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历史上,这种新炉子也是这两年就会面世了,也是北京的一家铁工厂铸造出来的,只是没想到他的设计者居然是高杰义,更没想到的是他居然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把制作图给卖出去了。
因为它的样子长得像花盆,所以老百姓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它做花盆炉子,这花盆炉子可用了好些年了,一直到后世八十年代,才慢慢消失干净。
当然了,后世的花盆炉子又经过了好几次改造,可以装煤球也可以装蜂窝煤,上面炉口盖的也不是厚铁皮了,而是可以拆卸的两道炉圈,美观又方便还能便于控制火势。这都是专业人士干的,可比高杰义想的这个简易方式好太多了。
不过高杰义能想到这茬,也足以证明他的脑子够灵活了。只是这个玩意儿的技术含量太低了,他不敢给人家看,所以没法卖制作图,你一卖,人家要求先看一眼,人家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回事,人家还能买吗?
这年头又没有专利保护,你能怎么着?你不许别人看,你盲卖?这能卖的了,能卖出高价吗?不可能的,所以他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去找个肥羊卖个高价。
对,高杰义是赚了不少。但是王一强也不会亏,就像高杰义说的那样,他是去骗人了,可他没打算害人啊。
不说多了,今年一个冬天,王一强就能把本钱给赚回来。但是顶多一两个月后,这种新的煤球炉子就会大量上市了,别家肯定会仿冒的,这技术太简单了。再接下来就是打价格战了,利润就会摊的很薄了。
所以王一强肯定能赚钱,只不过不会赚大发。
现在王一强刚看到图,正在兴头上,当然挺惊喜的。但是等他醒悟过来,他就会明白这玩意儿没那么神了,所以高杰义赶紧溜了。
不过话说过来,就算被抓了,他也不怕。他是给了能赚钱的图,你做出来也的确能赚钱,这还怕个毛?所以这也是他敢让不知根知底的李寿海参与进来的原因,因为他不怕啊。
高杰义揣着四百大洋,走路都有点轻飘飘的。
高杰义先回家寻了一个地儿,赶紧先把钱藏好,等佟小六回来再把钱给他,说好了这是给他娶媳妇的钱,那准不能挪作他用。
高杰义从中拿了几个大洋出来,高杰义卸了身上的脸上的妆容,然后对吕杰诚用京戏戏腔唱道:“待本将去那……东兴楼哇……”
吕杰诚也很兴奋,用念白回道:“所谓何事。”
高杰义一个嘎调上去:“吃它一个天昏……呐……地……暗……”
吕杰诚兴奋地拍手叫好。
东兴楼,京城八大楼之首,也是传说中的戏精之楼,他们常年备着一套铺盖,客人对谁不满意就让谁背着铺盖卷儿在客人面前滚蛋,当然了,滚完蛋之后,人家会从后门溜进去接着干活。
所以鲁菜馆子在当年的老北京可是盛行一时,没有任何一派菜系能与它斗争。由于民国年代各行各业都很保守和排外,北京的餐饮业基本被山东人垄断了,尤其是高端餐饮。
但不管怎么说,人家的菜烧的还是真挺好吃的,讲究一菜一味,百菜百味。这年头没那么多调料,所以吃的大多都是食物本身的鲜味。
而且现在也没有专门的厨师学校,都是师傅一点一点手把手教出来的,每个师傅教出来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饭店都有自己的味道。不像后世,什么饭店,什么菜都是一个味道。
高杰义今天在东兴楼足足花了五个大洋,大摆了一桌,请几个人大吃一顿。
东兴楼上,高杰义好不容易豪气一回,点了一大桌子菜,那叫一个满满当当,旁边坐的几人口水都下来了。
大家都是穷苦人,平时能去吃碗烂肉面都算开荤了,现在能到饭馆里面,还是东兴楼这样的顶尖饭馆,点这么大一桌子菜,这辈子也没有过啊。
吕杰诚看的眼睛都直了。
今天饭桌上人也不多,就四个,高杰义师兄弟,金单还有说相声的李寿海。
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但是钱赚的其实还是可以的,不过也要看什么级别的艺人,也要看什么行当的艺人。
像说评书的,其实赚不了太多钱,王八茶馆已经是北京城最大的书茶馆了,可是坐满了也才二百来人,就算加上加座,也就三百来人,能赚几个钱?打来的钱还得跟茶馆分成呢。
王八茶馆已经是顶尖的说书艺人才能去的地儿了,都还是如此,就更别说是其他普通艺人了。相声这门艺术跟评书比较像,二者赚的钱其实也差不了太多。
其他艺术也都差不多,戏法也是一样,就那么几个观众。真正能赚钱的是唱戏的,在民国时候这可是真正的主流艺术,万人追捧啊,戏园子的观众那是挤得一个满满当当,房檐上吊着看的都有。
艺术行有这么一句俗话,叫做北京学艺,天津成名,上海赚钱。北京是大部分艺术的发祥地,所以艺人一般都是在北京学本事。天津是九河下梢,曲艺窝子,懂行的观众太多了,同行也很多,能在这里闯出名气来,那才叫真本事,才算是真的成名。
上海是现在最有钱的地方,也是艺人们最想去赚钱的地方,也是最能赚钱的地方。一个顶级的京戏艺人,像谭鑫培,大前年也就是1915年去上海唱戏,10天就赚了8000大洋,平均一天八百大洋。当然了,他走穴的那个九亩地新舞台戏园子,赚了足足三万大洋,一举从濒临破产的状态翻了身。
没错,就是这么牛逼。
而这年间最牛逼的电影演员,一部电影演下来不过三四百大洋,跟一个大教授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
而这年头,一个四口人的家庭,一年只需要150个大洋,就足够他们生活的很体面了。
谭鑫培当然是这年头最顶尖的京戏艺人了,但是秦致远也是这年头最顶尖的评书艺人啊,但是他赚一年也比不过人家一天啊。
就算是二三线的小京戏班子,唱一出戏都有二三十个大洋。这可不是后世没落的传统艺术,这年头的京戏艺人可了不得,跟后世开演唱会的天王巨星有的一拼。
像孙菊仙前几年给袁大总统唱了一出堂会,人家称了帝的老袁同志赏了他二百大洋,孙菊仙嫌少,他以前给慈禧唱的时候可没收过银元,他都是直接收银两,所以他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一边扔大洋玩,到家了,二百大洋刚好扔完,你说多气人?
这帮小屁孩是真的没啥钱,吕杰诚和高杰义就不用说了,都还是学徒呢。秦致远虽说是顶尖的评书艺人,可他懒啊,从来不挑灯晚儿,而且一年顶多干半年活,剩下半年全在玩,冬天不肯出门的,王八茶馆这里的活儿应完了他就要冬眠了,一年赚到的钱也就只够花销的。
金单就更惨了,天天被轰下台,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跟家里关系又不好,他比高杰义还穷呢。
至于李寿海这个家伙,估摸着这个臭小子可能有点小金库,但是看他这幅流哈喇子的样子,也就知道他没见过什么世面。
毕竟不是唱戏的,哪能天天吃得起这大饭馆呢?
高杰义赶紧招呼几人:“来来来,就别杵着了,赶紧动筷子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