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那又怎样?这都只是传说而已,古人愚昧落后罢了。”云杉忍不住呛声。
“呵,你们这些可怜的蠢货!总是试图否定神话的合理性,却无法撼动一分一毫女娲作为母神的至高地位。哼!记住我的话:神话等于远古时代的真实!不信你们看,你们现在就处于神话的中心——栗广之野。”老太婆反唇相讥。
云杉还欲与之抗辩,被我拦下,我示意她继续说下去,因为我注意到一个重要的信息,并且,我也相信神话必然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
吴禄在一旁百无聊赖,无奈耸肩表示一个字都没听懂。
我问她既然她说这里就是栗广之野,那十神又是指的什么?她自己又是怎么知道的?如何证明她所说之话的真实性?
通过交谈,我这才慢慢在脑海中还原出了整个事件的真相。
原来,她是附近村落里为数不多的神职人员,也就是哪家生病、生孩子、做法事、死了人啥的去跳大神的那种神婆,改革开放后就逐渐没了什么市场。年青的时候因为从事这种职业村里不少人说闲话,觉得这种人晦气,生的孩子容易夭折,也没谈个夫家,就不存在后代这一说了,老了这门生意日渐式微,就靠着年轻时累积的财富和几亩薄田度日。
但她并不想一辈子就这么完了,她也坚信自己不会就这么在偏见和恶意走向生命的终点。
因为她早年的时候,一个老道路过她家门口的时候向她讨过一口水喝,那个老道作为报酬给她免费卜了一卦,说她在某某时间某某地方亲眼见证神迹的发生,从而得到一种至高无上的预言能力。就是这么一句漫不经心的谶言,却在她的心里生根发芽,她这么多年一直在窥探一个机会,一个脱离惨淡生活的机会,一个狠狠报复世人的机会,她变得绝望而偏执,那句话成了拯救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和生存的动力。
其实这种心态我非常可以理解,一个神婆或神汉,跟一个预言家一个被称为先知的人是远远不在一个量级上的,一个平淡无奇的人生看似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标配,却永远不是大部分人追寻的最终答案,如此,我就完全可以理解眼前这个人的不甘、执念和疯狂。
在漫长的年月中,她终于琢磨出了所谓神迹到底为何物、地点为何处?预言中的日期终于如约而至,她早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顺利找到那片被隐藏的所谓“栗广之野”的荒野,见到了传说中寄存十神神力的石像,也亲眼见证了那令人震撼的神迹,最后遇到了我们这群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
然而看到我之后,她突然幡然醒悟,她永远都不是神话的核心,神迹从来都不是因为她而展现,而她才是那个应该为偶然闯入这里而感到三生有幸的人。
我十分好奇,这一切跟我又有什么关系?跟我的手串、我的姓氏又有什么关系?
“弘农杨氏?”我难以置信地反问道,心说什么鬼,我姓杨的怎么都不知道有这茬事,该不会是这老鬼随便忽悠我的吧?于是对她说道:“我家世代贫下中农,读书少,别骗我!”
不过听她这么一提,我倒是想起来了我爹曾无意间提过的事情。
据说,我们祖上是从江西逃难过来的,最后在湖北一小村庄定了居。其实许多人都知道,很多时候村落都是由一些关系亲密的氏族所组成的,要么是整体搬迁,要么是举家逃难,虽然原因不一,但是村里人细细算起家族历史来,总能找到沾亲带故的点。
而中国人大多数往上三代数都是农村人,作为在乡下待过的孩子,我们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关于氏族枝干、姓氏起源、辈号堂号之类的传统文化。
我每次跟我爸说到这种话题,都特别有求知欲,因为我觉得这种话题特神秘。
我爸就说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大概九十年代的某天午后,桑拿天,我太爷爷带着全家人在大门口乘凉。突然万里晴空说变就变,顷刻间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我老太爷看着不对,估计要下雷阵雨了,立刻提着小板凳就往屋里冲,果然人前脚刚进屋天后脚就打下豆大的雨点来。
雨势越来越大,我爸和他两个兄弟就呆呆地倚在门口望雨落。这时,雨中一个模糊的黑影忽然映入眼帘,我爸他们还没反应,那抹黑影就冲进了堂屋来,我爸他们定睛一看,竟然是个衣衫褴褛、糟里遭气的淘花子(叫花子)。
孩子们一下子炸锅了,朝着我太爷就一阵叫唤:“爹爹爹爹,淘花子跑里屋来了!淘花子跑屋里来了!”
我太爷也是个善心人,就连忙制止了孩子们:“东里西里(胡说)!人家就进来避个雨,瞎叫唤么子哟?”说着就搬凳子让叫花子坐下,请他喝口茶歇歇脚。
叫花子走时千恩万谢,问起我们家姓氏来,太爷说免贵姓杨,叫花子恍然大悟,说道:“是四知堂后人啊!”太爷哈哈一笑,这事就算是过去了。
多年后我爸跟我谈起时还笑话那叫花子知道个啥,也不晓得在哪儿听到的话就揣着说。我记得我当时还问我爸这话到底是真是假,我爹神秘一笑:“据村里老人说确实是这样,但据说据说,不就是没有根据瞎说,鬼知道是真是假哟!”
后来有次我偶然想起来,就顺手查了查关于“四知堂”的事情,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所谓堂号,其实就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某一同族人的共同徽号,而我发现四知堂的堂号起源竟然可以追溯到东汉杨震。
话说这东汉杨震,就是我所谓的先祖,是个大官,到底有多大权力呢?大概就是那种他路过一个郡县,郡守都要半夜偷偷跑来给他送五斤金子的水平吧。面对这种赤果果的诱惑,我祖先作为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当然是严词拒绝了。但送礼的人贼心不死,还继续大言不惭地劝说我祖先:“这大半夜的,就算你收了我的礼,也没人知道啊。”杨太守听了打了他一巴掌,说道:“怎么没人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而这“四知”其实就是四知堂堂号的由来,杨震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四知堂的始祖。
当我的思绪还在千里之外漫游时,老太婆的声音忽然一下子把我拉了回来,仔细听了听她的解释,我才明白过来,原来她口中的“弘农杨氏”就是四知堂所指的氏族!
稍微了解点古代历史的人,应该都很熟悉盛行一时的氏族门阀制度,而弘农杨氏,就是天下杨姓的第一望族。自杨太守以来,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备受尊崇。无论是初唐杨炯,还是盛唐杨贵妃;无论是三国杨修,还是北宋杨家将,等等这些历史名人均系弘农杨氏族人。
弘农杨姓名人数不胜数,可眼前太婆却偏偏提这两位:其一是玄宗宠妃杨玉环,其二则是播州领主杨端。
杨贵妃位极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逸闻趣事素来为世人熟知;但这个杨端又是何许人也?就是这个被历史遗忘的小人物,又有什么资格与杨妃相提并论呢?
说起杨端,不得不提起的却是一段被历史的废墟掩埋的,铁与血、尘与土的惨烈家族政权兴亡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