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禁地——首部关于蒙古历史寻踪的史诗级作品》
第8节

作者: 天潮屁米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了很久,林子外面的人才回过神来,这才想起还有一队工人在林子里,赶紧用无线电跟他们联系,却一直收不到对方的应答讯号。他们意识到,那批工人可能凶多吉少了,想想那团诡异的浓雾,众人都不寒而栗,觉得还是不要再冒冒失失派人进去为好,以免造成更多的伤亡,于是把这件事打了报告,请求上面来处理。
  而他们的“上面”——日本关东军方面,听闻此事以后也是非常震惊,立刻派出了侦察小分队,潜入老林调查事件真相,结果没有一个能活着走出来。日本人狂怒之余却也毫无办法,只好暂时放弃了将铁路线偷修到这里的想法,撤出全部人手。
  从那以后,就没有人敢再进入那片林子了,偶有羊群、马匹不小心在林子外经过,就会有人远远看见有一团浓雾自林子深处徐徐升起,悄悄地向林外的目标靠近。每当这时,羊群、马匹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慌,嘶叫着逃窜,并且到死都不敢再走近那片林子。久而久之,那林子就更荒了,周围的杂草长了有一人多高,风吹草动,阴气森然。

  萨满巫师的这段表述虽然说得言之凿凿,怎奈勘探队的任务是铁王八的屁股——死规定,根本不可能更改,所以勘探队只好谢谢萨满老巫师的提醒,然后着手准备进林子。萨满见无法阻止他们,哀叹惋惜之余,送给他们每人一个护身符,希望能为他们挡一挡灾。
  勘探队进了林子之后,就没有再传出任何消息,好像钻到地底下了一样。半个月以后,正当大家已没有兴趣再提他们的时候,突然有一辆墨绿色的军用卡车开到了这里,停在那支勘探队遗留下来的营地外面,从车上跳下来的士兵个个都戴着口罩和手套,搬走了帐篷里的所有东西,还搬出了一具具尸体,正是那些勘探队队员,他们死得都很难看,皮肤是绿的,眼睛全鼓在外面,每个人的衣服领子里都露出一截已经破损的黄角包——那是萨满巫师在他们临行前赠送的护身符。

  脱里老人的汉语相当流利,因为他们这一片来来往往的汉族人相对也多一些。他顿了顿,问丁史都听懂了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以后,又补充了一句:“两年前那个勘探队搭的帐蓬,现在还在呢。从这里出门往左走,就可以看到。你要是实在想你的弟弟,就到那里去坐一坐吧。”
  “好,我是要去一趟。”为了不露馅,丁史只好顺着脱里大叔的话往下说。
  “一会儿吃饭时,见一见那个救了你的美国人,他叫杰克,会说中文。多亏有他,要不然你现在还不知道是死是活呢。”脱里大叔冲他笑了笑,“这是我自己家的小酒馆,你想要什么就自己去拿,不要太客气。”
  “好,我一会儿就去谢谢他。”
  “那你再睡一会儿吧,我出去了。”脱里老人说着就要往门口走。

  “等一下!”丁史突然想起一件事,赶紧叫住他,“大叔,你刚才说那片老林子是耶鲁里的地盘,那什么是耶鲁里啊?”
  “耶鲁里是一个没有形状的恶鬼,没有人能见到他的脸。”
  日期:2011-01-04 10:11:28
  3
  晚饭的时候,丁史才见到那个救了他命的美国人杰克,从美国西部来的,是一个探险家,年轻的时候参过军。
  这个杰克话并不是很多,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发呆,灰蓝的眼睛里好像有一些忧愁,似乎在回想什么事情。他不喜欢跟别人说他的心事,只要有人问起他的过去,他就开始沉默。

  除了杰克,脱里大叔的酒馆里还坐着另外五拨人。最显眼的一拨人是一支商队,他们一共有十个人,为首的老板模样的人是个胖子,四五十岁,面相慈祥,说话斯文有礼,一双小眼睛一笑起来就眯成一条缝,活像一个弥勒佛,也正好有一个与之匹配的外号“佛爷”。而商队的其他九个人则个个一脸横肉,不苟言笑,说话的时候眼睛总是警惕地四处乱瞄,一看就是做打手的。

  角落里还坐着两个蒙古族人,年轻的那个衣着华丽,非常胖,脖子上、手上、耳朵上都按照蒙古族人的风俗佩戴着昂贵的宝石,大爷似的盘腿坐在垫子上,凡事都要旁边那个瘦子替他张罗。但是,无论那个瘦子说什么做什么怎么讨好,总是会挨上一脚,不过他也并不记打,过一会儿就又凑到那个年轻人身边,不是倒酒就是切羊肉。
  脱里老人说,年轻的那个蒙古族人叫巴尔虎,是一个巴彦家里的少爷,而那个经常挨踢的就是他家的仆人,叫那海。在蒙古语里,巴彦就是指有钱人的意思。
  脱里老人还说,这个巴尔虎看上了他的姑娘,所以总是赖在这儿喝酒,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过家了。看样子,可能还要继续长住。
  听老人这么一说,丁史才留意到正在忙碌的那个女孩子,她就是脱里老人的女儿,叫什么名字丁史并没有记住,只是觉得这个女孩子人高马大的,看着就吓人,除了她那像高山一样广大的“胸怀”,实在没有看出她哪里吸引人。
  除开美国人杰克、商队、巴尔虎、丁史这桌,最招摇的就是另一桌上的一个退伍老兵了。这个人叫刘明瑞,据说参加过志愿军,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场仗,是个老兵骨了,只是后来负了伤,一条腿给炸瘸了,这才不得不退役回家。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他心里的失落感无处排遣,所以常常跑到这里来喝酒,一喝醉了就拉着人大谈过去在战场上的那些事儿,反正仗也打完了,说出去也不算泄露机密。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理他,因为知道他也说不出什么新鲜的,但是今天他说的这件事,还真是把大伙的注意力给吸引了过去。

  日期:2011-01-04 13:09:01
  那是1950年的抗美援朝战场。
  在战争的前期阶段,形势对朝鲜十分不利,因为敌人拥有各种型号的近千架飞机,完全获得了制空权,对朝鲜前线和后方实行昼夜不间断的轰炸。在前线,敌方机械化部队在数百架飞机的掩护下,无阻碍地进行机动作战,造成人员及物资的巨大损失;同时,敌机肆无忌惮地轰炸铁路、公路,摧毁电报、电话线路,通信设施和其他目标,破坏后方供应,使得整个战线都在面对这种困难,令朝鲜方面非常头疼。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我方派出了一支侦察小分队乔装潜入敌方阵地,打算秘密安装一架电台,以便更高效地获得第一手情报。当时,刘明瑞也在这个小分队里,他们那天的任务完成得很顺利,于是趁着夜黑从敌方阵地迅速撤离,很快回到了我方阵地。值岗的哨兵在和他们核对过口令后,就放他们通行了。但是第二天,连长却突然把他们叫去问话。原来,早上侦察连按例检查值班记录时,发现了这样的记录:

  时间:X年X月X时
  核对口令:XXXXXX
  核对次数:一次
  核对人员:步兵侦察连
  通行人数:七人
  这份记录上显示昨晚回来的人是“七个”,但是他们明明只有六个人被派出去执行任务!

  也就是说,他们昨晚多带了一个人回营地!
  这在战场上可是要掉脑袋的重大失误,带回来的这个人如果是敌方的奸细,那将会给战事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而且还有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多出来的人不知去向了。
  虽然连长已经下了命令,在全营地里搜寻这个人,但是他们还没有得到任何线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