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之路》
第56节

作者: 胡麦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明代,又一个有艺术追求的皇帝登场——宣德皇帝朱瞻基。永乐皇帝朱棣的“好圣孙”,配合开创了“永宣之治”;而他的艺术造诣,同样很高。

  看看宣德官窑和宣德炉,也能窥豹一斑。
  朱瞻基也喜欢上三代青铜器,宣德时期官仿上三代青铜器,很有水准。
  说仿古,好像少不了乾隆,但是乾隆朝高仿的上三代青铜器,跟李隆基、赵佶、朱瞻基这三个皇帝时期的官仿水准比起来,质量做工明显相形见绌。
  吴夺了解到这是开元时期的官仿之后,了解到是李隆基场子里出的东西之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锈色这么自然。

  这件青铜簋,虽然不是上三代的,但依然是生坑,只不过出自“唐坑”。
  不过,根据吴夺的知识储备,还知道一点,那就是李隆基时期官仿青铜器,那是纯粹的仿古,不是为了迷惑人忽悠钱。所以,官仿青铜器上,一般会刻上监官的花押。
  但是吴夺没看到。
  很奇怪。
  那就再找找。
  外壁是不太可能有的。腹部是兽面纹或者说饕餮纹,有纹饰的地方不会乱刻;高圈足上环绕一圈勾云纹,也不可能;两耳更不可能。

  最可能的是底部和腹壁。但是,底部已经仿古铸上了“父丁”两字铭文,应该不会再刻上花押破坏整体美感。
  腹壁才是重点。
  就在吴夺继续仔细看的时候,常松已经开口问价了。
  毕竟是生坑货,得缩短整体时间,一个看一个问,两不误。
  老头儿接过常松递来的一支烟,吧嗒了两口才说,“我呢,今天是就带了这一件试试水,旧货市场毕竟偏,不如赤霞山;但是赤霞山呢,人多眼杂,这样的东西我也不敢轻易带过去。今儿咱老少爷们有缘,我给你个最低一口价。”
  “我听着呢!”常松吐出一口烟圈。
  “一百个!不讲价。不行的话,看的时间也不短了,赶紧合上吧。”
  同样是西周的青铜簋,价格之间的差别却很大。就这一件来说,体量小,纹饰属于常见品类,绿锈也不怎么美。最好的一点,就是有铭文。
  判断上三代青铜器的价值,铭文是很重要的。战国之前的铭文多是铸造,战国之后刻铭多了起来。
  一般来说,青铜器的铭文字数越多越好,内容越少见越好。比如堪称国宝的毛公鼎,将近五百字的铭文。
  但也不尽然,比如后母戊鼎,仅三字铭文,一样是国宝。因为它重要,是商王祭母的,祭祀对象又是上任商王武丁的老婆;再就是体量特别大。
  而这件“父丁簋”,综合条件并不怎么样,两字铭文不多,也没啥特殊的,所以正常来说,也就是一百多万的样子。
  但是你悄悄出手生坑货,不能按照仅仅略低的行情来,不然谁买你的啊?从正规大拍上找岂不是更踏实更靠谱?又不是加太多。
  而且,就这么个旧货市场里的摊子,你能塞行李箱里带过来,张口一百万也很违和。

  虽然常松本来就是抱着只看不买的想法的。
  “太高了!”常松摇头。
  “这样,你让你朋友先别看了,咱们放起来谈价。”这时候有人路过摊子,老头儿不由说道。
  也正在此时,吴夺在这件“父丁簋”的腹壁一处弧形偏上的位置,发现了有一小块绿锈和周围微微有些不同!
  顺势用指甲划了划,感觉这一小块绿锈比周围的也要松散一些。
  吴夺明白了!

  “看完了么?”常松扭头,“摊主让放起来谈价。”
  “好!”吴夺点点头,就此撤手。
  两人又绕到了摊子前蹲下,老头儿顺手给“父丁簋”套了个黑塑料袋,又合上关好了箱子。
  “一百个?”吴夺看了看老头儿。
  “你们买不买得起都是这个价儿,最多让出个九九归一。”老头儿正色道,“东西不好找。这地方,我来过三周了,今天要是还没大买卖,我就干脆不来了,去趟别的路子。”
  吴夺已然看明白了,所以笑了笑。常松没看明白,也笑了笑。
  不过,吴夺听了老头儿说“买不买得起”,还是有些不太爽利,“老爷子啊,这东西要是西周的真品,你说的价儿是值的。”

  老头儿一听,眉头微微一挑,“怪不得他非要和你一起看,合着你来掌眼啊。小伙子,买不买两说,听你这意思,到不了代了?”
  “既然不买,我哪能乱说到得了到不了代呢?不过老爷子,咱们可以谈谈行情,就这样的青铜簋,如果是唐代仿西周的货,那价值,可就低多了。”
  老头儿眼神骤然一变,旋即又笑起来,拱拱手,“是我眼拙,失敬失敬!小哥既然不买,那就烦请抬抬手。”
  吴夺心道,他果然是知道做过手脚的!
  这就是用来蒙人的。
  将一件出土的唐代官仿西周青铜器,去除原先的监官花押,这点儿地方再重新做旧做锈,当成西周的来卖。
  真真假假,本就难辨,而且只在微小局部做手脚,也还是生坑货,迷惑性确实极大。
  “老爷子我就是随口一说。”吴夺应道,“这就走了。”
  “多谢。”老头儿放下心来,“我也该收摊了。”

  吴夺点点头,看了看常松,旋即站起身来。
  两人随后便出了七里堡旧货市场。
  “你不再看看了?我看你前头就看了一个摊子。不过,其他的我倒是都看了。”常松一边走一边说。
  “不用看了,从这两个摊子上就应该明白,明面上摆的都是普货。他们这几个摊子,虽然分散,却应该彼此相识甚至是一起的,暗卖生坑。”吴夺应道,“刚才经历一回,也就行了。”
  常松点了点头。

  上车之后,常松一边发动车子,一边问道,“我刚才听你话里话外的意思,这件‘父丁簋’是唐代仿品?”
  “对。因为他说‘买不买得起’让我很不爽,所以才点了他一下。”吴夺皱眉,“还是不够沉稳啊,何必去点他呢?我也没什么好处,他也不会收手不再蒙人。”
  常松叹口气,“唉,古玩行的水,本就这么浑······不过,这帮人,上次居然没被查到。”
  “我猜啊,除了这个老头儿,别的东西都不在摊子上,要看得换地方。这个老头儿呢,很会看人,只藏一件,不见兔子不撒鹰。”吴夺看了看常松,“怎么,激发了你的公心,要配合稽查队执法?”
  “我要这么干,是不是有点儿蛋疼了?”常松腾出一只手挠了挠头。
  “干与不干,都有道理,关键看你自己。不过,没用了。依我看,我们走后,他们立马也会走,而且以后不会在这里做买卖了。”

  “就因为你点了老头儿一句?”
  “我不点他们也不会呆,因为‘父丁簋’露了,生意却没做成。”
  常松想了想,“你说这老头儿会看人,难道他看不出我们类似于逛灯的,只看不买?”
  “他看出来你是,但觉得我没准儿行,因为我从另一个摊子上买了一件老仿汝窑,而且也问了生坑货。在此之后,我接了个电话,然后你又过去找我;这个过程,他们之间是会通气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