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一名战士的战斗经历》
第4节

作者: 安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是,不能丢,我妈还等着我回家,给我娶媳『妇』呢!”
  李森哭笑不得。他清楚吴江龙是在跟他贫嘴。但在战场上,一个新兵没有被枪炮声吓破胆,看见那些倒地的死尸不怵头,与那些惊魂未定,见了死尸哇哇吐的新兵比起来,他能有这样的胆量,应该是十分可贵了。况且,他的这种不怕死劲头,虽然危险,但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能唤发出全排人员的斗志,这就是勇敢。
  “肖勇,吴江龙是你班的兵,你处理吧!”李森觉得没法再跟他下去了,把吴江龙推给了肖勇。
  这时,电台兵跑过来对李森:“排长,连长让你汇报战况。”
  李森低头想了想:“毙敌5人,阵亡2人,受伤4人,没有重伤号。缴获枪枝嘛…”想不起来似的问一边的肖勇,“四班长,多少?”
  “三支*,还有一挺炸坏的12.7高『射』机枪。”
  “对,还有若干物资。”李森接上肖勇话茬。
  根据一线部队汇报上来的情况分析。我军伤亡,敌人死亡人数也。而且一场战役下来,抓到的俘虏编号零散,有很大部分人员是地方部队,不属于某国的正规军。虽然所有即定目标全都被我军攻下,但不能不排除敌方是有计划撤湍可能。如果不能消灭敌人有生力量,那么“狠狠给敌人一个教训”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动用这么多兵力,弄出这么大动静,只打死了几个高地的少量敌人。其结果,很可能就是用铁锤砸弹簧——反弹。

  一个的二排当然看不到这些问题。战士们为拿下高地欢呼,为生命没受到一点威胁高兴。这时,一个更大的进攻部署在兄弟部队中展开了。
  203高地与204高地之间是条峡谷,谷低有一条简易公路。两国睦邻友好期间,中国就是通过这条路,源源不短地把物资送进了某国。
  突然,从山谷里传来了隆隆马达声,坦克履带碾轧的山体可着劲颤抖。接着,有十几架歼五战斗机从空中划过,一种撕裂空气的刺耳尖叫声一浪高过一浪。地上是一股铁流,上是列阵出击的雄鹰,凝聚成气贯长虹之势直指某国。
  看到这一切,站在几个高地上的中国军人们,心跳速度加剧,全身热血沸腾,许多人激动地流出了眼泪。中国,终于伸出了保家卫国的铁拳。
  翻一翻历史画卷,央央大国含满了屈辱。鸦片战争,英国人把炮火打到了我们家门口;八国联军长驱直入北京城;沙皇俄国从清『政府』手里抢走了相当于几个欧洲国家的土地;日本国竟然占据台湾五十年、东北十四年,沦陷大面积中国内地八年。在这一百年中,我们始终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今,面对邻国的再一次蚕食,中国不能忍了,实在是不能忍了,如果再这样忍下去,将有何面目面对未来的子孙。我们的『政府』不是清『政府』,我们的官员不是李鸿章,我们的民族不是软弱可欺的民族,我们的士兵更是不怕死的士兵。来吧!虽然我们还很贫穷,但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中国正在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我们现在有能力保卫我们的领海,保卫我们的领空,保卫我们的领土不受侵犯,想从中国人手里拿走一寸土地,简直就是痴心忘想。现在的中国,有能力,有魄力,有实力打一场现代化的人民战争。

  七九年战争开始时,中国的常规武器装备已有了很大发展。虽然在十年动『乱』中,武斗、文斗席卷了整个中国,但是我们的军队磐石没有动摇,军功企业发展没有停滞。当时,我们已经有了先进的“t六二、t七二”主战坦克,有了歼五、歼六歼击机和120远程轰炸机。152加农炮的『射』程远远超过了山地炮,野战炮。再有122*炮、130火箭炮近程配合,完全能实现战场上的全面覆盖。而且步兵的运输能力大大增强,每个步兵团都有了汽车连,靠人抬、人背,骡马运输物资的历史渐渐退出舞台,全军初步形成了机械化作战规模。

  由于缺少战争经验,战争一开始,在步坦协同、地空协同、兵种联合作战上出现了很大漏洞。
  四、支援坦克兵
  铁甲洪流穿过山垭口,以野马奔腾之势一路狂奔。滚滚烟尘在沟底腾起,几乎要隔断山头上观望士兵们的视线。战士们摘下帽子,向坦克挥手,表示了最大的敬意。身体立在炮塔上的坦克兵们,也以无比的自豪,挥手向山顶上的人给予回应。山上、山下形成了同仇敌忾,大有烈火燎原之势。
  在坦克开过之后很久,步兵才缓慢接近山垭口。看的出,这些部队也是在急行军,但两条腿的速度与坦克履带比起来则有如蜗牛般地向前爬校望着坦克与步兵之间出现的相当大的空隙,人们意识到似乎要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时,从坦方向传来连续炮击声,还夹杂着坦克航向机枪的点『射』声。
  “轰,轰,轰”
  “哒哒、哒哒”

  随后是一缕缕浓烟冉冉升起。
  李森大叫一声“不好,坦克受到攻击。”
  203高地的士兵们大惊失『色』。猜想着可敬可爱的坦克兵受到攻击的可怕窘境。
  按当时的消费水准,一辆坦磕造价至少在60万元以上。而普通人员一月工资只有三十几元。毁掉一辆坦克,其损失程度则相当于一个步兵团的几个月经费。钱不钱的无所谓,最主要的是坦克里边的乘员。一辆t62坦克,配有乘员4人。车长1人、驾驶员1人、炮长1人,装弹手1人。坦克前壁有30毫米厚的钢板,能经受住40火箭筒的攻击,但侧壁和尾部的钢板仅有20或15毫米左右的厚度。在几十米的距离上,40火箭筒有绝对把握击穿坦克。火箭筒击穿坦克不是靠*,靠的时瞬间在坦克内产生的高温金属『射』流。这种金属流一般温度都在一千度以上,凭借着在坦克内形成的高温,引爆里面的*,或灼伤里边的乘员。所以,被火箭筒或82无后座力炮击中的坦克,百分之百是浓烟从里边升起,车毁人亡,死聊人多数是烧焦后的尸体。

  李森大声喊来电台兵,命令道:“立刻向连长报告,坦克受到攻击,我们前去支援。”布置完后,也不等待上级命令边向全排下达了战斗指令:
  “弟兄们,坦克遭到伏击,跟我去救人。”
  二十多个士兵跟在李森身后,翻过山顶向山的另一头冲去。
  军人们凭借着一股血『性』,哪管飞来的冷枪、冷炮,早已忘了脚下可能埋着的*。在荒草中跳跃,在树木间穿校

  “轰”
  有人踩响了防步兵*。一名战士左腿被炸断,倒在血泊郑
  这是一种防步兵*,死亡率极。踩上后,只在腿部造成伤害,其目的是要毁掉饶肢体,但不会一次殒命。
  这是按着一种作战理论设计的。战争的最大副作用是增大经济负担,消耗人力、财力。当战场上出现一名伤兵,则会有两名身体完好的人去照顾。如茨话,一颗雷炸伤一人,则会有三名战斗减员。而且炸伤后形成的恐惧,要比炸死一人后的愤怒效果更佳。再者,一名伤残人员在战后带给国家的负担,要比死了一个士兵的抚恤金高了许多。如果有大批伤残人员留给敌国,从宏观上讲其战争目的是可想而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