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归家路》
第17节

作者: 外卖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梁栋见宋庆国动了怒,连忙站起来:“老领导,你别生气,我不是这个意思。我不是不相信你,实在是这个责任太大,不能不慎重。你消消气,咱们从长计议,从长计议。”
  宋庆国示意梁栋坐下:“我没生气,也不是和你开玩笑,我是认真的。作为磊山信用社的一名老主任,朵山社出现了问题,我不能袖手旁观。你放心,我去朵山后,可以约法三章,我不干预朵山任何管理上的事务,只做两件事,一是监督山和新领导班子;二是做好调查和协调工作。”
  梁栋为难地:“老领导啊,你去我自然放心,可是楚慧嫂子那边我怎么交待,她还不得骂死我。不行,我不同意你去朵山。这样吧,就按你的意见办,让山去朵山试试。”
  “不要再争了,就这样定了。”
  “这……”
  “别婆婆妈妈的,你把山叫过来吧。”宋庆国。

  梁栋给办公室打完电话,感觉身上汗涔涔的,把空调的温度调低两度。
  满山正在电脑前起草撤并朵山信用社的报告,向彬放下电话:“山,报告弄好没有?梁主任等着要。”
  山:“这么急?好吧,我先打印出来你看看。”
  向彬翻开看了一半的报纸,边看边:“来不及啦,不用给我看,你直接给梁主任送过去。”
  山拿着报告敲开梁栋的办公室,见宋庆国端坐在沙发上,一愣,忙笑着打了招呼,把报告交给梁栋。
  梁栋扫了一眼,放在一边:“够快的。你坐下。”
  山打了个喷嚏,选了个离空调远些的沙发坐下来。

  梁栋紧盯着山的脸,好大一会儿才:“你做好准备了吗?”
  山莫名其妙地看看宋庆国,又看看梁栋,心里,我要辞职的事情没人知道啊。他试探着问:“梁主任,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梁栋扶了扶眼镜,脸上现出不快的神情,但仍委婉地:“山啊,你知难而上的精神可嘉,但是朵山是个硬骨头,你呢也没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希望你不要辜负了我和宋主任的期望。”
  梁栋没头没脑的话让山如坠云雾,他把目光再次投向了宋庆国。
  宋庆国知道梁栋想多了,面无表情地对山:“山,梁栋主任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暂时不撤并朵山社了,想把你派过去,你看有什么困难吗?”
  “啊,让我去朵山?”山如梦方醒,摇头:“我哪里行,不行,不行,我挑不起那么重的担子。梁主任,你还是另选能人吧,可别在我这儿耽误了。”
  梁栋被宋庆国和满山两个人搞糊涂了,干脆冷眼旁观,看他们两冉底要唱哪出。
  宋庆国沉下脸:“山,这都到什么时候啦,还推三阻四的。既然组织上信任你,就要勇敢地站出来顶上去。有梁栋主任和我做你的坚强后盾,你就大胆放手去干,拼上掉十斤肉,也要把朵山的工作干好。”
  满山苦着脸:“宋叔,我实话吧,我的辞职报告已经写好了……怕您生气,没敢告诉您,我想等您去南京后,先斩后奏的。”
  “什么?辞职?你搞什么名堂!干得好好的辞什么职!”
  “我想换个环境,趁着年轻到外面开开眼界。”
  “你们年轻人,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山望着那山高。”
  “宋叔,梁主任,我谢谢你们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收留我,磊山信用社的这份恩情我永远报答不完,磊山信用社永远是我最亲的家。可是我想试试另外一种活法,不想让人生留下遗憾。我觉得周羽比我更合适去朵山,他学历高……”
  “住嘴,”宋庆国心头那把火终于压不住了,“换另外一种活法?这种活法委屈你了吗?这种活法你活出精彩了吗?山,你刚才什么来着?磊山信用社是你最亲的家?你扪心自问,磊山信用社培养了你十四年,你为它做出过什么贡献没有!你要真想走,谁也拦不住你,磊山以前不缺你一个,现在也不缺,没有你,朵山社依然可以干好。”

  宋庆国觉得山是一个孤儿,对很多事情很敏感,在这之前,从没有批评过他。
  宋庆国好不容易服梁栋,给山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没想到他竟然不识时务地在这个节骨眼上提出辞职。这让宋庆国既失望又难堪,恨不能抽他一个大嘴巴。
  宋庆国的话很重,句句都如石头般砸在山的心头,令他无比难受,也无地自容。他涨红了脸:“宋叔,对不起。”
  宋庆国:“你走吧,就当我看错了人。”
  满山不敢看宋庆国,站起来慢慢走出去,轻轻关上门。
  这时他听到梁栋:“老领导,别生气了,这样也好。如果你陪他去了朵山,他到时干砸了,或者半道上当了逃兵,那时你的一世英名可就毁了。”
  “我老宋一辈子没认过输,今认了。唉,真老了,不服老不行哪!走喽,去南京抱孙子!”宋庆国长叹一声,无比凄凉。

  满山听到这儿,一股热血直顶脑门,他转身推开门:“宋叔,梁主任。我去朵山!”
  庄枣儿来西朵山有些日子了,白在村委会呆着,晚上去和路兰花一起住。
  枣儿把村委会收拾得窗明几亮,院中的杂草拔得干干净净,还将路长顺的扩音器搬到了楼上,腾出楼下两大间房子,然后自掏腰包买来书刊报纸,笔墨纸砚,在门口挂上“农家书屋”的牌子。
  她想让村里人农闲时过来读书看报,或者写写字。
  每个村几乎都有一两个“农民书法家”,红白喜事时会被请去写喜联和挽联,深受乡邻的尊重。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这八个字,是过年时村里人最喜欢贴的春联,可见农民并不排斥读书看报,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能写一手好字,只是骨子里的内敛或者是羞涩,让他们和“文化”保持着距离。
  枣儿认为问题出在村干部身上,没有把村里的文化氛围营造出来。

  枣儿请路长顺广播广播。路长顺看着她,眼里透出的是在羊群里发现一只长颈鹿般的神情,“要播你播,我不出口。”
  “这有什么不出口的?读书看报,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是各级政府提倡的啊!”
  “各级政府?你上大学就学这个官话?”
  “不这样哪样?难道我要从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县政府乡政府一级级数下来?”枣儿话声音动听,不过机关枪似地突突的路长顺无法忍受。
  “你要是个男娃,我一巴掌给你打回朵子东去。”
  “路支书,这都什么年代啦?你怎能还有军阀作风?”

  路长顺成和闺女兰花置气,好在兰花只和他冷战,他十句话,兰花一句都不回,他嘟囔几句也就过去了,这回倒好,又来了个一句不让的疯丫头。
  一个闷葫芦,一个野山椒,路长顺简直要疯了。
  “庄有成,你个……你个……血半熟!我找你算账去!”
  路长顺不能骂枣儿,就骂庄有成,可是难听的话到了舌尖上又打个嗝咽了回去,憋半憋出一个暧昧不清的词儿。
  “半熟”这个词在农村多用于男女之间打情骂俏,加个“血”字勉强算是骂饶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