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即刻明发诏书,告示天下!”太师椅中的赵玖依旧面无表情,身形不动。“不必等去南阳或扬州,也不必等李相公、许大参他们,就在这八公山上,将朕的心意昭告天下!”
“敢问官家是什么心意?”一片肃静之中,吕好问继续硬着头皮追问。
“其一,明定宋金为敌为战之事!而既然开战,自当号召天下各处勤王、抗战!所谓人无分老幼,地无论南北,凡自认宋人者,遇金人之时,皆当据土为战!”
这其实是预料之中的一个东西,今日官家如此正式,也只能是这类事情,但东府相公吕好问明明心中有所预料,却还是忍不住沉默了一下,并略带踌躇的扭头去看了眼自己理论上的政敌,也是朝中主和派仅存的一面大旗,此时根本变成朝堂植物人的枢相汪伯彦。
好像是期待这位相公出来跟自己一起担责一般!
而有意思的是,汪相公迎上吕好问这个沉默后,却是毫不犹豫的趁势站了起来,然后扬声相对:“臣附议!”
当然附议!
旁边旁观了这一切的小林学士几乎在心里喊了出来,天子的心意早数月前召回李相公时就已经显露无疑,如今更是出现在了战场前线,这抗战的心意已决决然到顶了!而唯一一位可制衡天子的正经宰相李相公虽然不在此处,却是比天子更知名的主战派,这种事情有什么可犹豫的?
害怕天子再度惹事也不该现在害怕吧?而且身为堂堂宰执,无论立场如何,又岂能此时怕事?!
你吕好问看看人家汪伯彦!
然而,就在小林学士心中一万个感叹之时,那边御史中丞张浚、御营都统制王渊,甚至几名中书舍人之流却都已决在胡寅的带领下出列附议了!而小林学士微微一怔,发现官家近侧除了自己以外,竟然只有杨沂中、蓝珪两个不该说话的人没开口出列了!甚至接下来一抬头,他干脆迎上了官家质疑的目光……于是乎,林景默也是赶紧跳出来,最后一个附议。
“臣以为可行!”吕好问见到情势如此,也不再多言,而是终于俯首承命。“官家可还有他言?”
“自然有。”赵玖面无表情,坦诚答道。“但一事归一事,既然议定了,就即刻拟旨,定下此事再说……现在就写,将朕刚才的话写成正经文书旨意,天子印就在此处,写完就着人誊录,分发各路重臣……扬州李纲李相公,东京留守宗泽宗相公,淮南许景衡许参政、淮东张悫张枢密、东南梁扬祖梁待制、淮西宇文虚中宇文枢密,以及各路转运使、经略使、制置使,外加关西诸将,还有就在眼下的张俊、韩世忠……一个都不许拉下!而且还要他们接到旨意后,贴成布告,让天下人尽知!”
众人听得严肃,知道这是即便不是诏书也最起码得是正经制书,再加上事情确实已经经过天子示意、二府议定,自然也都无话可说。于是,便从小林学士以下,连着几位中书舍人,直接在旁边木棚下落座,然后小林学士大略引用官家刚才的‘人地’之语,又因为官家明示要用大印,所以选择了最高档次的诏书格式,并一气呵成一篇简短诏书,然后所有人一起誊抄,准备晾干分发。
一番忙活之后,日头愈发偏西不少,方才完工。
而不等这些人稍微歇一歇,端坐不动的赵官家便继续开口言道:“其二,以靖康之变、两河沦丧为据,可知金人野蛮狡猾,故当以诏告到达之日为期,限令自朕以下,天下文武百官,非复两河兼迎回二圣,或金人主动求和,任何人不得论与金人议和事!否则一并罢黜!”
吕好问和汪伯彦两位相公只觉脑中嗡嗡一片,本能便觉得这不太合适,王渊也一时惊吓,然而身后御史中丞张浚和还在木棚下执笔的中书舍人胡寅却大喜过望,几乎是齐齐出声:
“臣附议!”
当然附议!
手中握笔的小林学士略显妒忌的偷看了眼比自己年轻许多的这二人,来此处也多日了,谁不知道金人狡猾野蛮、不可议和,还有还复两河、迎回二圣之论,根本就是这两个人,还有那个比他小林学士还走运,直接越过了数道资历门槛,成为寿州知州的赵鼎的基本政论?!
今日官家说下这话,与其说是他自己不留后路,倒不如说是采用了这群朝中最激烈抗战派的政治纲领,所以几乎是变相的给了这三人一个护身符……他们不附议就怪了!
“就依官家所言。”
“臣也附议。”
随着赵玖目光扫过心中发虚的汪伯彦和王渊,这二者也是不敢怠慢,几乎是忙不迭的表态!
见此形状,小林学士心中愈发摇头,他却是忘了这两位昔日主和派了,便只是为了自证清白,这二位也得支持官家的……不然呢?刘光世的首级在哪里?谏议大夫宋奇愈的首级在哪里?陈东的首级又在何处?
国家都亡了,真当此时还是不杀士大夫和高阶官员的往日吗?
“那就依官家吧!”吕好问只觉得呼吸都困难了。
“臣也附议!”小林学士清醒过来,一面暗暗自责又在出神,一面赶紧抢在官家看他之前在木棚下开了口。
“如之前一般,拟旨……如之前一般发各路文武重臣。”赵玖平静言道。“让天下文武百官士子都知道这个事情。”
且说,小林学士心下明白,这次倒不算是昭告天下的诏书,但也算得上是定立数年制度的制书,想他刚刚当上玉堂学士,便连下如此多的大诏大制,也是一边运笔如飞,一边不由心中渐渐得意。
又是一番辛苦自不必多言。
“那好,其三……”赵玖干坐许久,等木棚下一众近臣刚刚又辛苦一番结束,只是微微顿了一顿,便继续言道。“既然已经决心抗金,那便应该尽量团结任意可用之人,可用之力,所以即日恢复昔日李相公旧政,凡抗金义军,皆纳官署……黄河南北,河东、河北、京东、京西、淮南、关西十余路,皆可就近自寻官府安置,请求告身;诸如两河义军,河北河东之地,实难联络官府者,许暂时自据军州,处置军政……一句话,国有危难之时,凡事当以抗金为先,但凡是抗金的,朕都认!这一篇,也如之前一般发各路要员!”
这一次,没有人立即附议,但也没有人明确反对,而是难得认认真真的稍作讨论后,便顺势通过了而已。
说白了,这是一个老话题……当日靖康时禁军兵马尽丧,便有人公开提出在河北设立藩镇;后来赵老九在河北设立大元帅府,也基本上是靠收集零散部队和民兵才存活下来;再后来,赵老九登基,李纲执政,设置宗泽为东京留守、杜充为大名府留守,设置河东河北置制使,基本上也是对义军进行招募的套路。
毕竟嘛,国家都没了,河北、河东更是实际沦陷,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过去,这时候把不要钱的空头子名义扔下去,说不得就能拴住真正的军队和人力物力,从实际利益上来说是稳赚不赔的。
那么为什么后来这些政策又被废弃了一大半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政策有个巨大的阻力源大宋官家本身!对于之前的大宋官家赵老九而言,他畏惧这些民兵宛如畏惧金人一般,这是一个仓促得到天子位置,生怕坐不稳屁股下位子的封建帝王理所当然的心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