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大国衰落之谜——海盗王宝藏》
第52节作者:
怀旧船长 日期:2009-06-13 02:37:03
【第三十九章海盗精神】
“怎么会这样?”一姝眉头一皱,“要认真说起来,董总有几个有利条件可以查到此岛:1,您虽在月夜脱险,但出口处的悬崖和石礁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您抱木漂移于海上,在越南渔民救起您之时,您还清醒,大致的海域位置应该知道;3,大胡子既然能将您困在岛上,必然对此岛十分熟悉,您在他‘消失’前,为何不向他问明海岛的方位?4,就算大胡子意外死亡,他的属下不可能全部‘消失’,即,在岛上看守您的人也有线索,怎么会无法找到海岛?”
“哈哈,”董商儒声震墙壁,“林姑娘跟着萧先生一路行来,居然很快就掌握了综合分析的技巧,可喜可贺。针对你的问题,我不得不澄清一下:1,董某在月下脱险,处于慌乱之中,其印象仅限于悬崖礁石,因此不能说印象如何‘深刻’;2,南海属于热带气候,海洋气流变幻莫测,浪潮往往能将大船倾覆,而我抱木入海,生还已属奇迹,况且,又无仪器辨别经纬,如何知道具体方位?3,刚才我已讲过,大胡子的消失比较复杂,能让他消失已是千难万难,而寻找海岛是我后来不再有生命威胁后的决定,如何能在大胡子在世前从容相询于他?即使相问,以大胡子个性,断然不肯透露;4,所谓树倒猢狲散,大胡子一倒,手下爪牙立即逃遁,隐姓埋名,真可谓茫茫人海,哪里去寻?再说,就连萧大侦探这样的高手,目前也不知你祖上宝藏下落,我一介商人,对有些事情,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日期:2009-06-13 02:53:21
“可是,以您的能量,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竟在一片海域找不到一个曾住了十年的小岛?”一妹仍然不服。
“南海海域辽阔,有数千大小岛屿,寻找一个只有模糊印象的小岛,如同沙里淘金。”董商儒叹道,“况且,当年我是被黑布蒙眼,乘船到了岛上,随即被关进地下室,十年从未出来过。林姑娘,实话告诉你,虽然我活到现在,但浑身都是毛病,最严重的是患有严重的静脉曲张,下体行动艰难,真是生不如死、度日如年,我又如何能随船出海,一个岛一个岛地去识别?”
萧邦点头称是:“难为董总一片苦心。然而我想,董总不畏千难万险去寻找这座小岛,恐怕不止是对岛上地宫的好奇,也不是对林道乾这个人好奇,而是对传说中的道乾公宝藏好奇吧?”
“既然萧先生开门见山,董某也就无须隐瞒了。”董商儒坐正了身体,肃然道,“人之一生,如白驹过隙,不过几十年光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有自己的心愿,都为未了的心愿而活。董某侥幸不死,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林道乾宝藏——这也是我与萧先生和林姑娘推心置腹长淡的主要原因。”
“这么说来,董总是志在必得了?”一姝见董商儒终于谈及实质,也开门见山地问。
日期:2009-06-13 03:21:55
“也可以这么说吧。”董商儒道,“从刚才及昨夜的讲述,二位大概也知道了董某是怎样一个人。在我这一生中,说我贪得无厌、心怀叵测的人很多,甚至有人说我阴狠毒辣、独断专行。这些评价,对我而言毫无意义。就如同后人评价林姑娘的祖上道乾公,有说他天纵英才、经世济民的,也有人说他背信弃义、涂炭生灵的,可谓毁誉参半,但毫不影响他成为一位震惊朝野、称霸南洋的海盗王。有句话叫‘千秋功过,任人评说’,其基线就是先有功过,才有可能被人评说。倘若一介平民,终身碌碌无为,纵然德行符合传统规范,最多也是三代记忆,到第四第五代,后人甚至连其姓甚名谁都已不知,因而行世一遭,不过是浪费了粮食衣服,与蛇虫何异?实话告诉二位,董某虽早已身家亿万,但身染沉疴,不知何日便会归西,加上又无子嗣,即使寻得重宝,亦难带入坟墓。不过,自从董某知悉道乾公的壮举之后,认识到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奋力而为,不可苟且偷安,辜负自己一生!”
一姝心念一动。这个董商儒,居然毫不隐讳地将自身欲念和盘托出。比起那些口是心非、大言不惭的伪君子,反而令人生敬。
“这么看来,董总对我祖上的宝藏,是颇有研究了?”一姝问。
日期:2009-06-13 03:28:39
“应该比你们有研究。”董商儒淡淡地说,“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时间概念,而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即:从清晰到模糊,再从模糊到清晰。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往往开头因‘无知者无畏’,凭着兴趣和激情去闯,偶尔也会奏效,但时间一长,便发现不过是停留在表面而已;第二个阶段,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主观受客观左右,局限受无限干扰,各种冲突出现,使人陷入混沌,一时难以自拔;第三个阶段,经过时间的沉淀、冷却,真相慢慢浮出水面,认识从主观变为客观,干扰的烟尘不再障目,于是目标重新清晰,这时的判断,才具有实际意义。我想,当前,我对道乾公宝藏的研究,正处于第三阶段。”
一姝听完,转了转眼珠,问董商儒:“董总讲的这个道理,与我祖上的宝藏及道乾公有何关联?”
“关联甚大,因为这是客观研究海盗的前提。”董商儒说,“之所以讲这个好像人人都懂得的道理,就是想说明一点:人们对中国明代海盗的认识,或者说对道乾公的认识,还处在第一阶段。这种认识又分为三点:1,人们认为海盗不过是烧杀抢掠的强盗,是惟财是图的忤逆之辈;2,人们只关心海盗的宝藏,而忽略了海盗本身有比宝藏更值得发掘的东西;3,人们习惯于传统的教化,对海盗的形象定位多来自官方的定论,极少有自身的体验或独立的思考。”
日期:2009-06-13 03:37:48
“这么说来,您认为海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了?”一姝问道。
“是的。”董商儒正色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一个人的评价,总是先扣了一顶帽子,其评价标准是‘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十德,几乎是苛刻地要求人要全面发展,让中国人活得很累。其实,大凡有所成就之人,总会有所缺陷,哪里真有人十全十美?就拿林道乾来说,这十德他至少占了义、智、信、节、勇五德,但因其对朝廷不忠,就全盘抹煞了他,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我们看一个人,是看他的长处,不是看他的短处。经过这些年的研究,我倒有了一个小小的心得:中国之所以在的代丧失了‘天朝’优势,落后于西方,正是缺少‘海盗精神’!”
“海盗精神?”萧邦被这四字一震,“请问董总,您所说的海盗精神是什么?”
“我的理解,主要是激进探索、弘扬商道、追逐梦想、不屈不挠。”董商儒道,“就‘盗’而言,庄子曾以盗跖所言之‘圣、勇、义、知、仁’为强盗辩解,但说的是‘陆盗’,海盗则有所不同。众所周知,就强盗而言,陆盗虽然凶险,但毕竟可以啸聚山林,居有定所;而海盗除了同样受到敌人的威协,还有变幻莫测的大海也是一敌,生命随时都有可能被吞噬。因此,海盗虽以凶残著称,但个个都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热血汉子。从这一点上来讲,海盗比陆盗更可敬。”
日期:2009-06-13 03:40:20
“这一点,我不太同意。”一姝有意为难董商儒,“我虽然对中国历史了解不多,但从几本文学著作中了解到,中国古代的陆盗很会宣传自己,譬如他们就有自己的行动纲领,打出了诸如‘杀富济贫’、‘替天行道’的旗号,为自己的抢掠找到了正义的借口;而纵观中国海盗,连自己的诉求都不能很好地展示出来,怎么能说比陆盗更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