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不进来?”
“哦,刚才我在外面恰好听到了两位长官的谈话,跟我有很大关系,我想了解一下事情的原委,就没有进来。”
“跟你有关系?”
“是的。德军俘虏说的那两个人,应该是我和投弹兵比利。当时我告诉比利,德军到过地道口附近,依据就是地上留下的鞋印。没想到隔墙有耳,竟然被德国人听了去,还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这都是我的错。”
上校有些恼火:“没想到是从你这里泄露出去的。”
“我很抱歉。”
莱恩哈德安慰道:“算了,你这也是无心之失,哪里能怪你呢。”
李松提醒道:“我觉得这个德军俘虏很滑头啊,为了能获得宽大处理,不得不透露些无关大局的消息,虽然能解答我们的一些疑惑,但其实已经于事无补,还让我们彼此责怪。”
上校点点头:“就是,这些消息没有任何价值,只会让人气恼。参谋长,你应该再审审这个俘虏,务必榨出点有价值的情报来。”
莱恩哈德点点头:“明白。对了哈格尔,你到指挥所这边来,应该有事吧?”
“是的,我听说今天参谋长亲自上阵了,这样太危险,以后还是交给我们来做吧。我手下的投弹兵已经训练完毕,想问问什么时候能再次派上用场?我都等不及了呢。”
上校笑道:“你是忘不了7月1日那几天的辉煌战绩吧?”
这话说到哈格尔的心坎上了:“是啊,那3天赢得太痛快淋漓了,我很希望再现那一幕。”
“这件事你不要找我,还是问李松吧。”
哈格尔看向李松:“今天,我在听说了参谋长的战斗过程后,对你说的地道战有了一些直观认识。以后,是不是要靠在地道里设置地雷、陷阱来作战呢?”
李松点点头:“这确实是地道战的主要形式。”
“可是这样一来,投弹兵的位置又在哪里呢?好像不需要他们了啊。”
日期:2020-03-11 16:32:56
第55章组建地道战参战队伍
见哈格尔忧心忡忡的样子,李松笑道:“别担心,投弹兵很快就会投入战斗的,以后还得靠他们挑大梁呢。”
哈格尔将信将疑:“真的吗?”
“当然。你想啊,路德维希何其精明,哪有那么容易上当?地雷、陷阱这些办法,不可能大量杀伤敌人,只能用来压制敌人,降低对投弹兵的威胁。要想对付德国人,还得靠拉锯战。”
哈格尔听了很兴奋:“没错,只要投弹兵能一直在横向地道里投弹,德国人的日子就好过不了。”
“对,而且投弹兵也是地道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游离于地道战之外的。”
哈格尔有些听不懂了:“此话怎讲?”
“很简单,如果我们只靠地雷、陷阱,而德国人又实在打不赢,他们可以选择避而不战,让我们毫无办法。但是,有了投弹兵就不一样了,持续不断的拉锯战,将逼得路德维希不得不设法阻止投弹兵。而只要他派兵出战,就会尝到地道战的厉害。”
莱恩哈德很赞赏:“上午赢得太轻松了,我当时就在担心,德国人要是从此做了缩头乌龟怎么办?那咱们的地雷、陷阱,不就只能用这一次么?听你这么一说,我就放心了,德国人想躲都躲不了,非得继续面对地雷、陷阱不可,哈哈!”
上校也感叹:“你这招确实高明,所有战法构成一个整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相信,以后该路德维希疲于应付了。”
李松点点头:“是的,所以投弹兵完全不用担心没仗打,稍等几天就该他们出战了。”
“好,那就等你消息。”哈格尔说完,兴冲冲地离开了。
哈格尔刚走,有人进来报告:“地道口的哨兵发现有德国人在活动。”
莱恩哈德深感忧虑:“德国人又在搞侦查了。如果让他们了解到地道的结构,咱们的优势就会减少,我看得派兵赶走他们。”
李松摆摆手:“没事,让路德维希去研究吧。地道的规模已经很大,拦不住德国人的。”
“如果德国人知道了地道的结构,又对地雷、陷阱加以防范,以后的地道战怕是不好打吧?”
“也难,也不难。”
上校和莱恩哈德对望了一眼:这话怎么听着自相矛盾呢?
看出两位长官的困惑,李松笑了笑:“说不难,是因为我的战法概括起来特别简单,只有一句话:在迷宫里作战。因为,在某些路段布下地雷或陷阱后,行走在地道里时,要注意避开这些地方,可不就像是在迷宫里行走吗?”
上校点点头:“确实像走迷宫,那你说也难,又是为什么?”
“战法虽然听着简单,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很难,因为参战士兵必须记忆力好,要牢记所有地雷、陷阱的位置,不然就会伤到自己。这可不光是靠勇敢、顽强就足够了的,所以我说也难,也不难。”
上校哈哈大笑:“还真是你说的那么回事。看来,不是随便哪个士兵都能参加地道战的,得挑选出那些聪明、细心的士兵,才能胜任。”
“对。这样的士兵贵精不贵多,大概30人就够了,因为地道里也容不下太多人。”
“没问题,这个交给参谋长去办吧,他了解士兵们的长处,一定能挑出最适合的士兵来。”
莱恩哈德点点头:“这件事不难,上午跟我一起出战的6个士兵就很不错,我再另外找24个士兵就够了,今天下午就可以选好。”
莱恩哈德说完就出去了。2个小时后,30个士兵聚齐在了一起。
与此同时,有一个人被惊动了,也赶了过来,站在一旁静听,他就是伦纳德。
李松给大家讲解了地道战的基本战法。
随后,莱恩哈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补充道:“我理解的这个战法,跟你们以前的作战理念大不相同,它不需要你们向着敌人冲锋,反而是遇到敌人要不断退却,设法将敌人引过来,让他们踩上地雷,或者掉进陷阱。如果敌人试图营救陷阱里的同伴,那就是天赐良机,你们要立刻返回,射杀陷阱边的敌人。”
李松感叹:还是参谋长的实战经验丰富啊,像这种“攻击救援之敌”的招数,相当于杀个回马枪,确实很聪明,他就不曾想到过。
士兵们也听得很惊奇,尤其是24个新来的,对于这种战法更是闻所未闻。他们习惯了不畏牺牲、勇往直前,却没想到,世上竟有这种靠记忆力和细心来作战的方法。
有个士兵举手发问:“长官,以您的经验,我们应该几个人一起作战?”
“地道狭窄,如果挤在一起,那就一点也不灵活、机动了。我建议两个人一组,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单独行动也是可以的。当然,小组之间的配合也很重要,这个要靠你们去揣摩了。”
应该说,这又是跟以前截然不同的地方,对于习惯了集团冲锋的士兵们来说,头脑中要转过这个大弯并不容易。
莱恩哈德看出了士兵们的困惑,于是告诉他们:“接下来的这几天,你们轮流通过实战,体验一下这种战法,积累一些实际经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