参军的积极性非常高。前面提到的那个伪诏书此时起了作用。李渊充分利用了隋朝的法律,很好地钻了法律的空子,也很好地调动了身边的隋炀帝亲信。很快,各路人马纷纷集合到太原。
  李渊如果生活在现代,弄个影帝当当应该说难度不大。那两个傻不拉几的皇家卧底王威、高君雅也躲在办公室里没事偷着乐:嘿嘿、原来李渊还是挺尊重我们意见的,在情势如此危急关头,要不是我们力挽狂澜于即倒,这太原的局面真是不堪收拾啊!看看我们是多么的有才啊!估计两个人还准备打个报告给隋炀帝,向主子讨个赏钱什么的。天下虽乱,大隋从不差钱。
  可没过两天,两个人乐不起来了,脸也耷拉下来了。因为他们在太原城嗅到了非一般的气味,死亡的气味。他们反应慢了半拍,这种时候半拍会要人命的。
  李渊亲自主持征兵大会,检阅兵马。太原周边百姓投军热情一浪高过一浪,至少军队里能混顿饱饭。队伍一天天迅速壮大起来。李渊这次招募军队大概是三万名,这应该就是李渊拥有的合法军额。

  可是,王威、高君雅他们发现了一个问题,这些招募来的军队都交给了李世民、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李世民是李渊的儿子,这还能说得过去,可长孙顺德和刘弘基作为朝廷的罪犯,他们算那根葱,怎么能领兵呢?
  犯罪分子领兵能做些什么?无非是报复个人、报复社会、报复朝廷。报复个人不需要这么多人手,报复社会不需要这么大动静,报复朝廷就是要造反。不好!
  这长孙顺德是李世民夫人(也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的叔叔,他不想到高丽去打仗,就跑到太原找李渊请求庇护。刘弘基也是这么一个人,本来他的任务去前线打高丽,他也不想去打。这小子贼精,在行军路上把老百姓的牛给杀了。本来他想被老百姓当场把他抓住送官的,结果没挪地方连牛骨头都砸碎了熬汤喝,还没有被人家发现。他觉得很遗憾,就自己跑去自首,要求政府不要从宽,坚决严打。人被关到监狱里,心里却乐开了花。这样他就可以以罪犯的名义逃脱战争。后来出狱后也跑到了太原,投奔自己的侄女婿李世民。

  王威和高君雅发现不对,这两个人真是替隋炀帝瞎操心!两个人私底下合计还觉得不过瘾,又跑去拉了一个叫武士彟的人一起过瘾:“长孙顺德和刘弘基都是在逃案犯,他二人怎么能够带兵呢?不行,我们要把他们抓起来。”
  这武士彟你要是不清楚,但他的女儿你肯定认识,她在中国历史这个大娱乐圈中人气指数爆棚。
  恭喜你答对了,不错,他女儿就是后来的一代女皇武则天。
  武士彟当时是李渊幕府中管兵器仪仗的幕僚。武士彟本来是个商人,家中世代都是做生意的,为人精明,喜欢广交朋友。精明的生意人生在隋炀帝时期是幸福的,尤其是当个包工头或者开发商。
日期:2009-05-27 14:27:01

  隋炀帝是个崇尚大发展、大建设、大项目的大领导。只要舍得投入成本,你就能中得大标,赚得大钱,成为大商人。武士彟立刻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专门从事贩卖木料的买卖,要知道木头在那时候是基建项目的主要材料,倒腾来倒腾去很快就变成了武则天同学的富爸爸。有钱了,他就琢磨着提高一下自己的社会地位,搞个官当当。通过用钱开道,他很快进入军队就担任了鹰扬府队正,成为了一个低级军官(估计钱没有花到位,人没有找对路)。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认识了李渊,当时李渊领兵讨伐盗贼,多次入住他家,二人关系十分融洽,等李渊到了太原之后他就入了李渊的幕府。
  但是武士彟毕竟是商人出身,身上有着生意人的八面玲珑,见人脸上笑三分。不光和李渊关系很好,跟王威和高君雅的关系也不错。一边是太原的最高领导,一边“上头有人(“上头”这时候估计已经被四处的烽烟烧得焦头烂额,有没有忘记这两个活宝都难说)”。
  对武士彟这么一个商人来说,两边都得罪不起啊!因此当王威了解到负责招募士兵的统领居然是逃犯时,便跑去跟武士彟商量。武士彟跟王威交情好归交情好,大势在谁一边他还是看得很清楚的。别忘了他是一个商人,搞资本投资的。
  他劝王威、高君雅轻易不要动李渊。这武士彟不光做生意有眼光,在政治投资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后来他倾尽家财帮助李渊起兵,从而在战后得封高官,可见武士彟对形势的判断是多么明智。
  王威、高君雅怀疑李渊有问题,焦点集中在具体的领兵人长孙顺德、刘弘基两个人身上。李渊为什么要让这些朝廷的罪犯领兵呢?这是不是表明李渊的动机有问题呢?他们是知道长孙顺德和刘弘基的身份的,所以想逮捕这两个人,顺藤摸瓜揪出幕后主谋。武士彟心道,这两小子没什么毛病吧,杨广也不知道给他们灌了什么迷魂汤。毕竟是朋友,开导开导,他只好劝说:“这两个人都是唐公的客人,你要逮捕这两人,闹翻脸对谁都不好。”两个人合计了一下,身在别人的地盘,弄不好别把命也给搭进去了。

  五月,李渊集结兵马准备起兵。王威、高君雅终于看清了李渊的真实面目,他们估计还觉得自己看人还挺准的。想要飞鸽传书让隋炀帝发兵太原剿灭李渊,但终究鞭长莫及。他们要阻止李渊起兵,阻止的唯一办法就是干掉李渊,死人是不会造反的。但他们忘了这是谁的地盘谁做主,到处是李渊的人。
  合计来合计去,两个人决定使出杀手锏——刺杀。一项很刺激很暴力的游戏,技术含量也不低,适合他们的高智商。他们决定,在李渊参加晋祠主持祈雨仪式的时候,趁其不备,将他干掉。
  为了搞得像那么回事,他们很慎重,还画了路线图,确定刺杀时间和地点。
  可他们搞来搞去,却挂万漏一,他们没算到万一这消息走漏了风声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凉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