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禁地——首部关于蒙古历史寻踪的史诗级作品》
第3节作者:
天潮屁米 见帐子里没有别人,张武突然话锋一转,压低声音问了他一句话:“你知道咱们这几天梦见的那个小老头是什么人吗?”
“不知道啊。他是什么人?”丁史一愣,觉出张武的话里还有下文,于是追问道,“你怎么想起他了?你是不是认识他?”
“听没听说过914勘探队?那个小老头就是914勘探队里的蒙古族向导。”张武的神色十分肯定,“我以前有个要好的哥们儿也在那个队里,他给我寄过一张合影照片,站在最前排左首的第一个人,就是那个小老头。”
“914勘探队?他们现在在什么地方?”张武的话犹如平地一声雷,让丁史大吃一惊。
“我也不知道他们的下落。”张武摇了摇头。
但是,丁史从张武的表情里看出他在说谎,于是追问道:“一个从来都没有打过交道的人,为什么会被咱们接二连三地梦到?还有,他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他是不是也曾经用这句话警告过914勘探队?张武,那支勘探队是不是遇上过什么麻烦?”
张武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心里似乎在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
他沉默了好长时间,眼眸深处始终闪动着一抹不可捉摸的寒光。然后,他叹了口气,从包里翻出一副象棋和一个棋盘,塞到丁史手里,语重心长地说:“兄弟,我可能很快就会离开你们了。咱俩今天能说上这些话,也算是有缘。这副象棋是我亲手做的,就留给你做个纪念,无聊的时候可以用它来打发时间。还有,有句话你一定要记住: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之所以会成为秘密,是因为它们有不能被公布的理由。所以,不要什么都想弄明白,否则到最后只会害人害己。你还年轻,也许还不能理解我的话,但是我相信,这个年代会让你很快地成熟起来。”
他说完就起身走出帐子,到外面去干活了。但这短短的几句话却让丁史看出张武的心里有很多顾虑,而这些顾虑,无疑都是关于914勘探队的。也许,那就是被他刚才称之为“秘密”的东西。
不管怎么说,这个张武很仗义,没有把丁史逃跑的事情如实向支书汇报,只说他是因为想去抓兔子给大伙吃而迷了路。作为对张武的回报,丁史也遵照约定,绝口不跟任何人提及关于914勘探队的事情。
闲来无事的时候,张武总是会偷偷地翻看一本红色外皮的小本子,这个小本子他总是装在上衣的里侧口袋里,从不让别人碰。队里曾经有人猜测那个小本子上全都是他媳妇写给他的情书,所以他不好意思让人看见。不过丁史知道那一定不是情书,因为张武在翻看它的时候,眼里的神情总是闪烁着不安、惊慌、警惕和怀疑,而且每次看完这个本子,他就会一个人走出帐子,呆呆地想上好长一段时间。有一次,丁史隐约听见他喃喃地说了一句:“我终于回来了。”
那次谈话之后,丁史与张武说话的机会就很少了。事实上,他不太敢过多地问张武的私事,因为有的时候,他觉得张武身上有一种很不一样的气味,或者说是气质,那是一种让他觉得可怕的东西。
日期:2010-12-30 14:53:56
郎芳
2
又在原地等了几天之后,第二批生活物资终于送到了。幸好,那支幽灵勘探队没有再出现。大家顺利地清点了物品,本以为这就可以马上出发了,谁知道队里却在这时候做了一个临时决定:要在东北45度角的弧形区域打井。
这个建议是古教授提的,他坚持说那里的土层密度和酸度都很反常,下面一定有东西,但是不是矿就不敢说了。而他之所以会留意那片区域,完全是得益于张武的推荐。
说到这个古教授,其实他本名叫古然,四十多岁,戴一副眼镜。因为他走南闯北去过很多地方,见多识广,什么都知道一些,所以队里就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古教授”。
古教授有一个绝活——随手抓一把土放进锅里煮开,根据分离出来的土颗粒的大小、密度和颜色,就能粗略分析出土层元素。有时候他甚至只是抓一把土闻闻味儿、嚼一嚼,就能知道这里是不是有矿。这个方法当然不可能十拿九稳,但是在那个无论是技术、工具还是生存条件都十分落后的年代,这种绝活无疑为勘探工作减轻了很大负担,用现在的话说,古教授可是“国宝”一级的人物。所以,如果他坚持说那片土层下面有东西,队里是不能不重视的,毕竟,古教授本来就是被上头指派到队里做技术顾问的。所以,队里决定先挖着试试,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呢。
但丁史却从这个事儿里嗅出一丝异样:张武只是个负责监测仪表数据的,他怎么会察觉出哪儿的土质有问题?哪里能轮得到他去向古教授建议?何况,他前几天刚说完那番奇怪的话,这些事紧挨在一块儿发生,怎么想都有点儿不对劲。
他本来想去找张武问个明白,但是张武好像有意躲着他,一整天都待在钻机的仪表舱里不出来,连眼睛都不往外斜一下。没辙,他只好暂时先忍耐着,心说不信你不下来吃饭,到时候再问也一样。
很快,钻机就探到了东西,在挖到将近三百米的时候,钻机的探头就被什么东西给卡住了,怎么都前进不了。于是,队里改用人工挖掘,没想到这一挖,居然挖出了个怪东西。
那是一个半圆形的像蒙古包一样的东西,整块的白色花岗岩,周身严丝合缝,光滑得像个刚剥了壳的鸡蛋,直径大概在两米左右,垂直高度是三米多一点。
队员们都好奇地摸着这个古怪的石包,纷纷猜测它有可能是一座坟包。就在这时,有人发现石包的一侧密密麻麻刻满了蚯蚓一样的文字,有点像蒙古文,但是队里并没有蒙古族翻译,所以大家还是抓瞎,不清楚这上面写的什么。
碰到这种情况,队里的领导只好马上给上级部门发了电报,得到的批复是“原地待命,等候技术增援”,于是他们只好停止一切工作,负责在技术小组到来之前保护好现场。
没想到,就在原地待命的当天晚上,居然出事了:值夜的两名队员被人杀死,脖子上分别插着一把用来采集土质样本的小型标本铲,其中一把标本铲的柄端赫然刻着一个“张”字,而另外一把上则刻着一个“古”字。这其实是队里的习俗,为了方便保管好自己的工具不致丢失,大家都会在自己的工具上刻上自己的姓氏。
另外,那座密封的石包也被撬开了,顶部被启开了一个一尺见方的长方形洞口,从那个洞口看下去,石包里已经空空如也,看样子,是有人利用钩子从上面伸下去,吊走了石包里的东西。
与此同时,队里还有一个人失踪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其中一把杀人铲的主人——张武。据与他睡在同一个帐子里的队友说,昨天晚上张武起来了一次,说闹肚子,要出去解手,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而且拿走了随身的工具包。
勘探队立刻乱作了一团,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件事跟张武有关。尤其是古教授,他压根儿就不知道张武什么时候偷走了他的标本铲,摇着头连连叹气,嘴里不停念叨着:“可惜了!可惜了!原本是个好孩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