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副总看到陆顺过来了很高兴,特地拿出从台湾带过来的土特产招待他。
廖副总从台湾回来后,到张曼丽那里去过几次,知道陆顺正和她筹划开商店。他也隐隐感觉陆顺是在为张曼丽的日后生计出力,这等于是在帮他的忙,自然对陆顺更有了好感。
听完陆顺的介绍,廖副总越发觉得他是个重情重义有担当的人。这样的人连一个陌不相识的路人都要豁出去鼎力相助,要是遇到朋友或者亲人有难,只怕豁出命也会相帮的。跟他交往完全不用提防他有害人之心。
至于工作的事,陆顺决定后天就过来上班。厂里的事不能耽搁太久,而苗玉兰老人又要照顾。所以他觉得只有辛苦自已了,白天来上班,中午吃饭休息时过去照看一下,晚上纯脆就住在山上好了。
找到袁瑛,当把自己想法说给她听时,她一脸的不高兴。但她也没办法,遇着这么死脑筋的人,只怕怎么劝,也改变不了他的做人原则。袁瑛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该喜还是忧,喜的是陆顺为人本份踏实,忧的是毫无保留的帮助别人,以后的小日子怎么过呀!
管理区书记是位退伍老兵,在治保主任离去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一个军区的武术教官怎么可能跑到工厂来打工,既便做的是管理工作。除非他在执行特珠任务,可自己辖区内除了一些治安案件,还有什么值得军区惦记着的。
莫非是骗子?可是又不象,哪有骗子会仗义为了一个快要入土的、人人唾弃的老妇人出面说话。而且力健厂郑厂长明明白白说了海山县新庙公丨安丨分局把他当作贵宾般的贡着。
管理区书记弄不明白,就想起了在区武装部工作的战友,于是拿起电话就给他拨了过去。武装部的战友一番周折后,终于给他回了信息。
“老战友,这件事是真的,只不过他那武术教官是编外的。另外我还跟你透露一点,这个人跟钱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既然在你辖区内,你小心着点。还有,这事你要保密,不要对外嚷嚷。”
第二天陆顺到管理区,接待他的竟然是管理区书记,治保主任只是小心地陪在旁边。
首先是治保主任针对他昨天不当言语向陆顺赔了不是,然后乖顺地坐到一边去了,把话语权完完全全交给了管理区书记。
“陆同志,昨天的事我听说了,我知道后把他以及那几个治安队员狠狠批评了一顿。治安队是针对破坏安定团结、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不法行为进行阻止和打击,不是用来对付合法和正常反映问题的公民。这一点,我们有些同志还是转不过弯来,总以为可以对别人颐指气使的!”管理区书记政治理论水平很高,加上一边说一边不停朝治保主任指指点点,给人感觉就是个大领导在训话。他呷了一口桌上的茶水,又接上了。
“陆同志,你见义勇为救下苗玉兰这位孤寡老人,我代表管理区对你表示感谢!关于对其现在的生活照顾,你看这样行不行……”接下来他跟陆顺就苗玉兰的照顾问题进行了磋商。他的意思老人的住院费用全部由管理区帮忙报销,白天由管理区派人负责照看,晚上则希望陆顺出面帮忙照顾。
管理区书记的提议,陆顺没怎么考虑就同意了。原来也只希望管理区过问一下,哪怕就是一个态度。现在愿意承担住院期间的所有费用,白天派人来料理照顾,也算是不错了,陆顺哪会再有过份的要求?
这一切的转变,陆顺猜想应该是对方摸清楚了自己的另一重身份,虽然那头衔只是个虚的,却也让人浮想翩翩。当时之所以拿出来,只是不想跟这小鬼纠缠,镇他们一下,没料到竟被他们循声索迹查了出来,看来以后得注意着点了。
日期:2020-02-16 10:49:21
第0081章:工作思路
从管理区到苗玉兰的住家,大概五、六里路,步行差不多四十几分钟,骑自行车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可就这么一条简单的公路,一头连接着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一头则连着深山的清静与幽远。陆顺走过几次之后,总有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的感觉,特别是回到苗玉兰的住处,有一种回家的味道。
把在管理区的情况跟老人细说了一遍后,老人的脸上泛起淡淡的笑容。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有找过管理区一丁点麻烦,管理区也未曾给她些微照顾。从政府把她从青楼解救出来后,她就真信了那句自食其力的信条,所以一直以来,受到委曲不与人争,遇到压力自个扛,有了困难自己挺。这么多年也过来了,看惯了太多的世态炎凉,受尽了别人的白眼歧视,她都默默地忍受着、坚撑着。
原本以为自己的暮年会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老死家中或一头栽在某个路边,却没想到老天给她派来了个有爱心、见义勇为的年轻人给自己送老,是上天对她的眷顾,还是自己一直努力做个好人得到的回报?
老人待陆顺说完,用干枯的老手摸索着从枕头下面拿出一张折叠好的纸条,递给了他。陆顺展开一看,是份遗书。字体灵秀工整,而又沧桑尽显;内容大抵是确定陆顺为她的遗产的唯一继承人,她的签名之后还压了日期,显示是在今天白天老人强撑着写完的。
陆顺不知道老人为什么要写这份遗书。就她这几间土坯房也值不了几个钱,卖预计也没人要,为何要在弥留之际坚撑着爬起来写这份遗书呢?
“奶奶,我帮你只是出于人道,没有想过要你有什么回报,您还是拿出去吧!”不管老人有多少遗产,陆顺压根就没想过要她有什么报答。
“傻孩子,我孤寡老人一个,有一点遗产也没人可给。你是我唯一见过的好人,还难得你叫我一声奶奶,我也没什么可传给你的,箱子里的一点东西算作留个纪念吧!”老人一边用手指着靠墙边古旧的木箱,一边吃力地回应着陆顺。
老人这样说,陆顺就不好推脱了,只好把遗书重新折叠好,认真地收藏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陆顺没想到来和他来做交接照顾老人的竟然是郑厂长的老婆。看来管理区书记选人上还是花了一点心思。
和郑厂长老婆做了交接后,陆顺就下山到工厂上班了。十多天没来上班,在各个车间转了一圈,陆顺发现又多了些新面孔,想来是这几天招来的新人。
后面的工作如何开展,这段时间陆顺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生产车间的技术改造改到这种程度似乎己经很难有大的突破了,如果只是按步就班的,却又不是陆顺想要的。
回到办公室,陆顺把魏工和刘工叫了过来,针对设备课今年的工作如何开展想征求他们的意见。
魏工的意见是进一步广开思路,收集合理化建议,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而刘工的建议则让陆顺的启发很大,也让他意识到他的不简单。
“去年三个车间的设备技术改造已基本完成了,如果我们仍把着力点放在现有的设备上,我认为是不合适的。任何一种技术改造完成后都需要一个沉淀期,刚刚改造完成的设备、流程或者工艺,在这么短时间内进行再改造,不说对正常生产造成的影响,就是前期改造的价值和效益也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这只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我们要认清技术改造是一个不断延伸递进的过程,而不是短期内反复改变和调整尝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