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恒的话引起了其他几个人的深思,大家沉默着都不说话。
徐逸臣习惯性的打开了电脑,他点开一个关注了有一段时间的页面,那上边一个计数器上的数据一下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BBQ的个人用户数量已经突破2000了!”徐逸臣明明记得昨天他看的时候,这个计数器上的显示还只有800,也就是说今天一天BBQ的个人用户注册数翻了一倍都不止。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马华恒听到徐逸臣的话立刻凑过去看了一眼。这个站点页面还是他第一个发现的。这个站点页面的功能很简单,就是给个人用户注册BBQ号和下载BBQ软件用的。注册页面还放上了一个计数器,显示着个人用户的注册实时数据。
当然,除了这个页面之外,马华恒也早就注意到了BBQ软件在各大论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进行宣传推广。而现在这种先期推广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了。
“这个增长速度完全是几何级数的,根本无法预测它会有怎么样的走势。按照我之前每天记录的数据,用户数量的增加几乎每天都在翻番,有时候多一些有时候少一些,但这个增长速度快的惊人!”徐逸臣关注这个站点,是马华恒布置给他顺便做的任务。但真正记录分析之后,他被自己的结论吓到了。
马华恒一路上回来他就一直在考虑这件事情。今天柳卫东的话绝对是对他的一种侮辱,两人之间的过节,那是很久以前就结下的,这也算是宿怨了。但柳卫东的话,仅仅只是伤到了他的面子,而真正让他引起重视的却是周晓龙这个年轻的学弟。
现在的时代日新月异,而年轻有冲劲也不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人的专利了。周晓龙今年才十八岁,刚刚上大一,就已经如此妖孽了。要是假以时日……那还了得!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但让马华恒最不甘心的是,他还没在舞台上成为主角,却已经被后来人拍死在登顶的半路上了。
不行!绝对不能认输!
性格当中那股子执拗劲上来之后,马华恒暗自在心里对自己说道。
最初的创业,马华恒一开始并没有想清楚要做什么,凭着感觉想在他熟悉的寻呼和网络两大资源之中找到创业的空间。现在的恒讯公司主要业务是为电信、联通还有一些寻呼台做项目,OICQ这个项目只是为了参加电信公司投标而做出来的副产品。
今天以前,马华恒感觉自己就像个没头苍蝇一样在到处寻找机会。整个公司经常为某一个项目倾巢而出。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包括他自己的名片上从来都不印上“总经理”的字样,而只给了自己一个“工程师”的头衔。
现在的鹏城像恒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而他的目标只是让恒讯公司生存下来。
但今天这次的遭遇,和BBQ的注册数据给他带来的震憾,让他彻底明白了!
OICQ这种网络即时通讯软件,注定能够淘汰BP机这种要被的第一代即时通讯工具,而这也正是他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恒讯公司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在这知耻而后勇的状态下提前确定了下来。
“智桐,你马上按照这个站点页面做一个OICQ的客服网站。临清你想办法给OICQ搞到托管服务器,逸臣你负责网上推广!OICQ正式开放注册,我们好好和BBQ比一比到底谁更受欢迎!”马华恒以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布置了任务。
而恒讯公司的战车一旦启动,未来一场企鹅和海豚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轨迹,马华恒要等到因为不忍心让OICQ束之高阁而放到网上免费供人下载,然后用户量激增给他带来了动力,他才会开始重视这个副产品,最终把这只小企鹅培养成一艘航母巨舰。
周晓龙现在也已经算到了,正是自己有心算无心的动作,反过来促成了马华恒提前发现了小企鹅的无限商机,转而开始对这个项目进行提前孵化。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吧!
此时,命运这只小蝴蝶又煽动了一下翅膀,周晓龙在学校大门不远处看到了一则启事。
第25章网吧的黄金时代
“鹏城大学学生活动中心经营权转包,面积400平米,电脑30台……”
这则启事让周晓龙回忆起了曾经的一段往事。
他记得上大学的第一年,当时学校周围还没有电脑屋,学生们要玩电脑,去的最多的就是学校的学生活动中心。这个活动中心是由一个老师承包了的。当时收费很贵,每小时要15块钱,玩游戏的话也就一些单机版的。
后来,在大学侧门南头老街对面开了一家“骑士电脑屋”。老板很有钱,一上来就弄了100台机器,而且都是安装的最新版的WIN98系统。游戏品种也很多,价格也只要8块钱一小时。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承包学校活动中心的那个老师就扛不住了。
这个老师就把学校活动中心的承包权给转了出去,而接手的正是骑士电脑屋的那个老板。当时因为学生活动中心承包给社会人员的事情,学校里还引起过一番争论。但后来这些争议没多久就销声匿迹了。
周晓龙当年在骑士电脑屋和学生活动中心都玩过,电脑游戏网络游戏这些都是在这两个地方接触到的。
不过重生之后,他自己买了电脑上了网,也就一次没去过学生活动中心。看到这则启事,他才想起来这么一档子事情。
由这则启事,他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赚钱的好主意——开网吧!
1996网吧5月的时候,华夏第一家网吧威盖特在海州开业。当时的价格是40元一小时,机子大概有50台左右。
1995年至1998年是网吧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但这一阶段的网吧上网的机器并不多,大多数都被称之为电脑屋,以单机游戏为主,价格10~15元每小时。
从1998年开始到2002年,这四年是网吧行业的黄金四年,网吧的数量开始迅速膨胀,业内竞争也渐渐开始加剧。最主要的娱乐内容就是网络游戏。
98年网吧刚起步,各方面监管相对比较宽松,最早办的“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还是免费的。再过三四年一张网络经营许可证在黑市上就能炒到四五十万元。2002年的时候去网吧总是“人等机”,而不可能有机器闲置的情况出现。
周晓龙很清楚的记得,他当年供职的斯特恩科技公司的老板杨前进最早就是开网吧发家的。他常常会在公司里和属下的员工聊起他当年的奋斗史。
“办证很容易,到那儿把材料一交,过了十来天证就拿回来了。”杨前进开的第一家网吧规模不大,50台机器,花了50多万。网吧平均每天的毛收入都有两三千块钱,不到半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
杨前进当时回忆最多的就是,每天晚上,和家人一起把一天收到的现金用箱子提回来,全家人坐在一起数钱。
“因为好多钱都是一元、五元的,数起来不容易,真是数钱数到手软。2002年,网络游戏也兴起了,除了上网和包夜收费,还卖些游戏点卡和Q币,一个网吧一天收入过万,那都不是个稀罕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