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您真有眼光,这可是我的镇摊之宝!”摊主丝毫不介意吴夺还在,把用在手串上的“镇摊之宝”又用在了烛台上。
“看着是挺别致。”老太太应道。
“那是,这可是金丝楠阴沉木的烛台,而且是清代的老古董,好东西啊!”摊主笑嘻嘻接口。
“烛台不都是一对吗?”
“都说了是老古董,收来就这一件,我也没办法啊!”摊主应道,“这个,也可以单独用嘛!”
“没别的烛台了吗?”老太太显然对所谓的古董不感兴趣,“我要用的,必须是一对啊!”
“有,有!”摊主也看出来老太太对此不感兴趣了,便立即从身旁的大纸箱里拿出了一对崭新的烛台,外面还裹着黄麻纸,“这是红木的,做工很好,也上档次。”
见老太太放下了单只老烛台,吴夺便拿了起来,冲摊主道,“我看看。”
摊主忙着做老太太的生意,只对吴夺点点头,便又和老太太说了起来。
吴夺先是仔细看了看,这烛台有个一尺的高度,底座是半圆形,中间是筒形,顶部则是碟形,整体造型比较简洁,没有太多雕工,只有几道弦纹。
这还真像是金丝楠阴沉木的,只不过木料的品相一般。
阴沉木是经过大自然的变迁、产生炭化的木料,所以入手较轻,按说并不适合做烛台,因为烛台上会插放蜡烛,质地轻的木料,不稳当。
不过,这烛台的底座封了铜,这样底就重了不少,变得稳当了。
审视之后,吴夺贴上了左手中指······
等吴夺忙乎完了,老太太也买了一对新烛台走了。
“老哥,这烛台怎么卖啊?”
“你看看,说你有眼光,你就是有眼光!看上的东西,都是我的镇摊之宝!”摊主刚宰了老太太一笔,心情不错,“这可是我这里唯一一件老古董,收来就很贵啊!”
吴夺笑了笑,静等下文。
“这样,我还给你个最低价,整数一万块!怎么样?”
“日元啊?”吴夺笑道。
很多人都知道,金丝楠木自古以来都是名贵木料,而且限定皇家专用,所以一提金丝楠,都会觉得价值不菲。
但实际上,现代的金丝楠木工艺品和金丝楠阴沉木的工艺品,两者价格差不多,都不算很高,具体得看品相。
比如一串金丝楠阴沉木的圆珠手串,普通品相的,几十块就搞定了。
而品相好的,水波纹漂亮的满的,才会到几百块或者过千。
当然,收藏级别的也有贵的,比如龙胆纹的,满瘤疤纹的,可能得上万。
所以,小件工艺品,哪怕累积到同样的量,和整根木料、大型家具,价值还是不一样的。工艺品甚至可以用边角料。
而且,古代和现代不同,古代技术条件有限,市场也不开放。
这个金丝楠阴沉木的烛台,从木料价值上看,也就是几百块的事儿。
吴夺并不是乱砍价。
“小兄弟,你是诚心买嘛?”摊主一听日元,眉头不由皱了皱。
吴夺很认真地接口道,“这是金丝楠阴沉木不假,可你这一万太高了也!你这个烛台,料子很普通,只有寻常木纹;工也简单,几百块我觉得可以了。”
“谁说的?这金丝很漂亮的!”
“要不咋叫金丝楠呢?”吴夺笑了笑,“金丝楠阴沉木,对着阳光一晃,都会有金丝的感觉的。”
摊主顿了顿,“还是不一样,你说的是工艺品的价儿,我这是清代的古董呢!”
“你怎么看出是清代的?”
摊主一拧脖子,“我这做木头生意很多年了,这点儿眼力价还没有么?”
“这样,我最后给你最高一口,一千!行,我就拿了;不行,那就两便。”吴夺也不啰嗦了,抓住狗笼的提手,作势起身。
“太少了太少了!”摊主摆手。
“行,那你忙你的,先走一步。”
吴夺起身,抬步就走。
走的时候,他并没有太过担心摊主不叫他。
因为摊主叫的一万,显然太虚了。同时,他出过价,就表达了想买的意向。
对于古玩摊主来说,不怕像吴夺这样还价低、砍价狠,就怕像刚才那个老太太那样,直接就不问价。
当然,这个摊主不是做古玩的,但是他说了,是他单独收来的。他不做古玩,却如此收来的东西,很可能价不高。
“我说小兄弟,你再加点儿!”
果然,吴夺刚迈出一步,摊主就开口了。
吴夺停步,半转身,“我从几百加到了一千,就是因为不喜欢啰嗦。”
说罢,再次迈步。
“五千!行了吧?”摊主喊。
吴夺一边往前走,一手拎着狗笼,一手举起来,朝后甩了甩。
“回来吧!差不多给你了!”摊主又喊。
吴夺这次回来了,走到摊子前,“差不多是多少?这东西你知道我为什么会买么?因为我就是加工珠子的,有客户跟我订了一串手持,还想要同料;我呢,本来想从网上订一块木料,对方报价也是一千,不过得发快递,慢点儿。”
摊主一听,“好家伙,原来是同行啊!”
“谁跟你同行?我是手艺人。”吴夺一本正经说瞎话,“你要卖给我,我就不要那块料子了。你一千不卖,我就等两天。今天算是赶巧的事儿。”
“拿着拿着吧。唉,我收来就一千,合着白忙活。”
一千收的?骗鬼去吧。就在寺庙边上,信佛的老太太你都照宰不误。
吴夺也不啰嗦,扫码付款。
摊主给装进了塑料袋里。
货款两清,走人。
回到家里,吴夺先把化肥放出来,给他的盆里倒了水,自己也开了瓶可乐喝了两口,而后拿起了烛台。
又是一件内有乾坤······
这年头,是不是只有这样才能捡漏啊?
确实,如今的古玩市场,是很难明睁大眼地从人家眼皮子底下捡漏了。一来漏儿本来就几乎没有了,二来哪会专等着你来?
而真正的好东西,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开门的,店主和摊主也大都不是外行,哪会轻易漏出去呢?
漏不好捡,打眼的倒是越来越多,因为顶级高仿的水平,在科技进步、信息通达的条件之下,水涨船高,魔高一丈。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一刻对于吴夺来说,还是很刺激的!
这烛台,不是清代的,可也不算新,是民国的。
烛台底座封了铜,却并不厚重,只有一层铜片!
因为这底座里头,藏了一件瓷器!
只是,这次听到的内容太少,只知道有件瓷器在里头。或许,是因为烛台本身就具有了铜和木两种材质,“外围”复杂。
但仔细想想,这暗藏设计,其实很巧妙。
若是密度大的木料,比如颜色沉凝的红木类,底座封铜就会显得奇怪,因为本不需要,还破坏了美感,画蛇添足。
而阴沉木很轻,想做烛台,底座就得稳。底座封铜顺理成章,铜色和金丝还能相互映衬。
这件瓷器,就藏在半圆形的底座里。从外面看,看不出封铜有多厚,所以瓷器增加的重量,会让人觉得是封铜导致的。但实际上呢,薄薄的铜片并没有增加多少重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