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在我家我辈大,上个月回家就是参加我外甥婚礼,我外甥都结婚了,你说我外甥得多大岁数,我大外甥女都有孩子了。”
马姐说:“那你辈真大。”
“是。”我指着周晓梅说:“她是我侄女很正常,对不,瞅你俩那眼神,好像骗你们似的。”
马姐说:“谁也没说你骗我们,还是你自己心里有鬼,急着解释。”
我笑了,不说话,开始点菜。
点完菜我问李师傅:“在那干的怎么样?”
李师傅说:“还行,挺好的,生意挺好,他家就和小南屯一样,都是农家菜。”
我说:“上两天去小南屯了,真挺好,我相中他家的“功夫鱼”了,你们那卖吗?”
李师傅说:“我们那不卖,去小南屯学了几次,回去做没做出人家那样来,就没上,上去也叫人笑话,还不如不上。”
我说:“是,不伦不类的最好不上,整不好还砸自己买卖,给人家免费做广告。”
李师傅问:“你在这干的咋样?”
我说:“还行,但这也干不长,过完年也得动迁。”
李师傅笑,说:“你是不是方人?到哪那动迁,你说说你,到玫瑰玫瑰扒了,去青瓦台青瓦台扒了,等那个俱乐部现在也扒了,到这过完年也扒。”
我说:“这不怨我,要怨得怨***,我要是有那能耐早厉害了。”
酒是一个助兴的东西,也是一个很好的媒介。
酒到底是好是坏,没有定论,从古至今,争论不休。
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助兴,仙家饮之。
我的定论,酒是好东西,饮者适度。因为喝酒,交到不少朋友;也是因为喝酒,得罪了不少人。在酒桌上促成了许多事,也办错了许多事。到现在对酒是又爱又恨。
酒如水,清澈见底,也如火,热辣猛烈。
还是那句话,高兴的时候喝点酒助助兴,心情美,身体舒坦,切莫生气时喝酒,借酒消愁。
酒量大小看自己身体承受能力,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不要强喝,对身体没啥好处,酒精肝就是这样喝出来的。
在喝酒时人要做到自控,再高兴喝好拉倒。不要劝酒,把别人喝倒了不是啥好事,酒桌上从来不论英雄。没看到哪个英雄人物是从酒桌上喝酒喝出来的,倒是看到不少酒蒙子喝倒在酒桌上,甚至醉入黄泉。
很多文人墨客对酒有很多渲染,烟出文章酒出诗也就来源于此。这个倒没深入体会,就是在酒后会高谈阔论,夸大自己,对话大伤人深有体会。有些时候还得为自己酒后不负责任的承诺买单,没少吃亏。
有人说没看到我喝酒喝多了吐过,其实也吐过,就是不说而已,喝多时候的难受劲儿恨不得马上把所有酒瓶子摔了,从此以后坚决不沾一滴酒,等好了之后依然抵挡不住酒的诱惑,照喝不误。
好了伤疤忘了痛,说的就是我这种对戒酒没有决心之人。
都说要想断酒去,醒眼看醉人。其实醉酒之人看过了,也就是当时有个警醒,告诉自己喝多的时候就是那样,丢人现眼,可是等一拿起酒啥都忘了,还会给自己找个借口:壶里乾坤大,杯中岁月长。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原因,有其理由,最后还会有其结果。
人只有坚持自己的该坚持的才会有成绩,才会发展。
来到威世丽二十天后,这天晚上也是不忙,郭总过来喊我、王厨、还有冯经理一起去大南街的小南屯吃饭,说是小南屯生意火,去学习学习。
到了小南屯。
在外面看就是一个农家院。
那时候省城很多饭店都在经营家常菜,还没有十分地道的农家院,小南屯是第一家。
小南屯生意非常火爆。
进到里面,里面几乎全部爆满。去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这个时间段别的家饭店开始收拾卫生准备打样了,但是他家还有这么多客人,看来生意是真的好。
包房是没了,大厅还有两个空台,就坐了过去。
整个大厅墙壁都是用老报纸糊的,看上去就和过去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一样,桌子也是长条形方桌,凳子是长板凳,坐俩人的那种。桌子上摆的口碟是过去粗瓷兰花口碟,没有喝酒喝茶的杯子,有个军绿色的小茶缸,带把的那种,喝茶喝酒都用这个茶缸。筷子是老枣木的,看着就和在家一样。
说实话进到这样环境的店里,就和回到过去的大车店一样,有一种找回过去记忆的感觉。
服务员上身穿着碎花小袄,下身是一条黑色裤子,像村姑一样,手里拎着个白瓷的老式茶壶,给我们倒上茶水,看茶水的颜色是红茶。看惯了饭店服务员那种标准统一的服装,咋一看这种村姑打扮的服务员还有点新鲜感。
郭总问服务员:“丫头,你家现在还有包房吗?”
服务员说:“没了。”
郭总问:“没有吃完饭要走的?”
服务员冲着吧台喊:“吧台,现在有要走的包房吗?”
吧台也是大声喊:“靠山屯买单了,再有十来分钟就走。”
服务员问郭总:“一会儿靠山屯能空出来,你们要吗?”
郭总说:“要,我们进包房。”
服务员说:“那我叫他们留着,你先看看菜单,先把菜点了,好叫后厨先准备着。”说完把菜单放到桌子上,然后冲吧台喊:“把靠山屯留着,四位客人。”
郭总拿起菜单,是一张塑封的简易菜牌,不像别的饭店是一本厚厚的菜谱,人家简单,就是一张菜单。
郭总看了看递给王厨,说:“这个你专业,你来。”
王厨接过菜单,也是和郭总一样看了看,然后直接递给我说:“你是干家常菜的,你看看。”
我接过菜单。
菜单很简单,一面是菜品一面是主食和酒水。
凉菜十六道,看着都是家常凉菜,有“手掰猪肝”“农家大拉皮”“大丰收”“阿公下酒菜”,看到“阿公下酒菜”就想起自己研究的那道下酒菜,估计应该就是我研究的下酒菜,他家在前面加上“阿公”俩字显得有农家味道。热菜全是家常菜,只不过菜名起的片农家一些,比如:“过年杀猪菜”“舅舅的小河虾”“嫂子乱炖”“二舅妈的老茄子”等等,看着想笑,觉得菜名起的很吸引人,有家的味道。
有一道招牌菜吸引了我“外婆做的功夫鱼”以前就听说过“功夫鱼”,但是没见过,也没做过,听说挺好,于是就点了一条。
主食都是纯农家主食,“高粱米水饭”“玉米面大饼子”“菜团子”“菜饺子”“小米水饭”,看过之后我又点了一道小白菜炒猪肝,然后递给冯经理。
冯经理看着菜单,不一会儿就笑起来,说:“他家这菜名起的太噶了,有点土得掉渣儿。”
郭总说:“这才是特色呢,你看他家这菜单,简单实用,其实饭店根本用不着整那些菜,把好吃的、能吃住客人的做好就行,菜不用多,像他家这些就够用,整多了客人点菜都点不过来,也不知道啥好吃。”
“是,菜不用整得太多。”王厨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