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大明王朝1566》
第26节

作者: linyuan_f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0-07-10 22:59:30
  (三十八)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中)
  本篇参考剧情第十三集
  用三十年的女儿红招待几位特工哥哥,杨金水也算下了本钱,酒桌上边吃边聊气氛热烈,顺便拿30年的女儿红玩玩梗。这一幕戏光聊女儿红就聊了2分钟,张黎导演你确定这不是广告植入吗。女儿红就是个噱头,商家编个好故事无非为的是多卖钱,绍兴人家里自然也没有30岁的剩女等着嫁给一群酒鬼。这世上多得是名不副实的噱头,用在东西上叫品牌故事,用在人身上叫人设,无论故事编的多么好终归是门生意,最后还是要变现。人设这种东西迟早是要崩的,比如一心求道修仙几十年的人间活神仙嘉靖同志,其实就是个独夫民贼,除了宫里那几万个粉丝外基本没什么路人缘;再比如打着为国为民旗号的那群清流鸡贼,念兹在兹的就是重返执政,成功与二代目接班人深度绑定,理念就是反对一切到处搅屎。对这帮政治投机分子,无论是嘉靖还是底层人民都应该时刻保持警惕。

  这边厢宴席还没结束,郑泌昌就找上门来,背后捅刀子是一回事,台面上毕竟没撕破脸,人该见还是见。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杨公公脑袋差点就挂在粮船上了,见到始作俑者郑大人语气自然不善,话里话外夹枪带棒。都是千年的老狐狸见了面还得聊《聊斋》,郑大人卖力表演杨公公使劲儿拆台,对手戏演的精彩。郑大人第一招恶人先告状,改稻为桑黄了都是因为沈老板自作主张把买田的粮拿去赈灾了,这事后果很严重,沈老板是你杨公公的人,你说怎么办吧,绝口不提挂灯笼的事。第二招一问三不知,沈老板为什么买田变了赈灾郑大人不知道,织造局的灯笼怎么挂到粮船上去的郑大人也不知道,如果不是杨公公善意的提醒,淳安灾民通倭的事郑大人估计还是不知道。

  郑泌昌戏精上身演的飞起,杨金水还有一桌客人等着实在没耐心陪他兜圈子了,既然郑大人啥都不知道还聊什么。杨公公直接摊牌,织造局买田的事到底是谁的主意,改稻为桑黄了到底谁该负责,等人证沈老板赈灾回来自然水落石出。杨公公这话就诛心了,郑大人没法回答索性学高翰文装晕,这是郑大人今天第二次晕倒了。杭州天热还是地板上凉快,郑大人来是为了给织造局买田的事善后的,事没谈拢只能接着谈,见不到杨金水,装晕直接改成碰瓷了,索性躺在地上不起来了。杨金水是不想再人谈了,都到了这个节骨眼郑大人还是藏着掖着,一点儿诚意都没有。何况事到如今也没什么好谈的了,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杨金水能把自己摘干净都是谢天谢地了,当务之急是要和沈老板切割干净,自己谎报军情的事也得给个交待,织造局买田变赈灾这事算欺君,罪过也不小。

  赶回酒局,把自己谎报军情的锅全都推到门外碰瓷儿的郑大人身上,跟几位特工老大哥痛诉衷肠,添油加醋的上点眼药顺便指指门外,地板上还躺着那个二品大员就是他干的。对付无赖自然要用无赖的手段,何况郑大人是个读书人,撒泼打滚这种事现学现卖,除了恶心人也没啥威力。看了看几位特工老哥北镇抚司的工作证,郑大人头也不晕了眼也不花了,赶紧从地上爬起来,陪着几位老哥回自己办公室交待问题去了。

  面对锦衣卫郑大人还是老一套,事情都是沈一石干的我什么都不知道。不过这次没敢再甩锅杨金水了,毕竟理论上案发时候杨金水还在路上,不像他跟何茂才就站在码头上指挥。按照郑大人的说法,织造局买田就是个美丽的误会,除了沈一石大家都没错,跟这些读书人相比朱七无疑是个粗人,表达方式很直接“只是一个商人,把我大明朝上上下下都给涮了,你们不要脸可朝廷丢的起这个脸吗”,万般无奈之下,万分委屈得郑大人主动承担了一个监管不力的罪过。所谓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指望当官的自己认罪伏法显然不现实,郑大人不配合没关系,朱七带着兄弟直接到淳安自己找证据去了。难怪连嘉靖都夸朱七办事得力,对付地方官员确实有一套,操作稳得一批。

  一般监管单位下现场检查都是带着任务的,哪怕平常关系维护的再好也得挑一堆无关痛痒的毛病,怎么也得弄个警告处分罚点款什么的,要是平常关系不怎么样自然是公事公办,弄不好就得移送司法。朱七这次来杭州出差就是带着任务来的,嘉靖亲自定了指标 “浙江这次不抓几个人是不行的”,郑大人自己就是榜上有名的一号嫌疑犯,还指望着用沈一石顶缸,只能说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