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江湖》
第38节

作者: 五十沧桑云和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要在一时之间找到袁梅基本上也是莫可能了,除非袁梅主动跟她们联系,否则这茫茫人海要找一个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要是袁梅如张涛所说是因为待久了没进厂而离开,那她就不应该断了与自己妹妹之间的联系。她也应该明白,以陆顺现在厂里的人脉关系,完全是可以再回力健厂上班的。如果是在外出过程中遇上了什么变故,也不应该一点音讯都没有。那么余下还有什么可能让袁梅彻底消声匿迹了呢?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袁梅已彻底不能与外界联系了;二是袁瑛又遇上伤心事,把自己完全藏了起来。
  第一种可能如果存在后果就很严重了,说明袁梅要不失去了自由,要不就是遇害了,这种想法陆顺不敢跟袁瑛讲,怕她愈发的伤心。
  第二种可能,依袁梅的性格是会这样子的。内心有事不跟外人讲,不想别人替她操心。所以在回珠州的路上,陆顺只能藉此宽慰袁瑛。
  不过总体来讲,袁瑛要比袁梅坚强,属敢哭敢闹、善表达一类的,因此在回到厂里后,情绪也慢慢稳定了下来。而在这时,郑厂长告诉陆顺,质检部门的进货检有一名女检验员要生小孩辞职了,建议他去找找质检部门的胡经理,把袁瑛调到进货检去。
  陆顺自然认识胡经理,不只上次在皇潮酒店一起喝过酒,平时工作也多有接触。当陆顺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后,他也没怎么考虑就叫袁瑛过来面试一下。
  袁瑛由于早就做足了功课,加上与陆顺认识后频繁与厂里管理层接触有了底气,所以很顺利的就通过了胡经理的面试。在公布考核成绩的第二天,袁瑛便正式调至质检部门,进入实习阶段。
  日期:2020-02-11 10:15:45
  第0055章:再向虎关行
  陈亮已在前些天调到设备课,目前在协助陆顺对厂里的设备进行清理、建立台账、明确状态。而另一方面,陆顺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塑件课和装配课,希望能从设备上进行改造促进产能提升。
  塑件课与装配课的生产设备和作业工艺,陆顺以前没有接触过,想要在短时间内获得突破,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样陆顺就觉得等自己慢慢去了解、摸索,不如群策群力来得更快些。于是找到李总,把自己的想法跟他细说了一遍。

  陆顺的想法是以工厂名义倡导全厂针对现行的设备、作业方式提合理化建议,由设备课进行评估、落实,对验证确实有效的给予一定物资的奖励,激发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寻找灵感、增强主人翁意识。
  陆顺把想法一说完,马上得到了李总的认同。他把廖副总、郑厂长叫了过来,要求他们协助落实。
  于是一份《合理化建议倡议书》很快就出炉了,经行政部起草、李总核准后在公告栏公之于众。由于前面有陆顺被奖励过三千块,所以这份倡议书一贴出来,就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员工。他们虽然不敢奢望有陆顺那般一飞冲天的机会,但如果能意外获得个几百块、千把块钱的奖励想来也是不错的。
  为了尽快推动倡议书相关事项,行政部专门在厂区各一栋楼、生产车间门口安装了合理化建议箱。另外在周一的全厂大朝会上,陆顺进一步做了具体的说明、引导。
  陆顺的讲话很有启发性和煽动性,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而且是利益既得者。所以台下一线员工都听得很认真,一点也不觉得他是在喊口号、讲空话,似乎是在为大家打开心灵的另一扇窗。
  宣传工作做到家后,也就一个星期的时间,陆顺从合理化建议箱里取出了几十条建议。办公楼的建议倒没有几条,全都来自于生产车间。里面建议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倡议书明确规定仅限于有助提高生产效益的建议,但实际上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后勤保障的、行政考核的、人事管理的、计件单价不合理的,甚至检举揭发的也有。而且里面的内容都是提意见,要怎么做的建议都没有,将合理化建议变成了合理化意见。

  陆顺有些哭笑不得。不过这是他第一次主导这样的活动,还是要予以重视,否则就失信于人,以后再推什么事就没人相信了。他把每条意见按类别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抄送责任部门,建议其给予正面回复。
  涉及生产效率的,总共有三十几条,这一块自然是陆顺关注的重点。他发现塑件课反馈最多的是加料、换料麻烦;装配课则反应机械化程度不高,多数依赖手工作业。而冲压课由于前期陆顺做了改良,反映的问题自然少了很多。
  为了全面地掌握第一手资料,陆顺到生产一线当面与提意见的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深入的了解,陆顺对塑件课和装配课的产品作业流程和控制重点才有了清晰的认识。
  塑件课生产的制品一部分直接包装;一部分再需要转到装配课与几个零配件进行安装或者喷涂、丝印、贴膜、检测等,然后才能作为成品进行装箱。所使用的胶料材质种类繁多,有PP、ABS、PC等等工程塑料;其颜色也不尽同,即是同一种颜色也有不同色别要求。这些在胶料在加工成制品的过程中,除了原料本身的因素,与胶料前处理及挤塑时的温度、压力、时间都息息相关,生产出来产品在外观、性能又会有明显的差异。总而言之,要比冲压课复杂得多。

  而装配课则更是个大杂烩。其产品加工工序、流程、控制重点没有固定的模式,均需因产品而定,所以在这里带班的组长就需要对产品相当的熟悉,否则连作业先后顺序可能都搞不清楚。
  陆顺把情况基本摸清楚后,对设备改良也是一头雾水。想想也是,如果那么容易改进,那些在生产车间待了几年的主管、技术员也应该早就想到了,哪还轮到陆顺一个外行来一接手就找到突破口。
  思忖了些许天后,陆顺感觉还是到设备厂去看看,或许在那里能灵犀一点。
  跟李总报备过后,陆顺准备好相关资料,带些换洗的衣服,就搭上了去往虎关的班车。
  这一次他打算到志骏设备厂好好待几天。除了寻求设备厂协助、找灵感外,陆顺心里另外还有一些小九九。一是想好好学一些技能回来,目前设备课就他和陈亮两个人,实际动手能力还不够,需要好好夯实一下,总不能事事都有求于外来的支持。二是想借此机会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挖一、两个过来,为后续的设备自造筹备人才。
  日期:2020-02-11 10:18:02

  第0056章:参加钱琳的婚礼
  陆顺在志骏设备厂待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几天时间里,陆顺都深入生产一线,与车间技术员、工程师直接交流,有时候也亲自动手,帮忙制作、安装、调试、检测。
  志骏厂人数并不多,不过都是技术工种,连生产一线的都是技术员。技术员分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师分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再往上就是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刘总工就是最高级别的。而要做个带班的,起码要有高级技术员的职称;车间主管则需具备工程师级别的职称,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采购员也都助理工程师的级别,所以整个工厂就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大家都围绕着专业在进行递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