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关羽(一个跨时空心理学家对关羽的贴身观察记录)》
第58节作者:
陈禹安 日期:2009-05-30 10:51:29
59
关羽拜服于费诗之语。这可能是他这辈子最为彻底的一次被人说服。
费诗暗称侥幸,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如此轻松说服以傲慢著称的关君侯。费诗随即又取出王旨,命令关羽进兵樊城。
关羽大喜,说:“我早有此意,只是未得到命令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进攻对一个勇猛的将军,特别是一个一直在承担防守之责的将军来说,无异于一份珍贵的礼物,难怪关羽会欣喜不已。
关羽当即决定,由傅士仁和糜芳担任先锋,先引一军于荆州城外驻扎。次日,大军再一同进发。
当夜,关羽设宴款待费诗。饮至二更,忽听响声震天,有人来报,说城外军寨中起火。关羽急忙披挂上马,前去察看究竟。
原来却是傅士仁和糜芳二人在军帐中饮酒,喝到酣处,不慎撞翻烛火,烧着了军帐,火势随即蔓延至整个营房,竟然引爆了火炮,炸死不少士卒,全营震惊。火势非常猛烈,将军器粮草全部烧个精光。关羽急忙引兵救火,忙至四更,才将火扑灭。
关羽当即将傅士仁和糜芳二人叫至帐前问罪。
关羽痛斥二人说:“我让你们二人当先锋,是看重你们。但你们尚未出兵,就贪杯误事,烧毁了这许多军器粮草,火炮还打死本部士卒。罪大恶极,要你二人何用?”当即命刀斧手将二人推出斩首,以正军法。
费诗急急赶来劝阻,说:“未曾出师,先斩大将,恐怕于军不利。请将军息怒,暂时免了他们的死罪。”
关羽向来是一个不卖任何面子的人,加上盛怒之下,任何人的意见都不可能听得进去。但这次费诗对他的说服,确实让他深为折服,影响力余波尚在,关羽竟然听了进去。当下免了傅糜二人的死罪,但仍然责打了两个各四十大杖,革去先锋之职,收回印绶,罚糜芳去守江陵,傅士仁去守公丨安丨。
关羽余怒未休,痛责二人说:“要不是看在费司马的面子上,早就砍了你们的狗头。现在,你们这两颗头,暂且寄在脖子上。你们要再有什么差池,等我得胜回来,二罪并罚,绝不轻饶!”
傅糜二人满面羞惭,唯唯诺诺而去。
关羽改令廖化当先锋,关平为副将,自己统帅中军,马良,伊籍为参谋,一同进军。
这一次“走火事件”,让关羽在费诗面前很没面子。但事情出在傅士仁和糜芳身上,板子却要打在关羽身上。
关羽独掌荆州已经快十年了。这十年间他可以说就是“荆州王”,说一不二。他的治军方略和风格直接影响到整个部队的战斗力。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作为先锋,发兵之前必要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进入高度警戒的临战状态,但傅士仁和糜芳之所以敢在出征之前,滥饮狂欢,说明关羽所部军纪松弛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
荆州这十年来,风雨不断,但终于稳如磐石,其实靠的不是关羽所部的战斗力,而是他个人的名望威力。但承平日久,士卒难免松懈。如果关羽严加治军,毫不放松,情况就会好得多。但关羽作战很行,管理能力上却十分欠缺,且有傲慢自大,只喜宏观表面,忽略微观细节,终于放任自流,酿成今日之灾。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1969年曾经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街区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给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津巴多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这辆车就被偷走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治军也是如此。一些小小的疏忽、放纵,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处罚,部属就会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到这个时候,再来严明刑罚,积弊已深,已经很难亡羊补牢了。
关羽其实本来可以学会这一课的。曹操为什么能够经常打胜仗?靠的就是治军严明,用非常严格的制度来实施管理,而不是靠个人的威望和权势。
关羽在曹操营中呆了许久,但曹操的这样本领他始终没有领会掌握,这也为他日后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关羽应该记得很清楚,他在过五关斩六将的过程中,各关守将在没有得到曹操将令之前,不谋而合地向他索要过关文书。这些守将来源复杂,既有原来汉帝分派的太守,也有归降的黄巾军将领,在职业素养上明显良莠不齐。但一旦归入曹操帐下,个个都如出一辙地严遵法令。而这其中,以夏侯惇的做法最令人叹服。他在多位使者飞骑来传曹操的放行令后,仍然要问清曹操下令之前是否得知了关羽过关斩将的讯息。只要曹操不知道这个重要讯息,他就不放关羽过去。这种对上级命令的非僵化式执行,正体现了曹操的治军之严。
曹操不仅对部下严格,对自己也是十分严格。
建安三年,曹操出征张绣,正是麦熟之时。曹操下令:“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
所有部属俱都凛然遵守不误。士兵经过麦田时,全数下马,以手扶麦,唯恐伤及麦子。但偏偏不巧,曹操骑马正行,麦田中惊起一只斑鸠,飞过马前,马亦受惊,曹操不及操控,马乃窜入田中,践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立即下马,叫来军中掌管军法的主簿来议自己违令之罪。
主簿认为这不过是曹操装装样子罢了。哪有三军出征,主帅自己将自己斩首的。而且,曹操虽然践踏了麦子,但却不是存心为之,而是战马受惊所致,情有可原,不应该以斩首论处。但曹操却说:“我自己刚制定的法度,如果连自己都不能遵从,怎么能够服众呢?拔出宝剑,准备自刎。众人急忙劝阻。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曹操按律当斩,不斩就会使法令形同儿戏,但斩了曹操,三军必然涣散。
多读书在关键时刻是会起作用的。郭嘉给曹操提供了一个理由,说:“按照《春秋》大义,法不加于尊者。您身为全军统帅,虽然犯了军令,但也不能自我残杀!”
曹操借机说:“既然《春秋》上这么说,那我就免去死罪,但一定要加以重罚,才能相抵。”于是,曹操再度拔剑,将自己的头发割了一束,明示众人:“权且以发代首,以明军纪!”
三军将士见此,不禁悚然!自此令行禁止,秋毫无犯。是为“割发代首”。
很多人认为,这是曹操的奸猾之举。其实不然。现代人经常理发,觉得割一下头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根本不能抵过脑袋。但古人对头发是十分重视的,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轻易毁伤”,在那个时代,头发胡须都是不能随便剃除的,只能一直留着。从而,曹操主动将头发割下,完全可以视为一种严厉的惩罚。
曹操在制定制度后,不但严于勒下,也严于律已,从而锤炼出一支军纪严明的铁军。所以说,曹操所部的战斗力不是凭空而来的。他之所以能在赤壁惨败之后,迅速再度雄起,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他平时的严格管理。反观刘备,在被陆逊火烧连营,彝陵大败后,蜀国的国势就此衰颓,再也难以恢复昔日盛景。
但遗憾的是,关羽并没有领会到曹操治军的高妙,平日疏于管理,终于导致法纪松弛,傅士仁糜芳这两人才会以先锋之职,在出征前上演了一出丑剧。
这对关羽所部的士气是一个很多的打击。而关羽对这两个人的处理,也为日后双方关系破裂遗下了祸根。
关羽部署好出征阵容后,荆州的防守就变得异常空虚,连一个勉强能够支持大局的人都找不出来了。这不能不说是诸葛亮的重大失误。出击樊城是他的主意,他当初给荆州留下的班底有多少力量他也很清楚。而且,他也知道目前曹孙正在勾结,但他就是没有向荆州增援力量,以为关羽后援。
诸葛亮不是派不出人来,当前两川平定,治理时虽说武将亦不可少,但多用文官也无大碍。他手中有张赵黄马魏等勇猛狠将,随便怎么调剂,也能派出一到二人。但他却任由关羽孤军奋战,腹背受敌。
最终,刘备集团会为这个最重大的失误付出最惨重的代价。
××××××××××××××××××××××××××
心理学家感悟:灭小方能为大,苛己方能严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