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在少年》
第32节

作者: 闗风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孩子自然很冤枉,要么是屈从,变成温顺听话的妈宝儿,要么就反抗,变成不孝的逆子,或者是浪子,于是也就被判定为白眼儿狼不懂事,不够谦恭善良了。
  其实,那些强势的父母在不淡定的时候,不妨也想想自己年轻的时候是个什么样子来着?是不是也想逃离长辈的大石头,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哪怕会因此吃亏上当头破血流一回呢。被窝里偷看禁书,装病翘课去看电影,给仰慕的同学递小纸条表白,都是在尝试:不听话。然而,这并不影响你们现在成为一个三观端正、事业有成的谦谦君子,或业界女强人啊。
  慈母多败儿的结论不是偶然的,证明:并非每个完全的付出都能百分百收到对等的回报。也不一定是孩子不想回报,不懂感恩,只是远远不够。而长辈们所认为的无私奉献和付出,施加在孩子身上,很可能就变成了无形的压力、愧疚、亏欠、负债,甚至是桎梏、是罪恶感,会让他们有种被强加的无辜和委屈。为了不受道德上的谴责,只好放弃自己,或者充当叛逆。
  母慈子孝是很美好的亲情,但也应该有度,有分寸,有界限感,而不是你我不分才叫爱,牺牲自己方为孝。
  如果长辈不能接受孩子的:独立思维,独立人格,能独立选择自己的三观、爱好、前途,甚至姓取向,那么这样的关爱和付出,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控制与霸道?怎么赢得真正的孝敬?还指望如何回报?即便有些子女做出听命恭顺的尽孝模样,也是迫于社会舆论、责任和道义,并不一定是出于真心的爱慕和敬仰,真心的回馈报恩,难道这就是家长们所希望的“孝”吗?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用这样模糊不清的标准去衡量“孝”,怎能再去判断他们是否“善”?故“百善孝为先”的孝,一定首先是平等人格下的,真心回馈报答长辈的孝字。谢谢!

  日期:2020-03-05 12:37:41
  七号亓官阆月的论点是:孝是感恩,除了感激施恩的人,当然还可传递回报给其余的人。就像《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为了感恩主教的以德报怨,在发达后帮助了更多的人一样。一套被盗的银质蜡烛台,唤醒了一个浪荡男子在粗陋的外表下,深藏心底的善,唤醒了良知,最后才得以造福一方民众,甚至撼动、感化了一生的死敌。
  施恩不图任何回报,是善的最高境界,因此传递了更多的善意,这才是至善大爱所在!
  孝不仅仅是天天守着父母长辈,晨昏定省,更是将这份善意回馈给社会,温暖更多的人。有很多人为了事业国家社会,不得不离开家庭,远赴他乡,担负职责。比如卫戍边防的战士,节假日值班的医护人员,时刻警惕火灾的消防官兵,甚至是假期坚守在城市里的快递小哥儿,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别告诉我:他们节假日坚持工作,能挣三倍工资。这不是钱能买来的责任感,你做不到,并不等于别人都做不到,您是为了奖金加班,未必人家就是。这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狭隘了。
  很多行为不是能用钱财买来的,换做是你,你未必选择这样过节吧。他们不是不想回家,只是有一份责任在告诉他们,现在还不能。他们坚守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这是更大的善意。因此,咱们不能说他们不孝,更不能说他们不善吧?
  尽孝是儒家的基本观念,早已在华夏民族心中根深蒂固,成为东方的传统道德标准之一。不过,东方人最常见的道德观有三大体系,即:儒释道。他们三者之间还是有根本不同的,他们讲的是:俗、仙、佛的三种不同境界,孝只不过是其中基层而已。这是另一个讨论主题,请恕此文不做赘述。
  日期:2020-03-05 14:09:17
  “那,亓官同学能不能进一步比较一下,儒释道在尽孝这方面,有什么最本质的不同?今天就是来探讨的,索性再解读一下吧。”孟教授本人似乎对这个深层的观点更加感兴趣,鼓励亓官阆月继续做进一步的分析。
  “好!我的看法未必成熟,仅供参考吧。”亓官阆月放下文稿,大大方方地即兴解释:
  儒家,入世哲学,上下等级森严,注重纲常伦理,讲求克己复礼。为了信念可舍生取义,自己的生命远不如德行道义重要。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面荣辱,比身家性命更珍贵。大丈夫理应修身养性,尊崇父子君臣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恪守妇道方为重。男人主外持家,庙堂承重,故可以一夫一妻多妾室,为祖宗家族开枝散叶;女人却必须三从四德,从父从夫从子,心无旁骛,成为附庸才是正道,推崇守寡贞洁立牌坊。其实,对于男女道德,也是双重标准的。正像杜天纯的论点,孝道正好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等级思想体系。所以,才备受孺子推崇,特别是那些掌权的大男人们。这样,道德秩序坚固,社会就相对稳定,平民百姓都安分守己,乖乖地听话做事,皇上大人宗族家长们也就安心了。

  多亏,我们生不逢时,没有活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像我们这样的女生才有幸得到了尊重,有了今天公平的发言权。姐妹们,让咱庆幸吧,为自己迟到了几百年。(女生们掌声热烈!)
  (待续!)
  ==========================
  日期:2020-03-05 14:24:29
  ==============================================

  【25】*百善孝为先(四)
  玲025)忠孝难两全,范文争议太热烈;道德在人心,同学站队很纠结。
  道家,出世哲学,崇尚尊重个体,释放天性,反对阶层等级和观念束缚,嘲讽繁文缛节,乐于超脱尘世间的诸般困扰,过上:逍遥自在、无拘无束、长生不死、随性洒脱的神仙生活。讨论的是:无用方为大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鲲鹏展翅逍遥九万里,梦里蝴蝶尚在做梦否?诸如此类人生智慧之大道。因此,他们不去讲究什么孝与不孝,那是凡间俗事,与本尊何干?它非常智慧地将社会地位上的较量与争斗,转移到如何养生长寿的层面。虽然不那么听话了,自由散漫,但眼界放宽,也就不大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地位上下、权势高低,此心安处是吾乡。既然大家都在关注自己的居家小日子以及如何延年益寿,自然就减少了争权夺势,利益纠纷,于是,也不会造成很大的社会动荡了。

  佛家,救世哲学,人生就是来受难历劫的,苦是前世因果,善恶报应,必须忍受的业障。只有积德行善消业积福历尽劫难,渡越生死出离苦海,才能摆脱六道轮回之苦修世化神成佛。他们讲行善,因为众生本平等,不仅仅是对生养自己的父母要善待,而是对天下所有的生灵,哪怕是跟你有仇怨的人,甚至是动物畜生,也都要慈悲为怀。
  因为,凡是跟你今生有缘遭遇到的人或物,前世皆有因果关联处,必定是数不清的恩怨,你报我答扯不平,后世还有理不完的瓜葛。有些子女就是来报恩的,所以孝顺得令旁人羡慕。也有子女貌似不孝顺,但也有可能就是来了怨的。虽然气得人要命,令父母窝心得人神共愤,那也是你们必须要忍受和偿还的。这辈子不了结清楚,你们下辈子还得继续还,您躲不开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