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路杂记》
第21节

作者: 桥边老树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写完信以后,他取出信封和邮票,细收地将信封封上,贴上邮票。
  完成这个有象征性的动作以后,与区委书记下了象棋的激动心情这才慢慢平息下来。侯沧海躺在床上,脑中浮现起到黑河镇报到的情景,想起最初分配到黑河镇的关键一步,这一步是自己争取来的,也是今天能够与区委书记下棋的原因:

  黑河镇有不同部门,部门不同,则待遇不同。侯沧海初毕业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和分到市委办工作的同学陈文军聚会时,陈文军多次强调,侯沧海这才醒悟过来。醒悟过来以后,他立刻将陈文军的强调应用到实践中去。
  侯沧海一门心思要尽快将熊小梅调至江州,作为镇政府普通干部很难实现这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迅速在单位获得地位,而最容易受到领导关注的好单位自然就是领导身边岗位或者组织人事等管事部门。
  作为没有任何关系的新员工,要独自完成这个目标难度极大。侯沧海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没有提前报到,而是借着工作报到之机,有意识地多次前往镇政府大楼,在机关大楼走上走下,仔细观察,将整幢楼结构和功能弄得一清二楚。
  如何不被分到一般业务部门,而直接成为领导身边人,真是一件难事,初入社会的侯沧海并没有头绪。
  第二天,碰运气的侯沧海又来到行政楼,到二楼党政办去询问一件完全可以不询问的小事。他刚刚走到二楼时,听到一个胖子正在发出怒吼,道:“标语,为什么在大门口不挂一幅欢迎市领导的标语?没有标语,就是对领导不尊重。一点点小事情没有交代,你们就办不好。”
  挂在底楼的相片已经泄露了镇政府领导组成情况,眼前的胖子正是最大的一条鱼——镇丨党丨委书记杨定和。侯沧海一直在寻找打入领导身边的机会,听到杨定和怒吼就如鲨鱼闻到血腥,竖着耳朵,睁着眼睛,寻找这渺无踪迹的机会。
  一个双手戴着袖笼子的中年眼镜畏畏缩缩地解释道:“领导还有半个小时就要来了,现在制作标语来不及了。挂在外面的两幅标语太大,不能挂在大门口。”
  杨定和根本不听解释,批评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找红纸,手写标语。”
  中年眼镜为难地道:“杨主任请假了,没有人能写毛笔字。”
  听到这里,侯沧海眼前一亮,在心里欢呼:“这真是踏破铁蹄无觅处,机会得来全不费功夫。”他不管不顾在挺着胸大踏步地来到杨定和面前,道:“杨书记,我能写毛笔字,让我试一试。”
  杨定和脸带疑问,道:“你是谁?”

  “我是新分来的大学生,正准备来办报到手续。”侯沧海拿出派遣证递到杨定和手里,又道:“我是江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的,毛笔字写得还可以,可以写标语,不会让杨书记失望。如果写得孬了,杨书记不满意,我就把纸一卷,灰溜溜走掉。”
  杨定和被逗乐了,道:“好吧,你试一试。”
  等待中年眼镜男裁纸时,侯沧海主动向杨定和介绍自己,还将随身携带的各种获奖证书全部摆了出来。这些证书都是江州师院颁发的,在杨定和眼里没有太大价值,唯独一个江州师范学校运动会象棋冠军的证书让他眼前一亮,心中一动。
  看到校艺术节书法比赛第一名的获奖证书以后,杨定和对来者的书法水平也不再怀疑。事实证明江州师院的书法比赛第一名不是假货,侯沧海写的标语不是呆板的印刷体,而是很有味道的书法体魏碑。
  写完魏碑标语,侯沧海见杨定和挺高兴,抓紧机会提出自己的想法,道:“杨书记,我想做一个毛遂自荐,可不可以?”杨定和很有兴致地看着这个新来的胆大的大学生,道:“说吧。”侯沧海道:“不知我有没有机会到办公室给领导服务?”杨定和没有明确表态,态度和蔼地道:“让我考虑考虑。”

  这是一次成功的自我推销,没有任何关系的侯沧海居然在报到后顺利地分到了党政办公室。侯沧海以新人调入党政办公室后,很多人都在推测他的背景,最后有人居然信誓旦旦地将侯沧海和一位市领导在一起。
  今天,侯沧海陪着区委书记张强下过象棋以后,他有点醒过味来。自己能很轻松地调到镇政府党政办公来工作,不完全是书法水平高,更和长得帅没有半毛关系,而是江州师范学校运动会象棋冠军的证书让杨定和有了浓厚兴趣。杨定和敏锐地意识到这项技能会赢得区委书记张强的青睐,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判断。
  进入党政办公室是侯沧海自己争取来的机会。从正式调入办公室那一天起,他就穿上了西服。西服具有进入仕途的象征意义,虽然第一件西服质量不高,是一件大众西服,却依然是一件西服。穿上西服后,西服演变成一根根绳索,将他性格中的自由不自由不羁天性牢牢锁住。
  次日上班,侯沧海将早就准备好的通讯打印出来,向杨定和报告以后,便前往区委办,准备交给分管信息的区委办副主任詹军。詹军以前只是世安厂子弟校一个借读的农村子弟,被世安厂正宗子弟们瞧不起,现在成为了区委办副主任,是领导身边人,很重要的人,比当时瞧不起的绝大多数人都混得好。
  侯沧海准备发扬曾经同校的这层关系,为自己再搭上一条向上的阶梯。
  来到了区委办,找到詹军办公室。
  与铁梅山庄热情相比,在办公室的詹军显得相当冷淡。当侯沧海将通讯稿子递过来之时,詹军放下手中的笔,推了推眼镜,道:“报信息吗?直接送到信息科就行了,他们审过以后,自然会送到我这里来,你不要越级送,坏规矩的。”
  侯沧海本来还想和詹军套点近乎,但是见到詹军一幅公事公办的表情,将原本想说的话吞进了一半进肚子,道:“詹主任,春节有空没有,我们世安厂几个同学想聚一聚,请你参加。”
  “春节忙啊,说不清楚什么时候有空。” 詹军又冷冷地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侯沧海就很郁闷地走出了詹军办公室。他将通讯稿交给信息科以后,开始回味在詹军办公室受到的冷遇:“我是有点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和区委书记下了一次棋,就成为圈子里的人,其实在詹军眼里,我啥都不是。”

  在詹军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侯沧海原本隐隐兴奋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詹军比侯沧海只不过大了二、三岁,如今侯沧海刚刚大学毕业,他就是区里重要干部,这个差距实在有些大。
  詹军初中毕业考入中师,中师毕业后工作。侯沧海高中毕业后考入了江州师范学院,读了四年大学,也就是说詹军比侯沧海多工作七年就当了区委办副主任,算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了。
  侯沧海想起了以前听到的关于詹军的传闻:在六十年代末,有一个市里的大干部就躲在青树村,受到过詹姓族人庇护。这个大干部官复原职后,对青树村多有关照。青树村村干部子弟就近到质量好的世安厂子弟校读书,就是这位大领导协调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