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7-03 09:16:18
第三节 始皇灭六国,卓氏入临邛
公元前251年,蜀地“李冰时期”结束。同年,秦昭襄王去世,享年75岁。其56年的执政生涯,可谓秦国历史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
秦昭襄王时代是秦国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决胜时代。期间,巩固了对巴蜀的统治,巴蜀的稳定,对秦以后的统一战争有巨大促进作用;启用范睢,采用“远交近攻”,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重用白起,秦军所向披靡,南挫强楚,北服燕赵,屡次重创诸国;灭义渠、东周,皆是昭王一生最重要的功绩。翦伯赞曾精辟的概括,昭王末年,“秦对六国的斗争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秦昭襄王逝世后,太子秦孝文王即位。秦孝文王或许是由于前期压抑已久,导致此时过度“兴奋”,加上年事较高(53岁),仅在位3天后便离世。之后,秦庄襄王即位,3年后也离世。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嬴政即位。在其之后的26年中,在中原大地,秦国便开始进入了攻灭六国的最后冲刺。
公元前221年,齐国作为最后六国之一,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不战而降,齐王建被送至一个名曰“共”的地方,饿死于荒郊野外的松柏林间。至此,秦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帝国,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在这期间,蜀地历经了两任郡守。公元前238年,秦曾任命“金”为蜀守。之后,公元前210年,“武”任蜀郡守。
日期:2020-07-03 09:16:49
秦统一中国后,在云南设置了郡县制。公元前210年前后,秦国以蜀地为桥梁,拟加强对云南的统治,便组织了大量人力,从今天四川宜宾至云南曲靖附近开通了“五尺道”,因路宽仅五尺,故称“五尺道”。五尺道成为了蜀地通往云南的重要官道和商道,加强了蜀地与云南的进一步联通和交融。2200多年后的今天,仍能看到许多五尺道的遗迹,石板历经沧桑岁月的洗礼后,留下的骡马印痕和人行走后留下的印痕等清晰可见,使这里成为了历史悠久的天然博物馆。秦汉时期,通过五尺道与安南道(昆明—越南)的衔接,以及五尺道延伸线(到祥云)与博南道的衔接,从成都出发东可通越南,西可达缅甸,远致印度、阿富汗等地,这便是著名的陆上南方丝绸之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久,朝廷下令祭祀名山大川。当时全国共46郡,敕封的国家祭祀的名山大川总共18处,其中蜀地达到2处。蜀地将李冰时期修建的“三祠”中的渎山祠(今赵公山)、江渎祠列为官祠。秦王同时下令在都江堰渠首为李冰立祠。由此可见,蜀地、都江堰对秦国的重要性。无疑,李冰的功绩在秦王心中也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蜀川之地经过20多年的“李冰时期”,通过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使蜀地洪患得到基本解决,生产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成为了富庶丰饶的“天府之国”。蜀川也成为了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西南大后方。总结起来,成都平原对秦在统一六国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粮食。据200多年后的公孙述时期记载,“成都郭外有秦时旧仓,述改名白帝仓”。此粮仓从秦沿用至公孙述时,至少使用了300年左右,应是一规模很大的官仓。
日期:2020-07-03 09:17:12
其次是铁器。秦入蜀后,成都临邛一带的铁器源源不断地运往关中,成为秦统一天下的重要物资。秦国征战中的许多兵器、工具、原料多出于成都。
临邛铁器产业的崛起,主要与来自于中原之地的移民有着重大的关系。
秦入蜀后,秦国一直未停止向蜀地移民的步伐。公元前238年,在通往蜀地的移民队伍中,出现了一位大人物的身影——曾权倾朝野的丞相吕不韦。由于门客嫪毐叛乱,被嬴政诛杀,吕不韦受到牵连,被嬴政罢职流放至蜀地。途中,吕不韦回忆过去峥嵘岁月,年轻时奔走经商,曾富可敌国,后位极人臣,被秦王拜为“仲父”,一生可谓高光至极。反观眼前,家产血本无归,政治一落千丈,在蜀地又不知道将受到何种境遇。想到此处,悲痛不已,绝望之中饮鸩自尽,一代枭雄死在了入蜀的半路之上。
此时,在入蜀的队伍中,另有一批族人,在秦兵的监视与督促下,推着轮车,不远万里,坚持长途跋涉,从赵国奔赴蜀地。在未来的上百年历史中,他们在蜀地创造了巨大的商业奇迹,终成一方豪族,他们便是临邛卓氏。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风云跌宕,秦国强势崛起,大有气吞山河之势。而紧邻秦国北面的华北平原,赵国也作为首屈一指的强国而存在。邯郸作为赵国首都,东接齐国,北通燕国,南连韩魏,西与强秦为邻,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交通枢纽和一线城市,被称为“中央之国”,重商主义自然成为邯郸城的一大特点。邯郸附近铁矿资源相当丰富, 战国以来即为最负盛名的冶铁中心,也是当时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当时,邯郸的冶铁业与宛(今河南南阳)、棠溪(今河南西平)、临淄(今山东临淄北)和燕下都(今河北易县)等冶铁城市同享盛名。吕不韦曾在此经商,低买高卖,大发横财,家累万金,最后还“奇货可居”,做成了贩卖秦国君主的一笔巨大的“期货”生意。
日期:2020-07-03 09:17:52
根据一些零散的资料和传说琐记,卓氏家族久居邯郸,最初从一些小生意做起,在赵国经商数代人,并伴随着赵国的兴衰荣辱。据说其祖上贩过马匹,兼及木材、石料、布帛,由于精明能干,买卖越做越兴旺,逐步累积了资本,富甲赵国。祖上曾经帮助赵武灵王从遥远的蒙古贩来大量马匹,使赵武灵王的骑兵迅速壮大,通过“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了军事强国,继而开疆拓土,驰骋于北方大地。
战国时期,青铜曾是最主要的金属资源,广泛用于武器和高端器具打造。由于铁器冶炼及锻造技术受限,故并未广泛普及。不过,卓氏不仅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也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冶炼专家、技术革新者。卓氏与只想通过低买高卖的普通商人或投机者不同,他把冶铁事业一开始就面向了大众用户,向着普及化、专业化转变,而且通过技术的不断提升,让冶铁技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战国前期,老旧铁冶炼方式方法打造铁器费事费力,器械也极其简单,不但无法跟青铜比拟,更无法适应当时的农业生产需求。卓氏创新的“高温液体还原法”熔炼技术,是在石砌或者泥筑的炉中,使用木炭在摄氏1150°至1300°的高温下熔炼,得到液态金属后注入铁范铸成铁器,这样就可以制造出器形复杂精美的铁器,而且提高了铁器的品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为铁器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卓氏也成为了赵国及北方一带名副其实的“钢铁大王”。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赵国虽然富足繁荣,却抵挡不住秦国的铮铮铁蹄。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王翦率军进攻赵国,秦军突破井陉口,攻下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灭亡,卓氏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钢铁帝国也随之坍塌。此前,卓氏在赵国的长年对外战争中,曾长期作为赵国的坚强后盾,为赵国提供军事所需的铁器物资。秦赵决战之际,也曾通过人力物力,与赵国上下同仇敌忾、散尽家财,积极参与“邯郸保卫战”。而赵国灭亡后,卓氏已有心无力,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