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越到了1916年》
第23节

作者: 松岩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然。这可是情报处费了很多力气搜集的,数据绝对可靠。”
  上校不由得惊喜异常:这真可以说是一个梦幻般的结果!尤其是开战第一天,就击毙了老对手弗雷泽上校,真是大快人心。

  约翰上校跟这个弗雷泽交手一年多了,以前可没少吃弗雷泽的亏,曾经折损了无数人马,没想到如今终于报了一箭之仇。
  哈格尔这家伙运气真不错,一出手就立了大功,得好好奖励他和手下。
  不对,这功劳有很大一份应该算在李松名下吧?要是没有李松,光凭哈格尔能办到?以前怎么没见哈格尔这么厉害?
  约翰上校不禁思绪万千。

  只听得黑格上将说道:“你们不仅战果显著,而且自身伤亡很小,很了不起。前天早上,看到你们的伤亡数据只有2死2伤,我还误以为你们根本没出击。后来收到情报处的报告,才知道你们打死打伤敌军35人,其中还包括敌军最高指挥官。我这才明白,原来你们是打了个胜仗。”
  上校和李松这才明白前天发生了什么事:要不是情报处及时递上最新情报,只怕上校现在已经在监狱里了。
  真是好险啊。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哈默中将颇感兴趣地问道:“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要知道,其他部队损失比你们大得多,而战果却不及你们。”
  上校指着身旁的李松说:“我们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就是这个年轻人。”
  黑格和哈默本来都没注意到李松,听约翰上校提起,这才开始打量起他来。随即,两人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这是一个东方人的面孔,而且还没有军衔。
  上校把最初的地道作战经过介绍了一下。
  哈默赞叹道:“很好。这个华夏人提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计划,难怪你们能以最小的代价,取得如此战果。”
  “还不止这些,后来李松参谋又不断改进,提出了很多新的建议。”上校又讲了讲最近两天的战况。
  “不错,你们真是足智多谋,难怪战绩越来越好了。不过,听你谈了昨天的拉锯战,我有一个疑问。”
  上校连忙毕恭毕敬地说:“长官请讲。”
  “我觉得,你们的地面进攻太谨慎了,完全可以投入大部分兵力猛攻。”
  上校大惊失色:“长官,这样不行啊。虽然有地道里的哈格尔在牵制着德军,但敌人的重机枪仍然威胁极大。您看,昨天我军那么小心谨慎,都死伤了12人,如果发起密集冲锋,肯定会代价不菲。”

  “我不这么看。按照你们的战法,有了投弹兵的掩护,地面冲锋就算付出一定代价,黄昏前也肯定能拿下德军阵地。”
  “这......”上校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时黑格也发话了:“我看哈默中将的意见提得非常好,你们应该认真考虑一下。”
  上校顿时感到压力巨大,却不知道该如何答复,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身旁的李松。
  刚才在看了简易战报以后,李松就已经飞快地思考了一阵。现在见上校正望着他,他知道,必须亮出自己的观点了。

  李松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第一次发言了:“三位长官,我是这样看的:情报处的战报显示,我们给予德军的打击越来越沉重。既然如此,我们应该让德军的阵地成为他们的出血点,大量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这比夺取他们的阵地,效果要好得多。”
  李松说完,注意观察着黑格和哈默的表情,希望知道他们的态度。
  日期:2020-02-24 22:58:17
  第26章一场理念不合的讨论
  黑格和哈默面色沉郁,似乎并不赞同李松的这番话。
  这让李松有些不安:是不是自己哪里分析得不对?
  毕竟,他是个初上战场的人,在两位将军面前侈谈军事,颇有点“关公门前舞大刀”的感觉。
  想到这里,他有点不那么自信了。
  沉默了半晌,哈默开口了:“年轻人,你分析的有道理。可惜,你只是从军事角度看问题,却不了解法国人的感受。”
  这话让李松有些听不明白了:法国人的感受?什么感受?
  见李松一脸茫然,哈默说:“你来自华夏,想必不了解法国的历史。你知道普法战争吗?知道阿尔萨斯和洛林吗?”
  谁知李松却回答:“知道啊,我还知道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
  “嗯?”哈默深感意外:“你知道得挺多的嘛。”

  对于普法战争,熟读战争史的李松自然并不陌生:1870年,普鲁士即将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却让法国感到了威胁,于是两国爆发了战争。然而最终结果却是法国战败,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割让给普鲁士。
  作为欧洲有头有脸的大国,割地赔款的结局自然让法国耿耿于怀,时刻想着复仇。
  而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则讲述了阿尔萨斯地区一个名叫“小弗郎士”的小学生,上学迟到,却被老师告知这是最后一堂法语课,从明天起就要改学德语了。
  《最后一课》将法国人的爱国情怀体现得淋漓尽致。前世里,这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曾入选华夏的中学语文教材,为人所熟知,李松自然记忆犹新。
  哈默盯着李松看了一会,忽然明白过来:“你是来欧洲留学的,了解欧洲的历史不足为奇。既然如此,你应该能懂得我们法国人的想法。阿尔萨斯和洛林还在德国人手里,现在他们更进一步,都打到索姆河、凡尔登这里来了。不把这些侵略者赶出法国领土,我们绝不收兵,哪怕付出再高昂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李松自然能理解这番话,跟岳飞说的“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是差不多的意思嘛。
  然而,他却听得有点头晕。
  拜托,您说德国人是“侵略者”,那法国呢?且不说在世界上框了那么多殖民地,英国欺负华夏的时候,法国也没少参与吧?就这,还说别人是侵略者?
  当然,站在法国的角度,德国是侵略了,但这就是您蛮干的理由吗?为了夺回每一寸土地,就可以完全不考虑策略,只知道要士兵们冲锋?
  想起前天通过望远镜,看到阵地上还躺着那么多英军士兵尸体,李松于心不忍,觉得有必要再劝劝两位老将军。
  “各位长官,法国当然要收复失地,但也并非只有将敌人赶出国土这一个办法啊。”
  哈默有些听不懂了:“年轻人,你说的好奇怪。不把敌人赶出国土,又如何收复失地?”
  “有更好的办法啊,那就是将敌人拖住在法国的土地上,一点一点地消灭掉他们的精锐部队。须知,这些兵力才是他们国力的根本保证,一旦耗尽,他们就会根基动摇,一推就倒。到时候,还怕丢失的领土不能收回吗?”
  哈默想了想后回答:“你的方法确实很有哲理,但见效太慢,法国恐怕不愿意等那么长时间,我们更希望直接与敌人决战。”
  黑格也有些不耐烦:“作为军人,就要干脆利落地解决问题。这么转弯抹角的,没几个人有那个耐心。当然,你们愿意这么干,也有了战果,我不反对,但其他部队未必愿意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