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的反应倒是挺快,闻讯赶来的挪威海军,对英国人侵犯其领海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两艘挪威鱼雷艇,更是横停在海湾口,阻止英舰的行动。这些北欧人说谎话不脸红,他们胸脯拍得震天响,向英国人保证说:“德国船上绝对没有英国俘虏,我们都检查两遍了。”
①“老马克号”也称“阿尔特马克号”,只不过前者更好记,所以就用了。
我找到的约星海湾图片,果然是个小海湾。。
日期:2009-05-23 18:46:28
连载38
既然挪威人这样说了,英国人也不好意思再固执下去,就在他们打算撤退的时候,却收到了丘吉尔亲自发来的电报:丘吉尔命令(原文):
除非挪威的鱼雷艇负责护送"阿尔特马克"号前往卑尔根,舰上有英国和挪威双方卫队驻守,并由双方共同护航;否则,你应该派兵登上"阿尔特马克"号,释放俘虏,并将该舰占领,听候进一步的训令,再行发落。假使挪威鱼雷艇进行干涉,你们便应警告该艇离开。假使该鱼雷艇向你们开火,非到进攻形势严重时,不得还击。如果形势严重,必须自卫,则所用的火力,切勿超过必需的程度;如果对方停止炮火,我方也应停止。
英国指挥官严格的执行了丘吉尔的命令,当天夜里,英国人把军舰上的探照灯全部打开,直射挪威鱼雷艇,并强行越过挪威舰艇的封锁线。就在英国军舰将要接近“老马克号”的时候,德国船员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们开足马力,全速向英国军舰驶来,企图撞击英国巡洋舰,但结果是让人尴尬的——撞上了浮冰,自己反而搁浅了。
在两舰艇相靠以后,这些德国人仍试图阻止英国检查人员登船,他们手拿棍棒,大厨们手提菜刀,围在甲板上,夹杂着口词不清的英语进行咒骂。骂什么?骂英国人违反国际法呗,这可是德国人的保命符。
还是那句话,德国人太天真了,既然英国人敢强行登船了,还不敢开枪吗? 一阵枪响过后,前一刻还得理不饶人的德国船员,立刻四散逃命,并当场被打死4人。德国船员怎么也没有料到,英国人居然敢开枪,有些吓傻的水手居然扑通扑通的朝海里跳,幸亏有挪威军舰在旁,实施营救,不然非被冻死不可,挪威海军也没办法,自己是鱼雷艇,惦念了一下,斗不过英国巡洋舰,也只能默然旁观。
就这样,英国军舰救走了299名俘虏,并在挪威军舰的怒视之下,得意的扬长而去。事后,挪威政府当然是表达了“强烈的抗议”;德国报纸更是跳脚直骂,说丘吉尔的行为是:“海盗”。
德国海军参谋部在日志末尾写道:“从英国海军部的命令及英国海军的行动步骤上,无疑可以看出对阿尔特马克号供应船的军事行动是精心策划的,或者说为解救船上的俘虏,必要时不惜侵犯挪威水域。”
如果从前希特勒还没认清,现在他是认清了,在办公室里,他用指关节扣击着地图,坚定的对雷德尔元帅说道“我们一定要拿下挪威,挪威的抗议简直软弱无力”如果德国再不采取必要的行动,等到英国登上挪威领土,一切都晚了。
在这个时候,后勤部的首脑们,也合事宜的拿出一个报告,是关于瑞典的铁矿石的重要性。
他们对希特勒说,德国工业每年消耗的铁矿石的数量高达1500万吨,而1100万吨需要依靠瑞典的进口。这些后勤部门的专家声称,假如英国控制了北欧诸国,那么在5个月后,德国的军工产业将濒临崩溃,别说生产坦克,就是螺丝钉也造不出来!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丘吉尔也看到了这一着,他精准的看出了德国工业最薄弱的一环,就是对瑞典铁矿石的依赖。而瑞典的铁矿石在很大程度上,恰恰需要挪威西海岸的港口进行运输,并通过挪威领海运抵德国。如果英国尊重这个水上走廊,就将听任这种贸易在中立国的掩护下自由进行。英国虽有绝对的制海权,也无可奈何。
在1月20日,丘吉尔在一次广播中呼吁:“中立国基于对国际联盟公约的义务,应该自动与英法合作以对抗侵略”。结果引起强烈的国际反感,比利时、荷兰、挪威、丹麦、瑞典、瑞士等国舆论都为之大哗。英国政府十分尴尬,只好酸溜溜的宣布那仅代表丘吉尔先生私人的意见,与我们英国政府无关。
这件事看出了丘吉尔的态度,对于他来说:“胜利”是最终目的,一切法律约束在“胜利”面前,简直不值一提,谁会去追究胜利者的责任呢? 丘吉尔是这样认为的,希特勒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好戏也上演了。
日期:2009-05-26 08:06:35
连载39
双方的准备工作
早在1939年9月,丘吉尔就准确的看出,德国战略上最薄弱的一环————资源匮乏。
他首先提出了两项可以置敌于死地的建议:
1.瑞典的铁矿石
2.罗马利亚的石油。
没有铁矿石,就造不出飞机、坦克;没有石油,就是造出来,你也开不动。这招狠,确实狠,虽然看似简单,但确实有效。用中国的话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丘吉尔先生的意思是:我们民主国家,正在英勇的抗击德国对西欧的扩张,换言之,我们打的是一场正义的战争。你们中立国不但不表达一下诚意,还以物资敌,大发战争横财,他点名批评的就是挪威、瑞典两国,他希望外交部来一些“强烈的手腕”,来阻止这些中立国对德国的帮助。
生活过的很滋润的北欧人,是很实在的,德国可是他们外资上的大客户,不卖它东西,喝西北风去?这些国家政府联合起来抗议丘吉尔那满嘴跑火车的言论,搞的丘老先生狼狈不堪。
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
丘吉尔的提议遭到拒绝后,就开始不断暗示英国外交部,他说:“我们对中立国的态度是不是太软弱了,我看,不如来点强硬的手段”。
当然,这是委婉的说法,说直接点就是:如若这两国不服,打服就是了,直接派军队去,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那些英国老绅士连连摆手,“这样的做法是会遭到国际社会谴责的,我们大英帝国怎么能使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呢,不行,绝对不行”。尽管丘吉尔解开浑身解数,到处宣传自己的观点,上至首相张伯伦,下至参议院各议员,经过2个多月的说服工作,但毫无进展。
就在丘吉尔很郁闷的时候,机会来了——苏联入侵芬兰。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入侵北欧小国——芬兰,世界舆论都对芬兰表示同情,各国政府更是强烈谴责斯大林这种无耻的行为,12月14日苏联被开除出国联,美国撤销了对苏联的经济援助,就连那位大腹便便,毫无原则可言的墨索里尼,也愤而召回了驻苏大使,并承诺给予芬兰武器上的支援。
英、法两国社会各界,也通过政府的支持,在伦敦开设办事处,招募自愿军,提供飞机、坦克,准备赴芬兰作战。
大家可别忘了,现在 英、法还同德国处于战争状态,西线随时都有危险,但英、法两国政府还是愿意慷慨解囊,出力相帮,大洋彼岸那些荷尔蒙过剩的美国人,也都乐颠颠的跑来伦敦,参加这个“多国部队”。
不可否认,这个动机是很纯的,他们仅想帮组兄弟国家——芬兰,抵御社会主义苏联对欧洲国家的侵食。
但是,动机很不纯洁的丘吉尔老先生,很合事宜的又跳出来了。
他首先找到首相张伯伦,他说:“这可是个好机会啊,我们援助芬兰,物资、士兵就一定会通过挪威领土,我们在那搞个军事基地,修几个飞机场,不就间接的控制挪威了吗? 这样,我们既然可以援助芬兰,又可以从军事上阻截瑞典,挪威政府对德国提供的铁矿石,是一举两得的事啊。而且,还不会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
这一次,张伯伦同意了丘吉尔的看法。说实在的,在英国,人人都同意丘吉尔的看法,只是从道义上说,无理由得去侵占一个中立国家太不厚道了。现在,既然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那当然是立刻拍板同意。
已经太迟了。因为,希特勒也没有闲着,他也在迅速的展开自己的行动,只不过,希特勒老先生,是不会受到道义上的约束地。
日期:2009-05-26 08:56:48
连载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